待到山花烂漫时

2023-10-16 03:27隋意
中华瑰宝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杨修曹操京剧

隋意

尚长荣深知,守正创新是京剧发展的正途。只有激活传统、融入时代,京剧方能走进当代观众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激励下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尚长荣,1940年生,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获得者。自幼受父亲尚小云的艺术熏陶,师从多位京剧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其唱腔质朴浑厚、饱满酣畅,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代表作品有《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贞观盛事》等。在丰硕的艺术实践之外,他积极推动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见京剧名家尚长荣,是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现场。彼时,北京已见暑热。尚老着一袭正装,双目炯然有神,在数小时的录制过程中始终声若洪钟,字字铿锵,畅叙戏曲人守正创新、传承播扬之情怀。

年过八旬,尚长荣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如何让京剧更好融入时代的理论探讨和舞台实践之中。他常言:“艺无坦途,唯有探索不止。”京剧舞台之外,尚长荣力图尽己所能,为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多做一些实事。

京剧并不保守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988年12月16日,由尚长荣主演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正式公演,惊艳舞台。剧中,无论是曹操的身份、性格、念白,还是脸谱、服装、身段都有别于传统,人物性格之丰富、鲜活深入人心。

这次亮相,是尚长荣在京剧艺途上守正创新的关键节点。守正创新,是持守正业、开创新途,也是远离僵化、兼收并蓄。尚长荣在研读史书、诗词和剧本的过程中,试图重新建构起一个有血有肉的新曹操形象。笑作为一种通用的表演符号,多表单一含义。传统戏中曹操以阴笑居多,尚长荣表演时为曹操设计了更为丰富而有层次的“笑”,既有冷笑、阴笑、怒笑、噴笑,也有开怀大笑、自我嘲笑。通过提炼生活、打磨细节、革新技法,尚长荣让新曹操形象“立”在了观众心中。

在几十年的京剧创作、表演中,尚长荣深知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戏曲人既要“研究继承,守护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个性特点”,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对戏曲艺术的审美需求”。

“从徽汉合流到同光十三绝的横空出世,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新篇章”,采访中,尚长荣历数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反复重申“京剧并不保守”,而是“始终在去粗存精,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他强调,作为当代戏曲人,站在前辈的肩膀之上,更应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多加求索,“用最好听、最好看的歌唱、表演技艺,唱好、演好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故事”。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上,尚长荣登上阔别已久的舞台,演绎了雄浑的京剧唱段《盛世日月新》。晚会将戏曲舞台从以往空间局限的演播厅移至“南戏故里”浙江温州的秀色山水之间,将戏曲艺术与古城之美和现代化舞美设计融为一体,使演出充满沉浸感和交互性。看到这样富于活力的呈现形式,尚长荣深感欣慰:“可见,守正与创新可以交相辉映。传统是可以被激活的,传统的叙事方式和舞台技巧可以通过重组和转化联通当代观众的精神世界。”

精准传承京剧

2023年3月25—26日,“虎啸净韵”杨东虎专场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演出经典大戏《连环套》和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反响不俗。作为传承版《曹操与杨修》的艺术指导,尚长荣莅临现场,为年轻演员加油鼓劲。

八年前,尚长荣提议创排青春版《曹操与杨修》(后改称传承版),由上海京剧院的年轻演员挑梁演出,净角演员杨东虎正是他属意的“曹操”人选。由此,尚长荣开启了“精准传承”模式,从人物的情感、动作到声腔、念白,他皆倾囊相授,一丝不苟地抠细节、做示范,逐字逐句分析唱词和表演技巧。无论排练还是演出,尚长荣都强调演员要“满宫满调地唱”“原汁原味地演”。

尚长荣时常教诲学生“死学而用活”,即在学懂、学通,掌握扎实功底的基础上,根据剧目的需要灵活运用技法,把戏唱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是“开启学生艺术灵感和艺术智慧的一把钥匙”,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善于启发学生。

在排演传承版《廉吏于成龙》中读家书的片段时,年轻演员杨东虎曾面临入戏难的问题。尚长荣循循善诱地指导杨东虎:睡前坐在床边,望着熟睡的妻女,依照家书逐字念读,切记不要形成熟练的记忆,而是用如新的感觉来处理情感。这一点拨如醍醐灌顶,让杨东虎很快掌握了走进角色内心的诀窍。“戏曲演员虽然演的是古代戏,但是自身必须拥有深厚、真挚的情感,既要有文化底蕴,又要有生活底蕴,这样演出的戏才能有血有肉。”尚长荣如是道。

“中国戏曲艺术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戏曲教育部门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充分发挥老戏骨对青年演员‘传帮带的指导和托举作用。”作为年长的戏曲人,尚长荣时刻关心后辈京剧演员的成才问题。

2016年和2022年,在国家艺术基金扶持下,两期“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研习班”面向具备一定条件的中青年演员开班授课,分别传承两出大戏—传统剧目《取洛阳》、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和传统剧目《连环套·拜山》、新编历史剧《廉吏于成龙》。在“尚研班”教学中,尚长荣延续“精准传承”之要义,围绕角色人物塑造、表演理论实践等给予学员以倾心指导,重在提升中青年京剧演员的人物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他期望,学员从中可以“弄通、弄懂如何继承、如何研究、如何激活传统,如何将剧目和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生动感人”。

播扬京剧火种

从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尚长荣登上银幕,尝试用新的表现方式传播和弘扬京剧艺术,3D全景声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先后上映。与京剧舞台相比,电影具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多元的传播渠道。“插上电影的翅膀,将古典优美的中国戏曲播扬至五洲四海”,是尚长荣的“触电”初衷和艺术愿景。

“电影是捕捉瞬间的表演”,与京剧演出的宏观视角相比,尚长荣认为电影是微观艺术,演员的每个眼神、角度都至关重要,因此拍电影“不能怕麻烦”,要精打细磨、精益求精,其用力之勤与京剧艺术是相通的。

在尚长荣看来,“古典并非不时尚”,古老的京剧艺术同样能够触及当代人的灵魂,“戏既是改出来的,又是唱出来的”,戏曲人应以开放创新的心态发扬京剧,不仅要“守护”艺术传统,更要“占领”文化市场。

曾经的一则逸事,让尚长荣深刻认识到播扬京剧之必要性。1995年第一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结束后,上海京剧院为首都高校学子免费演出十场戏。其时,流行音乐风靡全国,京剧在年轻群体中被视作“守旧”的艺术,喜欢看戏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在与首都高校学生的见面会上,为了让没接触过京剧的同学感受京剧的魅力,尚长荣毛遂自荐献唱一段:“大江歌罢棹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以京剧声腔演绎周恩来总理在学生时代所写诗词,慷慨激昂,使年轻观众顿感亲近,备受鼓舞。自此,演出从一票难送转为一票难求。尚长荣慨叹:“看来我们为精彩、古典而美妙的戏曲艺术确实要多做播扬工作。”

采访最后,尚长荣多次呼吁年轻观众“有机会多看京剧演出,多看京剧电影”。时代在变化,京剧也在推陈出新。作为老戏骨,尚长荣自言愿做承前启后的托举者,帮助青年演员“成长为全方位的、有坚实基础的、纯粹的戏曲人”。他希冀“更多戏曲经典借由新平台、新媒体的翅膀飞向世界”,也期待见证“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京剧新时代。

猜你喜欢
杨修曹操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