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君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礼之用,和为贵”的价值标准,“讲仁爱、守诚信”的做人准则,“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价值理念等,都是中华民族进取奋发的精神动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它们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学时,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并通过具体情境、实践活动、综合资源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间、空间都较遥远,因而教学中的资源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为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知识铺垫。教学中,我们要有效组织学生对课前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历史走至当下,在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的同时,感受当下文化的繁荣与先进。
《羿射九日》是一篇经典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教学中,笔者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融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学习完这一则神话故事后,我结合学生读过不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交流:我们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刻画了哪些神话人物?他们做了哪些事?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在交流中,学生梳理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人物的共同特点:他们是神人,有神力,有德行。这些神话人物正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生活:现代生活中,中国的高科技人员是如何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的?我让学生结合发射成功的神舟十六号飞船来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并拓展介绍“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蛟龙号”深海潜水器等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这样的联系旨在让学生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走出来,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并感受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中国力量,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理念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传统文化,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凝聚力量。
小学语文是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课程。在小學语文课程中,这类题材的文章、内容很多,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等,都是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教学时,我们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体现革命文化教育的进阶性。同时,我们还要结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加强融合、渗透,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和行动上的参照,引导其学习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教学此类课文时,我们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充分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还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设计学习实践活动,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注重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刻画了一名在洪灾面前为了村民生命安全而舍己为人、舍生忘死、不徇私情的共产党老支书的形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基层共产党人一切为民的工作情怀。课文内容不长,读来令人动容。文章紧紧抓住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并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表现了共产党员在危险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光辉形象。学完这课,我安排了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
1. 请你搜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杰出楷模有哪些人?他们的典型事迹有哪些?
2. 走访了解:你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哪些事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他们哪些优秀品质?
3. 班会活动:将搜集、走访的资料梳理好,形成书面文字,在班队活动时开展“听党话,跟党走”的演讲比赛。
4. 阅读感悟:阅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与奋斗精神。
由《桥》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发的四个融合活动,是一个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称号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也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我们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展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精神的相关作品,体现和谐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们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好载体。
教学时,我们要结合学生不同学段的学情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这类课文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媒体的融合方式,以达成良好学习效果。练习听说读写、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要求;结合音乐、视频、广播等跨媒介的阅读与表达,可以让学生充分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以引导学生树立现在认真学习长大建设好祖国的理想信念。
《搭石》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从家乡百姓美好的言行这个角度抒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风尚,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美好品质。
初读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出了哪些美好的画面?你感受到人们哪些美好的品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感悟文中乡亲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质。细读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写写:在你的家乡,人们之间是如何乐于助人的呢?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家乡人民的美好品质。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学生搜集: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许多体现美好品质的真人真事,你能通过多媒体查阅相关资料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媒体阅读,感悟祖国各地人民的美好品质,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优秀风尚。这一单元学完后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展示:结合你制作的幻灯片,谈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和独特。
从口头分享到书面表达,再到多媒体阅读交流与展示汇报,学生充分品悟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无比优越性,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凝聚了民族活力。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资源、方式、手段的融合,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融文化自信的建立于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训练、审美创造之中,在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升腾起民族自信的活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