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提出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课的核心构成内容、把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贯穿思政课教学过程、用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彰显思政课的价值导向、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党团实践活动等路径,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实现以史铸魂。
【关键词】以史铸魂 党史学习教育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1-0045-04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超过百年,这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党史作为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应该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过程中得到重用。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载体,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把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学生知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将“大思政课与现实相结合”号召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汇集前人的知识、经验、智慧,真实记录了近代以来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党史更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蕴含着宝贵的、生动的、丰富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教育方法体系中具有历史必然性。现阶段,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同时基于“大思政课”理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党史,用好党史这部鲜活教科书,做到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大思政课与现实相结合”号召的必然要求。
(二)是切实增强高职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然要求
高职学生高考成绩大都不够理想,学业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存在纪律松散、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现象,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未认真规划未来,同时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影响下,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良思想及文化的侵蚀,心理上也出现了困惑和迷茫、抑郁等不良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不利于培育学生的使命感及家國情怀。对此,高职院校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引导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形成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新时代青年。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铸魂育人的“第一课程”,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用党的奋斗史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凝聚力量、汲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必然要求。
(三)是完善高职思政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政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基础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坚定学生政治立场及锤炼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将百年党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是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完善高职思政课程建设的需要,有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使思政课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培养品性的载体,充分体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
(一)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课的核心构成内容,教育学生学史明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但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如果缺乏生动的素材作为支撑,那么教学就会变成干瘪的说教,思想政治理论也会缺乏说服力、解释力、感召力,无法起到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史,其中许多历史案例、人物故事、动人事迹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塑造青年学生的品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要关头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准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核心构成,系统地、完整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风雨历程,以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从而落实学史明理的教育目标。
在思政课中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思政课教师将党史中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素材全面融入现有的思政课知识体系中,同时深挖各门思政课程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元素及党史元素开展党史专题教育。如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广西本土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包括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东兰红色旅游区、百色起义纪念园、电影《百色起义》、韦国清人物事迹等资源。通过展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讲解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中国革命道德、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树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结,把抽象理论变为鲜活事例,有助于学生从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中了解党的历史重大事件、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等,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由来、爱国主义的承继过程等关键问题,从而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为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奠定思想基础。
(二)把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贯穿思政课教学过程,教育学生学史增信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充满艰险、砥砺前行的百年,是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生逢其时,没有体会和经历过中国的落后与贫穷,也难以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中的艰难困苦。因此,为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赓续红色血脉,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思政课这一重要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呈现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认识到党的感召力、生命力,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围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题主线展开,其奋斗历程基本上可以总结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凝练了这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历史贡献,就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一个个伟大成就的具体案例中,引导学生感受历史、认清历史,从而增强历史自信。例如,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章节内容时,先提出“生态文明建設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观点,再罗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如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确立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提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使我国在2012—2021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常态,同时修订了近30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使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又如,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到乡村振兴战略,介绍各个阶段的具体成绩,引导学生清楚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与成就,激发学生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信心。总体而言,通过挖掘党的历史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述生动的奋斗故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思政课注入生动的历史素材,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三)用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彰显思政课的价值导向,教育学生学史崇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与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革命烈士视死如归、英雄人物顽强拼搏、先进模范忘我奉献,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到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到奋力创新、顽强拼搏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及生命至上、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无不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度。因此,将蕴含着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青年学生学史崇德,可以彰显思政课的价值导向,更好地落实思政育人目标。
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历史上,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于党的信仰大德,如李大钊、张太雷、董存瑞、刘胡兰、杨靖宇、杨根思,他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性命,将他们的事迹作为教育青年学生的素材,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报国之志、爱党之情。许多先进人物用行动彰显了为民造福的公德,如焦裕禄在考兰县带领人民封沙、治水、改地,他身先士卒、勤恳务实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卢永根心系群众饱暖、勇攀科研高峰,几十年来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的前沿,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最终带领团队共选育作物新品种33个;张桂梅坚守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坚持在边远山区为国育才。在思政课中讲述这些为民造福的典型人物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使其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有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原文原著、读人物传记、看红色影片,从中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高尚的气节、高洁的品格。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伟大的马克思》《毛泽东诗词全集》等都是比较适合高职学生阅读的著作,《理想照耀中国》《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都是近年来比较优秀的红色影视剧,可以作为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员高尚纯粹、脱离低级趣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的生动教材。
(四)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党团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学史力行
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重要的一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着力点,组织学生开展党团活动,有利于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崭局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史力行的机会与平台。党团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党团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树信念。党团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与思政课教学主题相对应,使二者的内容自然融合、相互照应,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学党史、悟党史。如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传承中国传统美德》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联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之‘以和为贵’”社区宣传活动;教学《恪守职业道德》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企业,由企业党员骨干授课,学生现场学习生产知识及职业道德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主题,结合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或中华传统节日等开展党团实践活动。如在清明节、党的诞生纪念日、革命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瞻仰革命遗址,开展红色主题的研学实践;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史知识竞赛、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七一”文艺巡演、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比赛、红色革命影片鉴赏、红色经典诵读等特色活动,带领学生开展革命传统学习,演绎红色文化;教师还可以通过挖掘地区特色教育资源开展党团实践活动,如北海市有长青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地角女民兵连史馆、南山革命老区纪念馆、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机关旧址、骆春伟广场等历史事件纪念馆、革命遗址、人物故居、革命烈士陵园,带领学生进入这些历史场景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使学生重温革命光辉岁月,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品味真理之光,进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团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学史力行,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革命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响应时代的召唤,自觉把报国之志、爱国之情融入专业学习当中,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思考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都关系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信念培养,是实现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徑。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普遍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作用,也积极探索二者融合的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想党史学习教育更自然、高效地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仍需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实践过程的不足,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本文的探究,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适当适量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当前,仍有部分教师未厘清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主次关系,把握不好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入程度,课堂上讲党史的时间过长,导致思政课的内容讲述不充分,难以落实思政课教学目标。因此,思政课堂上要牢牢守住思政教育的主线,根据课程需要适当适量地融入党史内容,才能使思政课锦上添花。
二是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党史要真学、真懂、真信,才能入脑入心。当前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思政课任务考核,同时满足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中随意、生硬地融入党史内容,缺乏党史内容与思政课知识点的融合设计,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也给学生造成党史学习教育流于形式、功利化的印象,不利于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思,寻找解决的对策。
三是党史学习教育要与时俱进。党的历史上有丰富的史料,这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融入史料时,方式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可以通过图像化、数字化、情景化、动漫化等方式实现立体式教学,增强史料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史料的接受程度。此外,教师要定期更新党史资料,增加一些比较新的案例或当前热门的内容,如扶贫攻坚战取得理想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均是党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教师与时俱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从而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玉波.强化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
[2]李平.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和进路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6).
[3]赵静.党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讨[J].西部学刊,2023(8).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党史融入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A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放(1976— ),广西合浦人,法学学士,高级讲师,北海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