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戚雄伟
杭钢在理念变革推动下,持续打出了以“两进两提三退”为重点的产业变革、以“三化”为路径的模式变革、以“双引擎”为驱动的动能变革和以“三好”为使命的文化变革系列改革组合拳
杭钢创建于1957年,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五次视察杭钢,充分肯定杭钢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国有企业。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总书记视察杭钢20周年。杭钢始终牢记嘱托,响应党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深化理念、产业、模式、动能、文化变革,实现平稳转型、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效益倍增,探索出一条城市钢铁企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升级之路。2022年,杭钢成功跨入世界500强,列336位。
2015年,面对全国钢铁产能过剩,杭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坚决贯彻执行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用150天时间全面安全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400万吨产能,平稳有序分流安置了1.2万名员工。在此期间,无一人到省市政府上访、无一起到集团公司恶性闹访、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由此,杭钢成为全国性去产能典型,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国家有关部委、浙江省委省政府及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6年7月,全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杭钢召开。
钢铁产业是杭钢发展的根基。半山钢铁基地的关停,对杭钢可以说是伤筋动骨。面临“新与旧交替、破与立交织、兴与衰博弈”三对矛盾,当时的杭钢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是“五个不足”,一是思想准备不足;二是体制机制先天不足;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四是人才储备不足;五是产业替代不足。经营上的困难和“五个不足”集中压在杭钢身上,发展难度前所未有,杭钢未来的路在哪里?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变革推动下,杭钢持续打出了以“两进两提三退”为重点的产业变革、以“三化”为路径的模式变革、以“双引擎”为驱动的动能变革和以“三好”为使命的文化变革系列改革组合拳,像一张大网伸向杭钢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半山钢铁基地关停后,杭钢再次将产业放到全国和浙江的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节能环保和数字科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钢铁智造和现代流通为战略优势产业的“2+2”产业格局,通过“加减乘除”四种手段,实施“两进两提三退”,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所谓加法,就是推动核心业务和优势产业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减法,就是放弃劣势产业,有序淘汰“僵尸企业”;乘法,就是运用兼并收购等手段,快速发展壮大新产业;除法,就是通过整合优化提升的方式,创新经营和盈利模式,努力控制风险,提高效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杭钢的产业架构进一步成熟、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产业优势得以淬火重生。
大踏步进军节能环保产业。以浙江生态环保问题的综合解决主体和环保产业的投资运营主体为定位,高起点组建浙江省环保集团,全面整合内外部技术、人才、资金、土地、品牌等各类要素,通过投资并购、管理升级等手段,快速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维、服务”于一体、覆盖“水、固、气、再生资源”全产业链的节能环保生态圈。大手笔进入数字科技产业。在杭州钢铁基地关停后的1743亩“自留地”上,推进“产城融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实现“腾笼换鸟”。先后投资成立浙江省云计算公司、数据安全公司、产业大数据公司等6家“省字头”国有骨干科技企业,布局“数字赛道”。与行业头部企业和权威机构形成产业联盟,优势互补开展战略投资、技术创新、创业孵化等多种形式的互惠合作,先后引入5个浙江省新基建重点项目,实现“筑巢引凤”。推动“钢铁制造”向“钢铁智造”提升。在杭州钢铁基地关停后,迅速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向宁波临港钢铁基地转移,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方位开展对标世界一流行动,2022年宁波临港钢铁基地优质特色产品比例比三年前提升了15%,铁水成本重回全国钢铁行业第一方阵。推动“贸易流通”向“现代流通”提升。坚持业态模式持续创新,把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转型数字贸易作为发展方向,积极服务浙江块状经济发展,深化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两业融合”模式,争当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铁矿、煤焦等大宗物资领域供应链上的“链主”。加快房地产、医院和酒店三个产业退出。坚持产业发展有进有退,彻底退出房地产、医院和酒店产业,通过亏损子企业治理、出清低效无效资产等回收资金超1.3亿元,为主业发展腾出空间。
企业转型,如何转?怎么变?“模式”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智慧。针对传统国企、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激励机制较为单一的难题,杭钢紧紧抓住“现代化、差异化、多元化”三个着力点,在模式上实现大转变,创造新的生机与活力。
治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变。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按照“定”和“议”两条脉络,集团层面制定2大类24项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梳理形成22类130条“三会”决策事项清单,厘清权责边界,推动决策事项管理清单化、网格化。管控模式向差异化转型。强化依规授放权,分类明确董事会授权经理层决策事项清单、授权事项负面清单,突出董事会战略引领作用。探索差异化授放权,对各产业板块、各级子企业开展分级分类授权,同类项目的投资授权额度在不同企业间最高相差5亿元,部分事项授权最高额度与最低额度相差3倍。动态调整授放权,以三年为周期对授放权事项开展后评价管理,2022年集团动态调整或收回授放权事项31项、新增授放权事项7项。激励模式向多元化转换。用好杭州“综改”政策,在现代流通板块试点开展超额利润分享激励、模拟期股激励等激励,2021年现代流通板块利润同比增长90%。用好国家“双百”政策,在紫光环保公司分层开展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等激励,从投、运两端充分激发活力,改革后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用好省级“科改”政策,亚通新材料公司先后攻克资产整合、战投引进、员工持股、股份制改造等难题,顺利进入上市辅导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如能充分发挥好“科技”和“人才”的“双引擎”驱动力,就一定能不断塑造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科技杭钢”建设纲要,建立“集团、产业板块、子企业”三级科研创新体系,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同比增长34.5%。建立“为我所用”的创新模式,推动构建科技协同创新生态圈,先后建成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30个,新布局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0个。制定技术攻关计划,近年来在3D打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数据存储与管理等重点前沿领域实现多项关键性技术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
翻篇归零,突破“能下能出”。坚决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将集团总部在岗员工从422人减至89人,以内外部人才市场方式妥善安排人员“转、调、离”,为全集团作出改革示范。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经理层成员年度综合考评结果与年薪标准挂钩、等次评定与干部任免挂钩,企业管理人员争先意识得到极大调动。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对“不称职”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坚决退出。三年行动以来,管理人员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达到4.2%。
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勒紧裤腰带定要建个钢铁厂”,还是如今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关停半山基地推进产业转型,杭钢始终牢记产业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悉心耕种具有杭钢特质的企业文化,将做人、建业、报国相统一,积极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
承担好责任,以“低碳文化”服务美丽中国。将服务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作为国企重大职责,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围绕超低排放改造、低碳冶炼创新、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核心环节,大力实施改造升级,发展绿色杭钢,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发挥好功能,以“共富文化”服务和谐中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围绕“山区有什么、山区需要什么、杭钢能做什么”,积极探索自身产业做大和履行国有企业功能的双赢路径,总结实践的共富经验《“双碳”引领,国企与山区共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共富快车道》入选浙江省共富最佳实践(第一批)案例。发展好企业,以“钢铁文化”服务制造强国。始终加强“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钢铁文化”传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动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将制造强国的使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