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殷志军 楼小明 施纪平 陈明华 张晋
充分发挥浙江战略交汇、陆海联动、全球大港等优势,聚焦浙江物流“一核四心两通道”主抓手,加快打造浙江物流发展新格局
强大的物流网络和服务能力,是提高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支撑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基础保障。当前浙江正处于高水平推进“两个先行”、构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关键阶段,围绕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及“新春第一会”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工作部署,亟待充分发挥浙江战略交汇、陆海联动、全球大港等优势,聚焦浙江物流“一核四心两通道”主抓手,着眼全省域协同联动、一体推进,加快打造与“双循环”战略枢纽相适应、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相协调的物流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浙江物流大省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业支撑对外开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物流枢纽通道网络体系持续完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宁波—舟山、金华、义乌、温州、嘉兴等5个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舟山、嘉兴、宁波等3市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宁波—舟山港加速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口岸,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基本建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二是物流组织效率显著提升,“四港联动”为牵引的现代物流格局加快形成。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要素齐全,基本构建起海铁联运为核心、江海河联运为特色、空陆联运和公铁联运为基础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31.6%,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海铁联运第二大港。
三是积极融入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国际货运网络加速健全。宁波—舟山港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国际航线235条;杭州萧山机场等口岸机场累计运营国际(含地区)货运航线39条,国际全货机通航点数达32个;开通运行义乌至中亚五国、西班牙等18个方向的国际货运点对点直达班列,辐射欧亚大陆50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义新欧”班列成为全国跨越国家最多、满载率最高的线路之一。
对标支撑双循环战略枢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要求,浙江省物流总体格局仍存在四方面短板,亟需构建“一核四心两通道”物流格局支撑全省域对外开放发展需求。
(一)物流支撑开放枢纽能级不足,特别是海港对标“世界一流强港”定位仍有差距;重点聚焦“一核”牵引,打造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国内国际物流开放战略枢纽
宁波—舟山港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刚进入全球第10位,现代航运服务业排在全球第15位,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服务等高端业态短板明显;港口腹地辐射范围不广,省外箱源不足10%,对比上海港集装箱外地货源超70%,腹地辐射范围与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能级不够匹配。
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在浙江综合交通物流体系中的关键枢纽和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引擎作用,统筹提升国内国际、陆海双向物流开放发展能级。一是以铁公水管综合集疏运体系建设为抓手,拓展陆向物流联动辐射网络。以浙江与国铁集团战略合作为契机,着力畅通宁波—舟山港与北向“浙满欧”通道、西北向“义新欧”通道、西向“沿江”通道、西南向“东南亚”通道、南向“沿海”通道等干线铁路通道网络,加快推进金甬铁路双层高集装箱运输试验线以及一批进港铁路支线项目建设,共建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着力优化内河千吨级航道网络、公路集疏运体系和油气管网布局,提升宁波—舟山港对腹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二是以全球航运中心和国际资源要素配置建设为重点,提升海上门户枢纽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对标国际一流航运中心,统筹推进船舶交易、船员服务等传统航运业提升,着力补强航运金融、海事服务、商品交易等高端航运业发展,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以煤炭、粮食、化工、铁矿石、铜精矿及其他重要矿石为特色的国家大宗商品资源配置高地,提升对全球战略资源调度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二)物流枢纽节点特色优势不鲜明,多式联运模式创新不足;重点聚焦四心支撑,打造以杭州、温州、金义、嘉兴为核心的物流联动关键节点
杭州枢纽以航空运输为例,机场长期“重客轻货”,2021年浙江国际货邮吞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6%,国际航空货运“浙货外走”现象显著,90%货物外流至上海浦东、郑州新郑、北京首都等机场。温州、台州等浙南港口外贸近洋航线缺乏,使得温州、金华(义乌)、台州、丽水等浙西南地区运往东南亚国家的近洋集装箱仍从宁波—舟山港迂回中转,降低了物流运行效率(图1)。浙江货物运输结构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公路运输占比超65%,铁水运量占比不升反降。
充分发挥杭州公铁水空联运、温州海公铁联运、金义国际联运、嘉兴海河联运等特色优势,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着力打造“四心联动”创新样板。一是打造杭州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统筹优化杭州都市区全域物流设施网络布局,重点聚焦萧山机场“空公铁”联运、萧山白鹿塘“铁公水”联运两大链条,与宁波、温州、嘉兴、义乌等形成航空联盟,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打造辐射全球的空港联运枢纽和连通长三角的陆港联运枢纽。二是打造温州海公铁联运枢纽。加快建立健全以温州港为轴心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统筹打造乐清湾海铁联运枢纽、状元岙海河联运重要节点、鹿城西智慧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开通、重点加密东南亚地区港口集装箱直航线,巩固提升温州浙南近洋航运中心港地位,支撑疏解宁波—舟山港近洋集装箱运输物流业务和缓解浙江“物流大循环迂回”等问题。三是打造金义国际陆港枢纽。加快建设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国际陆港两大“亿吨级”国际陆港,全力打造长三角最大中欧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和长三角最大海铁公联运集结中心,着力提升金华生产服务型、义乌商贸服务型双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组团能级。四是打造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充分发挥嘉兴在长三角中心区位和前海后河独特优势,统筹海河联运枢纽、航空物流枢纽、铁路枢纽三大核心枢纽建设,形成一体协同、现代高效、特色鲜明的联运新体系,增强向浙北方向的辐射能力。
图1 浙江省物流迂回运输问题示意图
(三)物流通道网络不尽健全,内联外畅发展格局有待补强;重点聚焦通道畅联,打造以义甬舟、金丽温两条开放大通道为骨架的物流双循环体系
交通物流骨干连接通道有待增强,缺乏直连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的高能级通道,与长三角及周边省市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接沪、连苏的通道运能明显紧张,省内四大都市区之间的快速连接通道还存在不足。
聚焦义甬舟、金丽温通道在浙江开放物流架构中的战略性地位,加快构筑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统筹、有机衔接的“Y”型开放物流通道架构。一是纵深推进联通宁波—舟山港与金华—义乌国际陆港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东向依港出海,整体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外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西向依陆出境,做强衢州西延战略支点,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开放融合,拓展延伸内陆腹地。二是加快建设金丽温第二条开放新通道。打通金丽温铁路货线、瓯江内河航运等,提升物流效率,补齐开放短板,带动浙南地区高质量发展。
(四)物流设施覆盖不均衡不充分,运输组织体系存在“小循环不畅”问题,枢纽联动发展存在明显短板;重点聚焦全省联动,打造全省一盘棋物流联动发展格局
浙江物流整体呈现北强南弱、东密西疏发展格局,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布局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四大都市区,山区26县、海岛区域等通道网络短板明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不健全,县级货运站场覆盖率仅47%,山区26县快递覆盖率不到90%。台州、丽水等城市在浙江交通物流体系中功能定位不清晰,枢纽间联动协作亟待补强。
围绕“一核四心两通道”主抓手,其中宁波—舟山港为硬核牵引,嘉兴港以喂给港为主,温州港兼顾喂给港和近洋航运,金义国际陆港在做大中欧(义新欧)班列的同时,通过义甬舟、金丽温两条黄金通道,强化与宁波—舟山港、温州港的海铁、江海联动,杭州萧山机场强化空公铁联运,加快做大铁路规模化运输和推动内河水运复兴(图2)。在此基础上,重点布局湖州海河联运、绍兴柯桥海铁水联运、衢州衢江四省边际多式联运、台州海铁空公联运、丽水青田江海联运等一批联结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节点,并以信息港为纽带推动高效联动,加快形成形成“一核引领、四心支撑、两路联通、全省联动”的枢纽化物流网络新格局。
图2 “一核四心两通道”物流开放发展示意图
建立全省一体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建立省地协同的规划体系。省级部门和属地政府共同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其中涉及宁波—舟山港核心功能以及义甬舟、金丽温两条通道规划建设由省级部门牵头推进,涉及杭州、温州、金义、嘉兴四大关键节点及其他物流枢纽节点由属地政府牵头,并由省级部门做好统筹指导。二是建立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建立由省领导牵头的物流枢纽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注重与世界一流强港、高水平交通强省、自贸试验区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浙江省重大建设工程的一体协同,研究组建由省级部门、地方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及时协调解决物流枢纽建设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三是构建政企协同的开发运营机制。以资本为纽带,发挥好省海港集团、交通集团、机场集团等省属国企龙头作用,支持物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协同各地,合力推进港口岸线、内河水路运输、内陆多式联运枢纽、物流集散中心、海外仓网络的开发和建设。四是完善互联互通的港口物流数字化平台发展。深化“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义乌—宁波海铁信息互联、浙中公铁联运港“关铁通”等一批信息互联示范项目。
拓展国际物流合作网络。一是拓展国际航线合作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的投资布局,稳步推进与印尼瓜拉丹戎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德国汉堡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等港口合作,加快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等项目建设,形成宁波—舟山港海外网络链接点。二是拓展中欧班列集结网络。围绕创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强化配套铁路场站建设和境内外集货分拨网络布局。加强温州、台州、绍兴等支线和集货班列建设,强化与长三角、重庆、成都等的跨区域班列合作,加快推进马德里、杜伊斯堡等海外站点建设。抢先布局和拓展中吉乌、泛亚(中老)铁路等新线路。三是拓展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洲际航线为重点,加大对国际航线开发力度,加快形成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积极推动设立以航空货运为纽带的跨区域航空物流产业联盟,谋划建立高效智慧的航空物流公共平台。四是拓展海外仓集散网络。推动港口、物流、电商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新建、收购、整合等多种方式在境外重要海港陆港、中欧(义新欧)班列沿线布局一批功能集成的海外仓,加快推进迪拜站等枢纽节点项目。建立和推动海外仓联盟,完善海外仓在线平台,构建共建共享的海外仓网络。
创新提升对外口岸开放功能。一是复制推广相关开放政策。持续深化宁波—舟山港实施启运港退税等政策试点,争取将宁波—舟山港纳入离境港,对长江沿线港口、国内沿海港口到宁波—舟山港出口的集装箱货物实行该政策。在温州等重点港区加快复制启运港退税、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国际中转集拼等港航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支持金华—义乌争取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推进杭州、宁波第五航权开放,支持温州、义乌等争取第五航权开放城市。二是积极推进海关、海事制度改革。构建一体化口岸营商环境,创新跨区域通关模式,优化通关流程,推进全杭州关域的港内船舶“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出口转关货物“一次验封、监管互认”。推广复制宁波—舟山“第六港区”建设经验,把义乌陆港建成辐射浙中西地区、周边省份乃至长江经济带的进出口货物集疏运枢纽和全国陆港的示范样板,探索“第六港区”模式向其他内陆无水港(启运港)推广。创新探索开展航空货运分单通关等通关机制和监管模式创新。三是加快口岸功能提升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布局建设。推动浙江省数字口岸信息互通互融,统筹浙江省电子口岸改革和建设,推动港口与口岸实现数据有效融合与共享。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新型监管模式的实施与推广。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依托重点物流枢纽布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切实做好前期规划论证。做强空港口岸,覆盖国际邮件进口交换功能,抓紧研究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积极拓展进口水果等进口指定口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