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兵 马泽龙
(会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9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逐渐重视和关注乡村发展,并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全国各地中小学均开展了研学实践活动,这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研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乡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了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中,那么在此过程中如何将乡土文化与研学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呢?也成为了相关教师最值得思考与重视的问题。
研学实践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其特点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不以旅行为唯一的教育方式;课程设置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主;研学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课程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研学实践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教育实践中,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二是有助于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助于丰富学校生活,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四是有助于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研学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指导下,由学校根据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设计开发,组织安排学生集体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已成为国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1]。
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研学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研学实践活动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能够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让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等各方面能力。研学实践活动还能够让学生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等各方面能力。在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之后,能够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便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同时还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活动主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内容,是整个研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选择适合他们开展的、贴近生活实际、又有一定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研学实践主题。如我校结合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围绕红军长征胜利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了参观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胜利景园、大墩梁烈士陵园等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取得的革命胜利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奋斗拼搏精神。在会师胜利景园研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红军长征时的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主要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可以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学校和社区资源等进行。如,我们会宁县充分利用厚重的红色文化、璀璨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教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积极拓展研学项目,推出了红色教育研学游、乡村记忆研学游、历史人文研学游、金色教育研学游、传统手工艺研学游等研学旅行线路。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校可以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以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优秀传统文化要走出校门,必须结合时代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因此,研学活动设计要突出课程融合性,将乡土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研学活动设计要突出课程创新性,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元素,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研学活动设计要突出课程融合性,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2]。
评价体系是一种反馈机制,是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标准,它主要通过观察、记录、访谈、问卷等形式来进行,对研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应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着手。首先,学生层面包括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态度,以及在研学活动后的表现。其次,教师层面包括教师在研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作用。最后,家长层面包括家长对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支持程度。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研学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保证,要重视评价体系构建中各层面反馈机制的作用。在研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尤其是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研学任务的学生,更要给予及时反馈。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来了解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研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己,即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学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身、家长、研学基地(营地)、社会等多元主体对研学实践活动质量的评价。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研学活动中的作用。研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手机 APP (如“研学之家”)、“小青橙”小程序、“腾讯会议”等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研学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
第一,基地建设。根据区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充分挖掘利用优势资源,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知名度。第二,研学管理。学校应成立研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研学活动方案,组建专业队伍,定期对研学课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实施监管;学校要与研学基地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研学实践基地进行考察评估,对研学课程进行反馈调整。第三,评价与奖励。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学生参与、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评价机制。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和研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研学实践课程实施效果。同时将学生参与情况、课程实施效果等作为评选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管理团队的重要依据。第四,安全保障。要制定并完善安全预案,建立应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并将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监管和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相关费用等方式,加大对研学实践教育的经费保障力度[3]。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培养目标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研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乡土文化资源是研学实践活动中极具特色的资源之一,与研学实践活动融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获得情感体验,发展创新能力。让乡土文化与研学实践活动融合,既能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热爱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