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究

2023-10-16 18:29:22赖秋桃余春兰梁译丹罗嘉钰
今天 2023年21期
关键词:校本电脑绘画

赖秋桃 余春兰 梁译丹 罗嘉钰

(1.广州市白云区广州空港实验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80;2.广州市白云区蟠龙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80)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中强调地方课程建设要注重挖掘并利用具有地方或学校特色的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要注重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1]这就强调了地域特色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也凸显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及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的重要性。2022 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融入跨学科学习,将‘结合地域特色,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作为跨学科学习的教学重点之一;‘利用画笔或计算机,运用造型和形式原理,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设计标识、请柬、图表、贺卡、海报等’作为装点我们生活的教学重点之一。”[2]此外,2022 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要“主动获取、筛选、分析数据;利用数字平台和数字设备,尝试开展数字化创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3]这不仅凸显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也为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方向指引。因为小学电脑绘画正是借助计算机、相关画图软件、数位板和数位笔、网络资源与本土优秀文化进行简单的数字化作品创作,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开设了电脑绘画社团活动的小学而言,开发适切性的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是当下的重要课题之一。

1.小学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

小学电脑绘画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实际,由学校部分老师确定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电脑绘画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它的实施的范畴是聚焦于电脑绘画社团活动,而非国家或地方课程中的已有电脑绘画教学内容。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用画图软件创作作品的兴趣与特长,衍生功能是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主题的电脑绘画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电脑绘画能力。本文小学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基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以计算机室为主要实施场域,由学校部分老师(主要是信息科技教师与美术教师)参与,融合美术和信息科技电脑绘画知识,持续和动态开发适切性的课程资源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电脑绘画兴趣与特长,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创作,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当前小学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剖析

2.1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教学内容安排随意

任课教师常常是零星组织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安排的系统性和组织性,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强。此外,有的学生对电脑绘画很感兴趣,电脑绘画社团有课后服务课时,但学科间教师缺乏合作,随意开设的电脑绘画社团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电脑绘画社团活动易于流于形式。

2.2 校外有乡土资源校内未开发利用,缺乏适切性校本课程资源

电脑绘画教学缺的不是资源,缺的是适切性资源。目前网络上电脑绘画的资源指向对象(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等)各异,仅仅依靠网络资源,采用“拿来主义”展开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也是不适合的。如何结合实际,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发挥独特育人价值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重点解决问题。

2.3 新课标提出新要求,旧的思想和社团的内容未转变

2011 年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画图软件学习的重要性,在“确定主题、构思作品、设置颜色,掌握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掌握图像编辑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而2022 版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科融合,在教学重点方面也有了更实用和具体的指导,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和解决生活问题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改变原有的“重技术轻素养”和“学科孤立育人”的教育偏向。

3.小学电脑绘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探究

3.1 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遵循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与要求

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信息科技和美术教师共同体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增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意识。组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师共同体,共同研究与筛选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内容,对遴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内容重组与整合。教师掌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技术,进而辐射教师更新学科知识,提升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着力增强学生数字化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4]。一方面教师提供本土资源供学生学习,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其需要参考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创作,提高学生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内容开发要遵循“文本、数据、图片、音频和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数字资源,资源满足场景分析、原理探索、应用迁移等教学需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5]的思想指导,注重乡村本土文化的渗透、技术原理的分析和学生应用迁移能力的提升。

3.2 结合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开发适切性乡土资源

根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维度,确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架构。本研究根据艾莲学者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定义,将乡村传统文化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物态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6]基于这一理论指导,结合课程资源开发原则进行对电脑绘画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初步分类与筛选,确立资源开发的整体框架。

在校本课程资源构建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完善资源库。对于已有的网络资源,教师因地制宜地遴选,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已有的案例或素材进行二次开发与迭代”[7],对具有育人价值的地域特色资源,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开发。如我校地处乡村地区,有丰富且悠久的传统文化。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和相关乡村传统文化文献的学习,确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维度及具体主题,综合地域特色、学校、学生筛选出合适的、能有效开发的内容;并分析电脑绘画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进行信息科技与美术学科融合,开发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微课、课件、素材等多种媒体类型数字资源,提供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总结分析作品创作的常用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和文化自信。

3.3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引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创新作品形式

结合新课标教学实践的指引,通过设置不同主题的电脑绘画实践与创作活动,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信息科技、美术、综合实践)资源的整合,突破单一学科边界,形成多学科资源整合[8];突破学校边界,形成校内外资源融合。同时,针对不同的主题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形式多样的作品成果,如标识、海报、书签、邀请函等。比如24 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更是中国人认“时”、用“时”的智慧结晶。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农耕文明延续至今,学生也有机会参加校外农耕的研学活动,设置制作24 节气书签的主题活动,书签大小、图文比例、常见布局设计等可以固定,而选择创作哪一个节气就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自主在网络寻找参考资料和灵感进行创作。最终将创作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贴在形状大小合适的硬卡纸上,再打洞穿线,最后做成书签进行展示。通过书签作品创作活动,学生不仅从中学到24节气知识,懂得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能在查找资料,创作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又如我们本土每年端午节期间都有赛龙舟、吃龙舟饭的习俗,那么就可以在“乡节活动——赛龙舟”的主题中设置制作邀请函的作品创作活动,等等。通过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有效地提升校本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创作乐趣和文化自信,贴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猜你喜欢
校本电脑绘画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环球时报(2022-08-22)2022-08-22 21:00:12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自动化学报(2016年5期)2016-04-16 03:38:37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