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武
这些年来,国人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现象屡屡成为议论的话题。虽然不少地方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以助推全民阅读,但并未改变人们冷落书籍的情况。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启智的钥匙,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有太多精辟的论述,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无不说明读书很重要。但在当今社会,读书的风气却日渐式微,不读书已成为普遍现象。
如果说一般人不读书还可以找各种借口,那么,作为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则没有不读书的理由。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才能得到提高。但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读书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甚至比从事其他工作的人读的书都少。就拿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来说,虽然图书馆拥有数万册图书,并订有许多报刊,但馆内却整日冷冷清清,鲜有读者和借阅者。
也许有人会说,教师每天都在与书本打交道,怎么能说不读书呢?但问题在于,教师常读的是哪些书?曾有媒体报道,在对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时,显示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众所周知,教参读物只是教师钻研教材、编写教案的辅助工具,其知识范围十分狭窄。教师的阅读仅限于此,教师是不可能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的,也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把书籍比作精神食粮,那么大多数教师都患上了“偏食症”。
不过,教师的阅读偏重于教参读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教参读物,尤其是教师教学用书对一线教师而言,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以语文教学为例,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有哪些重难点、课后思考题如何解答等,都能从教参中找到依据。中小学教师大多工作负担很重,有的不但知识水平有限,还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参能帮他们解燃眉之急。教师可以根据教参提供的比较全面的资料和教学建议来设计教案,这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正因为教参具有这样的实用价值,所以成为不少教师阅读的首选。可这样的阅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对教师的自我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除了教参,也有教师对学科刊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科刊物均载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给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或吸取别人的经验提供了便利。可以说,这些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成了某些教师乐于享用的“快餐”。有位市级语文教研员在要求语文教师“多读书”时,便把语文刊物摆在首要位置。而他本人则率先垂范,不仅利用有利条件阅读了大量的语文教育期刊,并通過阅读卡片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料,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撰写了许多教学设计方面的论文。虽然这对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毋庸讳言,学科刊物的知识含量也十分有限,替代不了具有理论深度的书籍。这种满足技术层面需求的阅读,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只能把他们锻炼成掌握一些设计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教书匠。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师大都存在思想肤浅、人文底蕴缺失且后劲不足的短板。
无论是局限于教参的阅读,还是从学科刊物中吸取“经验”的阅读,都属于低层次的阅读。老实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然而,为了迎合这种阅读倾向并从中获利,许多出版社不但大量出版供学生阅读的教辅读物,而且推出了许多为中小学教师服务的教学参考类书籍,如学科教案、教法指导、作文技能训练、应考指南等等。有的教师不仅爱看这类书籍,还热衷于编写或参与编写这类书籍,美其名曰“教育科研”,甚至借此捞到了“名师”的头衔。这便使得出版和阅读均走上了功利主义的歧途,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教师阅读局限于教参和相关教学资料的另一个原因,是应付考试的需要。目前许多地方的教育仍是应试教育,教育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本。学生学得如何、老师教得怎样,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中考和高考成绩。只要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就会名利双收,学校就能提高升学率,领导和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政绩。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只要多读课本和教参读物即可,没有必要广泛地阅读。
还应看到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参不仅仅是教参,它还已被异化为应试的工具。同样以语文学科为例,只要翻开语文考卷便不难发现,各种类型的考试,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考试甚至包括中考,大都把教参作为命题和拟定标准答案的依据。这样一来,教师便不得不深钻教参,服从教参,照搬教参。因为学生在考试时如若未按教参上的说法解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就会影响考试成绩。可以说,教师不读或少读其他书籍对考试成绩不会带来直接影响,而不读教参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看来,教师的阅读偏重于教参读物,并非因为他们对教参读物真的很感兴趣,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身处以考分论高下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得不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
总之,教师的“偏食症”既有主观因素,亦有客观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教师应具有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而要提升自我,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快教育改革尤其是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解除束缚教师手脚的“分数至上”的枷锁,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只有爱读书,才能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