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览》,亦师亦友

2023-10-15 23:34俞永军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武宁万军社长

“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

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记得那天晚上,我一写好,稍作修改,第二天上午就赶紧寄给《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叶万军老师,随同这篇文章的还有我的惶惑之心、卑微之情。

没过多久,我就收到《教师博览》叶万军老师寄来的一封信,当时我正在操场,陪同孩子一起跑步、做早操。传达室郭老师一边呼唤着我,一边递上这封信。我一看见信封右下角“教师博览”四个大字,便喜不自胜,手颤颤巍巍,结果把信封撕了一个大豁边。我用颤抖的左手从信封里抽出叶老师写给我的信,黑色笔迹,遒劲而有力,如行云流水般,赫然呈现于眼前。

俞老师:

新年好!人和人的差别并不大,很多情形下是工作分工不同而已;人和人有时差别确实很大,大在人的品格素质上。我从不认为做一编辑有多么了不起,您也不必为此诚惶诚恐、妄自菲薄。不卑不亢是我最推崇的为人态度。此文有一定新意,拟推荐上去,能否刊发得看后面复审、终审了。

拜个早年!

叶万军

2005.2.1

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心情激动万分,一方面自己的文章竟被编辑慧眼相中,拟推荐上去,大概率会被转化为铅字;另一方面叶万军老师竟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化解我内心的惶惑与自卑,堪比贵人。的确如此,人和人无甚差别,亦无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我们为人的态度。基于这一点,我的内心从此埋下了一粒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种子,以至于遇到适宜的温度、水分、阳光,最终破土而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截至今天,我先后在《教师博览》发表了十余篇文章。

2013年5月,我还幸运地被《教师博览》杂志聘为第三批“签约作者”。应该说,这是当时最令我欣喜与激动的一件事情,值得铭记一辈子,是自我推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犹记当年年度总结,我郑重其事地写道:“今年所做事情中有不少尚属‘第一次。譬如,第一次开辟专栏,尽管是地方小报,级别不高,但意义深远;原创散文第一次走进《扬州晚报》《扬州日报》;原创教育故事第一次走进《教师博览》;叙写的教育类随笔第一次走进《基础教育参考》;撰写的教育论文第一次走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选登的文章第一次获得名刊认可且又被聘为签约作者。”每每念及这些,我就喜不自胜,乐不可支。我一次又一次向着既定目标奋力冲刺,跋山涉水,如愿以偿之时,内心就获得无限满足。

我在《教师博览》的投稿命中率,一度远不及《教学与管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教育时报》等报刊。尽管如此,我对《教师博览》始终怀有一种敬畏、一种景仰,像对待尊贵的师长一样,没有怨恨,没有离弃。原因很简单,她一直关注我的专业成长,关注我的写作质态,关注我的精神追求。很多时候,我都把自己比作一只陀螺,鞭子不使劲抽打就会停止不转。工作近30年,我庆幸自己还没有产生过深、过久的职业倦怠,这一方面得益于自己矢志不渝向着梦想远航的教育初心,一方面少不了某些报刊编辑的勉励与鞭策、批评与斧正。也就是说,在我有所懈怠、停滞不前时,他们总能带来令人欣喜的好消息,要么约稿,要么录用。

这么多年,《教师博览》退了我不少稿,于我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曾一度对她爱恨交加,因为发过去的稿件总是悄无声息,为此我打过一些电话,询问刊物扉页上的投稿邮箱是不是废弃了。得知没有,还不死心,询问他们有没有收到我发过去的文章。接电话的有男士,有女士,料想岁数都不会超过我,他们总能心平气和地告诉我,每一篇稿子编辑都会认真对待,让我耐心等待。就在我即将偃旗息鼓之时,一篇文章又得以见刊,这又一次燃起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有编辑,像周正旺老师,直言不讳,不留情面,多次指出我文章存在的问题:稿件随意性较强,逻辑上不够缜密,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语言上比较啰唆,还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敢疏懒,边读边积累,边写边修改,觉得差不多之时才敢战战兢兢地发过去。

如果说他们是正直、严苛的师者形象,久久伫立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方心田社长、叶万军老师、王梦雅老师则是不折不扣的朋友,让我如沐春风,倍感温馨。

今年年初,方社长、叶老师来南京出差,得知我在这里工作,于是盛邀我前去聚一聚、聊一聊。收到方社长发来的定位,我连忙放下手头工作,马不停蹄赶了过去。2018年7月,我在浙江宁波见过方社长,我们还在主席台前合了影,谈了一些教育方面的话题。此后,我们打过几次电话,微信上聊了几回,总觉不尽兴,不畅快。有一次方社长到武宁出差,选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我见此,回了一句:一山一水,倍感亲切;校园时光,恍如昨日。如是回复,方社长定然诧异不已。果不其然,没过几分钟,我收到方社长的询问:你是武宁人?我及时跟帖:是的。我在武宁呱呱坠地,在武宁生活13年,在武宁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我浅浅的脚印、难忘的记忆。

在餐桌上,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见到了叶万军老师,如若不是方社长隆重介绍,打死我也不会相信。20多年的那次书信互动,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如刚刚观看的电影,历历在目。我的惊讶程度亦在叶老师脸上得到了同样的验证:“哦,你就是俞永军老师?我知道,我编过你的稿子呢!”“叶老师,见到您真高兴!”席间交谈,我知道叶老师现在专注于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如今已有不少学校积极主动参与此项实验,我更是竖起大拇指,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下孩子很难教,走向極端的亦不少,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长情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道理虽然简单,但又有多少家长,甚至老师深谙其理,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育管理中去呢?

第二天,我恳请方社长、叶老师留下来,想再次求教,可他们还要赶往泰州参加一个既定好的活动。尽管我一再给叶老师发去短信,但最终结果,还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回到学校,坐在办公室里,我依旧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与冲动,胡诌了一组诗——《老门东喜逢〈教师博览〉方社长、叶老师》,聊以自慰,权当珍忆:

其一

宁波一别已五载,

遥遥相望真情在。

自恨人间岁月裁,

好在门东灯花开。

其二

黛瓦青砖空斗墙,

小桥流水箍桶巷。

问柳菜馆善和坊,

把酒言欢诉衷肠。

其三

张灯结彩玉兔集,

游人如织内心喜。

谆谆教导心铭记,

不知何日酬高谊。

一直以来,《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都是我征订的首选,有时还不遗余力地推介给同事。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纷纷将其列为教师必读类刊物,且征订不少。清贫的讲台,鲜活的课堂,寂寞的夜晚,《教师博览》一直陪伴着我,幸福快乐,温馨甜蜜。她是我生活、学习中最忠实的听众、最亲密的朋友,工作、成长中最真诚、最友善的导师,我决定与她相伴相随,直至永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猜你喜欢
武宁万军社长
《中国出版》理事会
Optimized growth of compensated ferrimagnetic insulator Gd3Fe5O12 with a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富婆投毒前夫:离婚不离家背后的末路疯狂
我的家乡武宁
16 Questions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特征及其与现代民歌演唱的差异
酬道平社长
水能生火
桥舟合济:明清武宁开发与交通路线的控制和管理
韩国HI GHY ARN公司社长参观博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