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选择的路

2023-10-15 20:31刘霞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教育

刘霞

摄像机的灯光闪烁着,我的对面坐着五位评委,他们都在埋头翻看我的职称评审材料。我正处于教师职称资格评定的答辩现场。坐在中间的那一位评委,任眼镜滑到了鼻梁,他略抬眼,从眼镜上方看向我,问:“你这么年轻,就评正高级教师了,你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脑海里闪过了很多画面。评委们一定想不到,初入职场时,我是一个沉醉于网络游戏的“网瘾青年”,能走到现在,是因为我总能在成长的关键节点上遇到导师们的指点。而其中有一位导师,尤为特别。

初见,走向成长

第一次见到孙明霞老师,是在2012年冬天。见到她的一刹那,我就激动地哭了。在此之前,我们已相识多年,但从未见过面。初相识时,我不知道她是全国名师,只知道她的网名叫“迎春花开”。

认识她时,是我踏上讲台的第四年,也是我“教育梦”破碎的第四年。走出大学校园时,我以为自己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有坚定的教育理想——上初二时,我遇上一位老师,他改变了很多同学的成长方向,使我们向好、向善,从此我就坚定信念,要当一名像他一样的好老师;我有一定的案例积淀——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看遍了他们的教育杂志和教育书籍,从书里学习着如何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我有专业知识——大学四年,虽不勤奋刻苦,但所学知识用以教中学应已足够。

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教育生活:课堂上,师生之间你来我往,共同走向思维的深处;课堂外,师生相谈甚欢,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被我化于无形之间。然而,理想越美好,现实便显得越残酷。我没有想到,所有美好的想象在一周之后就被全部打碎。初登讲台,我遇到的难题不是来自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课堂行为管理和学生、家长甚至同行不重视“豆芽科”的观念。

我羡慕一些同事,什么话也不说,只需往门口一站,教室便鸦雀无声。于是我也学着他们板起脸装威严,结果却收效甚微,我的课堂依旧乱糟糟。从教育杂志上学来的沟通技巧也通通没用,学生根本不听我的话。每天下班时,我脚已站累,嗓子也哑了,内心却没有一点成就感,只觉得身心俱疲。这样的境况持续了很久,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期待慢慢降低。后来,虽然我的课堂状况在慢慢改善,也能和学生偶尔聊上一会儿了,但我再不敢妄想自己能通过职业体现什么人生价值了。对教学,我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却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初入职场那几年,我的空余时间很多,下班后无事可做,我便玩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消磨时间。游戏打累了,我就在网络上四处闲逛,竟发现了几个生物教学论坛。点进去一看,大多是在讨论高考题的解法,或为了某一个知识点争吵不休,实在无聊又无趣。我偶尔去开个帖,或回个帖,想寻人解答我对课堂理解的困惑,但总是很少有人回应。于是,我又回到了游戏里。

2006年2月20日,我又一次因为无聊在网上逛到了一个教育论坛里,却立刻被震撼,而后欣喜异常。我看到了一位名叫“迎春花开”的网友发布的几篇生物课堂教学随笔。在论坛都聚焦高考题的大环境下,鲜活真实的随笔难得一见,生物学科的随笔更是从未见过。仔细一读,更是叹服,课堂细节背后呈现出的教育理念让我极为认同,如遇知己。从此,我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论坛读她的文章。后来,我常常就教学的细节、教育的理念去求教于她。她总是有求必应,还由我的问题拓展开去,举例子讲方法,一一解答我的困惑,教我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我的世界突然开阔了起来,原来教学不是教教材,不是为了考试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而教;原来我们不是生物教师,我们是用生物知识来育人的教师。游戏,我自是再也不玩了,因为跟随明霞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实在太有意思了!踏入职场初遇挫折之后,我原以为自己和教育理想已渐行渐远,而明霞却以她具体有效的做法、科学的育人理念,引我离理想越来越近。我学习着她课堂教学的方法,读着她给我寄来的书、给我订阅的期刊,听着她特意为我录的讲座,完成着她给我的一个个“作业”——教学反思、听课感想、读书笔记等等。在她的引领下,我一边思考,一边实践,真正走上了专业发展之路。

重逢,走向精进

2015年夏天,我在成都与明霞老师重逢,那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听说我当了班主任,她很高兴,鼓励我融合德育与学科知识,思考如何推动孩子们的全面成长。之后的几年里,我沿着她所指的路径实践着,既成长为成都市生物学科的教师研培专家,又被评为四川省名班主任。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内心却愈加惶恐。每每站在台上讲座,面对下面听讲的老师,觉得底气越来越不足:当自己走向迷茫,又怎能带给别人力量呢?审视自己,发现那股向上的劲还在,却气势不足,像是总被越来越大的年龄往下拽;想要专业更精进,却找不到方向。

2017年夏天,又逢明霞老师到成都做讲座,她约见了我。在她的讲座中,我再一次听到了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故事。那是她建立的一个民间的教师成长共同体,致力于通过阅读、研究和写作推动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几十所学校的数百名老师在她的引领下,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进入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我听着她的思考和故事,发现她的生命状态比几年前更要生机蓬勃。对比自己,我突然惊醒:年龄,不是懈怠的理由;成长,既是内心的渴求,便应以更大的力量来突破自己。

面对我的困境,她指出两个方向:一是思考如何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二是走出去,开阔视野,认识更多優秀的同行。于是,一年之后,我跟随她的步伐,参加了在宁波举办的“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一个倡导“读写重建心灵,行走拓宽世界”的研修活动。在活动现场,我听到了张文质、扈永进、方心田等学者的讲座,看到了一线教师的激情分享,收获了很多新视角下的思考,但更打动我的,是活动现场的老师们集体呈现出的挺拔向上的生命状态。我一边观察着,一边寻找着再次成长的勇气。

2018年8月,明霞又带我去北京,参加“为中国而教”的公益活动。这是一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成立的教育公益组织,致力于教育公平,集结和支持优秀青年到乡村任教。明霞要求我根据学员情况,设计并完成7小时的培训课程。对当时的我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完成课程设计,我回溯自己的成长经历,看那个曾经不愿当老师的小孩是如何主动成长为一名老师,又是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突破,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回看生命的过程中,我寻找着自己当初的理想。而那些即将去农村任教或支教的年轻人,又以他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精神状态感染着我。我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反思自我,参与公益活动的获得感远远超过了付出感。

明霞看到了我的变化,她很欣慰,也为我指出了下一步的方向:“加强专业阅读、写作,梳理成果。”2018年国庆,在明霞的推动下,我报名了“张文质写作研修班”,从成都飞往福州参加学习。三天的课程,张文质老师并没有给我写作的魔法,但他给了我书写的勇气。学习归来之后,我便开始了刻意训练下的书写。那些曾被堵塞的文字突然涌现了出来,我的精神世界再次活跃起来,生命能量慢慢流動起来。

2018年12月,我飞到了山东潍坊,“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高峰论坛”在此举办。明霞为了提升我的总结归纳和现场应变能力,特为我安排了一个分论坛的点评任务。大咖云集,共话教育,在这一场教育的盛宴中,我感受到同频共振的快乐,寻找到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已飞过。”2018年,宁波、北京、福州、潍坊,明霞引着我,飞过一个个城市。她非常了解我,知道我的舒适区在哪里,也知道我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总是推着我,让我更进一步。在之后的几年里,我潜心读书、写作、做研究,在各个平台上锻炼自己,探索着生命成长的可能性,顺利地走过了专业成长的瓶颈期。

我所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2018年7月,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老师们在“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的舞台上朗诵了这首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它描述了人处于人生选择十字路口时的复杂心情。我站在台上,一边朗诵,一边想:若没有遇见明霞,我会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我曾对她说:“若没有遇到你,我可能至今仍懵懂。”她却说:“遇见我的老师多了,但不是每一个都如你一般快速成长。是你自己,因为有成长的渴望,才会主动学习。”她不愿居功,我却知道,我是多么幸运,能遇到如此一位专业精湛、无私助人,一路指引、一路鼓励后辈的导师。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诗人继续吟唱着、叹息着。而我,何需叹息?多年之后,回想起往事,我仍会庆幸遇见明霞,由她指引,我走向了一条真正的教育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