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普及路径探索

2023-10-15 07:11许昌学院王艳菲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7期
关键词:普及高校教师理想信念

文/许昌学院 王艳菲

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是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重要保证。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普及可以更好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成长成才。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位教师的政治责任,也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怎样将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中进行有效传播进而达到深入实践、深入人心的效果,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创新传播载体、发挥高校特有的优势,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的头脑是高校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1]。

一、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普及现状

随着党的理论创新的不断前进,思想政治理论宣传也应不断深入。只有党的创新理论被大家熟知、理解、认可,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服务大众,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给传统媒体的宣传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全媒体时代,不能用好新媒体就意味着淘汰。党的创新理论的普及在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下即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应对着巨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新时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但是青年学生在通过新媒体阅读时更多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这种阅读模式通常是碎片化的[2]。因此,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文章,往往还是以理论刊物、报纸、图书等为重点载体。然而,高校的青年学生思维往往比较开阔,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主动阅读理论性刊物、报纸、图书的则相对较少。而一些以西方势力为首的国家无孔不入,不惜深入网络各个角落进行渗透,西方的娱乐文化、消费观念等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正在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应充分根据大学生的鲜明特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工作,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度和深度。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党的创新理论普及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到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充实到大学生的头脑中。然而,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并且授课形式有限,致使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上课玩手机、睡觉、旷课等情况,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目前,高校大学生党课大部分是针对党员学生或者有意向入党的学生进行的,并且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覆盖面及授课形式有限,不能较好的将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更广泛的普及。

二、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普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干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社会的全面开放,各种社会思潮、观点蜂拥而至,西方的影视娱乐节目、动漫、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3]。西方超前消费观念也对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至于部分大学生迷失自我,不顾个人实际消费水平盲目超前消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更有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散布不实传言,扭曲事实,诋毁党和政府,企图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 当代大学生遭遇信仰危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各类文化也涌现了出来,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导致当代大学生存在较大压力,不良的社会风气乘虚而入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导致价值信仰缺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由于知识储备有限、缺乏经验,导致在热点问题中大学生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出现沉迷游戏、及时行乐、盲目消费等不正之气。

(三)思政课优秀人才储备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突出,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与时俱进,对思政课定位不够明晰,无法较好的贴合学生实际进行深入指导,使得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失去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目标、定位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目前,思政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部分教育者没有深入的学习研究,直接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教学[4],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与学生产生共鸣。高校教师往往因为要面对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导致不能较好地进行深层次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进而对党的创新理论无法完整、科学地进行阐述传播。新时代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现实的考验。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通行便捷化,为高校教师在国内外开展学习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借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之名对我国高校教师行“西化”“分化”打开了便利之门[5]。

三、解决方法

通过对某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可明晰现阶段党的创新理论在该校的普及情况。针对以上主要问题,现给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强化课堂教学,做好引领示范。高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渠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的一个主要渠道,其肩负着为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学校应按照理论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的原则,持续贴近学生做好创新理论的有效传播,不断充实青年学生的头脑,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明确政治导向,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成长规律,在解决专业问题时适时融入党的创新理论,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积极探索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加强广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易于接受,因此课堂教学要开拓思路,加强引领,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诚信仰者和忠诚传播者。

学校还应重视实践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借助网络平台等广大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现代媒体,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认同感。党的创新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真理。因此,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更有助于加强青年学生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力与认同感,特别是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可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衍生出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而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正确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虽然它们为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存在着过度依赖网络、沉迷游戏、逃避现实等问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正确的引领与指导,高校应拓展有效的途径,加强党史国情专题教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其次,高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崇德立志、博学敬业,最终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高校应利用自身优势在教师、学生等群体当中经常性地开展理论宣讲、讲红色故事、演红色话剧等活动,增加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首先,加强学生党员干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等群体的教育培养,制定有效的教育机制,定期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确保学生干部群体整体素质水平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认知。建立党员一对多帮扶机制,一个高年级党员同志对接多名低年级同学进行帮扶活动,让党员同志以身示范进行引领帮扶、相互促进,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丰富大家的精神家园,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传播过程中,要把理论的传播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进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有效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当前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融入党的创新理论,进而达到高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

(四)合理利用网络,加强理论传播。青年大学生是运用网络新媒体的一个主流群体,党的创新理论要实现在高校的有效传播,离不开网络的推动。互联网时代,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牢牢占据各大网络媒体,才能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知晓度、参与度和认同度[6]。微信、QQ、微博、掌上App 平台等广泛应用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路径。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微党课、微学习、微电影等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让较为枯燥的理论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直达学生内心,进一步增加大家的认同感与关注度[7]。例如,可以向《求是》杂志学习,采取“名人效应”,在各大校园网络平台中推出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的教师微课等。结合“学习强国”平台里的优秀资源,深入加强创新理论学习,线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参与度与高校的奖励机制有机结合,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高校学生养成天天学习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其理论素养。

(五)提升高校教师理论学习能力,强化培养机制。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其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首先,高校要分别从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层面加强高校教师的理论学习意识,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目标、内容等传递给一线的教师;其次高校各职能部门都应结合岗位职责加强理论宣传,为党的创新理论在教师中的有效传播提供必要的保障。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理论进修、理论交流学习等的培养力度,为一线教师做好知识储备提供必要的条件与保障。有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双重学习模式,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作为高校教师,首先,教师自身要持续加强学习,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充实自我,展现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其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受教育者,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用切身的行动有效地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用党的创新理论充实广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下成长成才。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具有以往阶段学习的共性外,还应在学习媒介、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呈现出异质性。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是党在革命、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高校教师通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既可以系统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又能有助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然而,面对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和渗透,高校教师在利用机遇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积极主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观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性,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入和渗透,科学把握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四、结语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网络新媒体的大势推动与多元文化的有力冲击下,持续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现状分析,来探讨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传播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开拓思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进一步为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传播提出更好的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普及高校教师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