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 张路
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文化扶贫是提升全社会精神文明、化解文化危机、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城乡治理的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类机构,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政、科研功能,这些功能都可以囊括在大文化范围之内,可以在文化扶贫中大显身手,可以助力城乡治理现代化和城乡现代化建设。学界往往注重从文化与乡村振兴角度研究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对城乡治理的视角采用不足。殊不知,城乡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研究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发挥的有用视角,能极大拓展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空间和思路。鉴于此,笔者选择从城乡治理现代化视角研究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发挥问题,在剖析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诱因和城乡治理现代化给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调研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和阐释以城乡治理现代化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发挥的路径和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服务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现实运行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助力城乡治理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行。
作为文化服务类机构,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发挥具有多个层面的考量,国家层面、社区层面、图书馆层面、国民层面等方面的文化需求都是公共文化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的驱动力。这些不同层面的驱动力,暗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可能的路径。
(一)国家层面: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发挥。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部署促使所有的行业、组织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具备强烈的文化使命、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而当今社会物质发达,但精神匮乏,急需要文化精神的拯救与充实。在这种情景背景下,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重镇,公共图书馆拥有开展文化扶贫、解决文化危机的独特优势,应责无旁贷主动参与到城乡现代化的文化扶贫和文化建设中,以此助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发挥公共图书馆强大的文化扶贫作用。
(二)社区层面:建设文明的城乡社区,需要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发挥。党的二十大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再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以及相关安排部署。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规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城乡社区积极开展行动,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航程中[1]。建设城乡文明社区是城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动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需要发挥各个社会组织的文明建设作用。公共图书馆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可以在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更大贡献,尤其是在提升城乡社区的精神文明上,可以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三)图书馆层面:本身职能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发挥。每一种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职能所在。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其本身的职能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服务。这种文化服务是大文化服务,主要包括文化传播、文化学习、文化交流、科研文化服务、教育文化活动服务、资政文化服务等。这也是公共图书馆本身存在的合法性体现。因此,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作用、增强自身的文化职能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解决和完成这一课题,就需要大力发挥其文化扶贫的功能和作用。
(四)国民层面: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需要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人的现代化是其中的根本性内容。人的现代化是人全面发展的体现和要求。人的现代化不仅仅有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也有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现代化。要完成这些现代化,需要每一个国民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文化服务机构提供优质的、充足的、均衡的文化粮食资源。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文化服务机构,面对国民现代化的要求,面对国民文化现代化的需求,面对国民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各类文化需求,可以主动提供各种服务,积极开展文化扶贫、精神扶贫。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发挥是助力国民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城乡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体现。治理现代化需要借助诸多的治理资源开展行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能够开发其诸多的治理资源,能够从不同层面助力城乡治理现代化。同时,城乡治理现代化给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提出很多的要求[2]。这些要求是机遇,也是挑战,都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一)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现代化理念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城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其中首要的就是理念的现代化,这是城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先导性的内容。在城乡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城乡治理现代化是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性要求,就是文化扶贫理念的现代化。这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推进带来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
(二)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主体现代化提出社会化、协作协同化的要求。城乡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推动力是治理主体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的现代化,如何构建强大的城乡治理主体力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课题。在城乡治理现代化视角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城乡治理现代化对之提出了文化扶贫的主体自身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这就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文化扶贫的主体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
(三)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本体现代化提出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城乡治理现代化内在质量的提升,一个根本要素在于治理的内容设计和构建质量。如何提升城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品质是摆在新时代城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课题。在城乡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城乡治理现代化从治理面临的问题、课题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内容现代化带来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四)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方式现代化提出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城乡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治理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在大数据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其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如何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就是治理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问题。在城乡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方式也就带来文化扶贫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机遇和挑战,那就是如何更好实现文化扶贫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五)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保障现代化,提出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城乡治理现代化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要有一个现代化的制度和法治保障。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就是城乡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更是其有力保障。在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背景下,城乡治理现代化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保障提出了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这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保障现代化带来制度现代化和法治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
城乡治理现代化给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同时以此可以考量当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情况[3]。这是今后前行的基础和出发点。以系统论和城乡治理现代化理论来分析评判调研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情况,当下在文化扶扶贫助力城乡治理现代化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与城乡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文化扶贫理念的不完善,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理念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需要现代化的理念引领。对照城乡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理念层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体现为服务理念、人本理念、创新理念、协同理念、复合理念等方面的建构不充足,影响了文化扶贫理念的现代化发展。其中,服务理念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扶贫在服务城乡社区一般群众的理念不浓厚,对口服务学生群体、科研群体较多;人本理念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扶贫对需求对象各方面的需求精准把握不够;创新理念不足主要体现为文化扶贫方式、内容层面的及时创新有限;协同理念不太强主要体现在各类文化扶贫方式、扶贫主体之间的协作力度不大;复合理念不强主要体现在文化扶贫的内容设计和开发利用上力度不够;专业化和精细化理念不足主要体现为文化扶贫的方式和内容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建设意识不强;法治化一理念不足主要体现在文化扶贫的方式和保障的制度化运行不强。这些方面理念的不足,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健康发展。因此,文化扶贫理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必须要解决的理念性课题。
(二)文化扶贫的主体建构不足,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主体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需要高素质的扶贫主体和协作化的扶贫主体。调研发现,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不太强,联合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扶贫的力度有限,引发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联合行动共同体没有真正建构起来,文化扶贫的行动合力缺乏。因此,文化扶贫主体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必须要解决的主体性课题。
(三)文化扶贫的内容质量不高,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内容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质量高低,关键在文化扶贫内容品质的提升。调研发现,与城乡治理现代化建设对文化扶贫内容的要求看,公共图书馆在提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上进行内容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建设上重视度不够,影响了文化扶贫内在品质的提升。因此,文化扶贫内容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内容型课题。
(四)文化扶贫的科技赋能不足,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效果如何,还与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方式相关。调研发现,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方式有传统的扶贫方式,比如送文化下乡、进社区,开展图书捐赠、专题讲座辅导等;也有网络的服务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的常态化运行不足,网络文化扶贫的内容有限,这些均彰显了科技赋能文化扶贫开发力度不够。因此,推动文化扶贫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必须要解决的方法型课题。
(五)文化扶贫的保障滞后,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保障的现代化。文化扶贫需要现代化的扶贫保障供给,比如基本的物质保障和法治保障。调研发现,尽管这些文化扶贫的基本物质保障在城乡社区都有所改善,但力度不够大,比如社区图书室、图书馆的建设滞后,基本还停留在建设乡村书屋的层次上,与现代化的要求相差较多。文化扶贫配套法治的专项建设滞后,还没有单独制定和出台执行专门的公共图书文化扶贫法规。这些物质保障和法治保障的现代化发展不足,影响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的基本保障。因此,文化扶贫保障层面的现代化也应该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必须要大力解决的问题。
在文化强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该主动把握城乡治理现代化的各项要求,对标现代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要求,推动自身文化扶贫系统的各个要素与之对接,努力解决文化扶贫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以现代化的理念统领文化扶贫理念的完善创新,以主体的现代化推动文化扶贫主体的社会化,联动协作化发展;以客体的现代化要求推动文化扶贫内容品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以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要求推动文化扶贫载体和方式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法治和制度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推动文化扶贫的制度保障法治化发展。
(一)以文化扶贫的现代化理念统领,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理念的完善创新。针对文化扶贫存在的理念上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中,首先应该解决图书馆这样的机构文化扶贫理念的问题,以现代化理念为统领和主导,注重文化扶贫理念的现代化建设,将服务理念、人本化理念、创新理念、协同联动理念以及专业化精细化理念、法治化理念、数字化理念等纳入文化扶贫理念体系中重新建构,以此引领文化扶贫健康运行,让图书馆自身文化服务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以文化扶贫主体的现代化为抓手,推动文化扶贫主体的社会化、协作化发展。针对城乡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文化扶贫在主体上存在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应该高度重视扶贫的主体建设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前提,通过理论教育学习和实际训练的方式,按照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对其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升员工利用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加大文化扶贫工作队伍的城市学、乡村学、图书馆学以及网络软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文化扶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倡导文化扶贫的公益行动,加大与文化扶贫所在的城乡社区之间合作、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建构起文化扶贫的行动共同体,形成文化扶贫的强大合力[4],以此构建图书馆文化扶贫大行动。
(三)以文化扶贫内容专业化和精细化为重点,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内在品质的提升。针对城乡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文化扶贫在内容上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应更加注重扶贫内容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建设问题的解决,要调研清楚文化扶贫地方的发展情况,把握清楚文化扶贫对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情况,将这些情况背后的需求与文化扶贫的内容进行对接,与图书馆本身可以调动的文化资源对接,从专业化和精细化角度对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内容体系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提高其内在品质,彰显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无限魅力和温情。
(四)以文化扶贫载体与方式的现代化为契机,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针对城乡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方式上的不足,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应该加大扶贫载体和方式的科技赋能作用,在创新传统的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方式的同时,积极将网络平台及其相关方式引入到文化扶贫之中,对准数字社会对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及其相关的技术,加大文化扶贫内容的信息化、数字化处理,加大文化扶贫方式的智能化发展,不断提升文化扶贫的时空范围,让文化扶贫惠及城乡更多的群众,以此不断提升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
(五)以依法治国为契机加大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水平。针对城乡治理现代化下文化扶贫的制度保障滞后问题,国家层面应该针对图书馆文化扶贫城乡地区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制定专项的、相应的文化扶贫制度和实施细则,尤其是要对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内容、方式、目的以及保障环节、督导检查环节等方面,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公图书馆文化扶贫依法运行。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根据现代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法治运行要求,结合自身文化扶贫的实际,加大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建构图书馆文化扶贫质量的评估体系,力求推动文化扶贫制度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