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飞
解答历史选择题,首先要解读试题信息,然后再着手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进而做出恰当的判断。调动和运用知识过程中的“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运用知识和有关信息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同学们在对试题进行认识和说明时,常常走向一个误区,认为对于试题的认识和说明是越多越好,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堆积的越多越好。其实,我们要明白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链接所学才是历史学业能力和水平的真正体现。
典型例题
据明清时期华南宗族文献记载:“无争辩文书之繁,而有登眺嬉游之乐。士尚气节,矜取与……各村自为文会,以名教相砥砺。乡有争竞,始则鸣族,不能决则诉于文会,听约束焉。再不决,然后讼于官,比经文会公论者,而官借以得其款要过半矣。故其讼易解。”这一记载反映出当地()
A. 契约精神的盛行
B. 商业经营环境宽松
C. 深受礼教的影响
D. 票号业务得到发展
第一步 准确解读题目信息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刘芃老师在《考试文集》中对“准确”二字进行了专门的说明。他认为,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准确”有这样几个含义:
1. 运用的知识和信息应该完全满足试题的要求,即历史学科认识和说明问题的基本要素必须完整。
2. 对历史学科基本要素的处理必须根据试题的要求分出层次。
3. 说明问题是为了认识问题,所以运用知识和信息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对问题的认识上面,而认识问题须有足够的知识与信息的支持。
那么如何在试题中做到“准确”呢?以本题为例,明清时期,华南某地没有争辩文书的烦恼,却有登高游玩的快乐。有识有为之士,都自觉地从先辈的高尚气节中汲取精神营养……各村有各自的文会,以纲常伦理砥砺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当有纷争出现、宗族无法解决时,可以诉于文会,再无法解决,则交给官府。由此可见,文会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文化交流,亦有解决纠纷之功效。该记载反映了传統伦理道德深刻影响着当地的风俗,所以选择C选项。
第二步 调动所学合理判断
我们可以将选项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推敲,根据所学关于契约概念的理解,契约精神即人与人、人与团体、个人与国家之间通过协商而订立的社会协议,材料并没有涉及契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南某地的风俗礼教,与商业经营环境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到票号业务,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