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恩 高萍
[一]
王老师今年42岁,任教于一所重点学校。2020年,他所在的学校被遴选为“智慧校园”建设基地校,要求推廣智慧教学,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校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提高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校园建设水平。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学校的必然走向。王老师深知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也知道智慧校园建设一定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新鲜的方法和手段,可是王老师听到这一消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人到中年,时间欠缺,体力下降,精力透支,学习能力也下降,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也降低。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各种教学手段,自己这一把年纪,能胜任吗?王老师一时焦虑起来。
其实,焦虑的不只是王老师,学校的老师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感,或抗拒,或忧虑,或恐惧。年轻老师,虽然精力和体力都能跟得上,电脑操作、信息化应用,均不成问题;但刚刚走上讲台,传统课堂的流程和策略都没弄清楚,突然就进行智慧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怕自己邯郸学步,智慧教学还没装满半桶水,却忘了传统课堂。中年教师,恰如王老师,人到中年,精力体力均不如以前,接受能力、记忆能力直线下降,在智慧教育面前,惴惴不安。年纪更大的老师,刚学会做简单的PPT,刚摸索到线上教育的门槛,突然就开始了平板抢答、平台出卷,更是一头雾水。
的确,在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技术焦虑是教师群体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这种技术焦虑,指向三个方面。
一是个体认知焦虑。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教师认知困境。一部分教师,尤其以年长的教师群体居多,固守传统教育,认为传统教育的优势远大于智慧教育,从心理上不认同智慧教育,认为智慧教育只是形式花哨,无法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从传统教育的舒适区走向智能信息技术的挑战区,一些教师安全感丢失,信息茧房被打破,因此引发抗拒和恐惧感,实属正常。
二是岗位替代焦虑。ChatGPT的诞生,拉开了人类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序幕,教育也面对人工智能的威胁。教师或多或少会产生岗位替代焦虑,甚至滋生恐慌的情绪:担忧自己的教学本领无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比较,人工智能技术新奇有趣,会夺走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发过分担忧,导致焦虑、恐惧;担心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或者自己的知识技能、教育策略不能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匹配;怀疑人工智能技术将替代教师的岗位,使得教师的岗位价值逐渐消失;忧虑人工智能技术将承担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教师将面临失业危机等。
三是教师技术障碍焦虑。教师技术障碍焦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焦虑。这种焦虑,尤其以年龄偏大、精力不足的教师或身处偏远地区的教师表现最为明显。年龄偏大的教师,因身体机能衰退的原因,学习能力下降,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使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山区教师、农村教师身处资源匮乏的环境中,缺少人工智能实操的机会,缺乏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的支持,从而缺乏人工智能知识储备、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人工智能引领培训,恐慌落后于城市教师、发达地区教师,产生机会缺失的焦虑感、恐慌感。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面对科学技术的更新、思维方式的转变、文化的交融碰撞,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新的思维代替旧的思维、新的秩序代替旧的秩序,这种不确定性打破人的“安全界线”。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上讲,人的安全心理需求一旦遭到破坏,人的恐惧、焦虑的情绪就随之而来。这是极为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也是极其普遍的心理防御现象。教育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万人瞩目,民心所望。家长对教育的焦虑,是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焦虑极易传导、叠加到教师身上——社会的期望满满,学校的琐事不断,家庭的鸡毛蒜皮……当这些又遇到了教育技术的迭代更新,教师群体的焦虑感也就高于其他行业群体。
[二]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教师技术焦虑,原因究竟是什么?
追根溯源,客观上,有人工智能发展的原因——智能技术的周期问题、技术发展缺陷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广问题,都会引发教师的焦虑感;主观上,有教师本身的心理问题——教师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由于认知的偏差,引发情绪的偏差、行为的偏离。主客观因素两者互相交融,互相影响,作用于人的认识、意志,从而引发情感、行为问题。
客观层面引发教师焦虑的原因,需站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角度讨论。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于迅速,这是引发教师技术焦虑的直接原因。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的周期,从以前的十年一个周期,到五年一个周期,甚至到现在两三年一个周期,令人眼花缭乱。教育个性化产品在当下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譬如云翻译器、点读笔、故事机、智伴机器人、家庭教育AI机器人……这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引发教师的职业焦虑。与此同时,学校的教育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交互式平板电脑的使用、录播系统教育云的上线、异地教学网上课堂的普遍化,让教师的技术焦虑心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呈现出曲折波动的变化。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混乱化,是引发教师焦虑的另一个因素。智慧校园背景下,无数的数字教育平台、网站、App涌入校园。据不完全统计,教师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布置的任务,在自己手机上安装安全教育、智慧阅读、教师培训等与教育相关的App便有十多个。简单的任务复杂化,形式大于内容,令老师苦不堪言。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消耗,引发教师的焦虑。
最后,相关媒体过于夸大智能技术本身的功能和价值,导致教师在学校推广应用智能技术的过程中被裹挟,而产生焦虑感和压迫感。不少媒体一味空泛地宣传智能技术的未来前景和效果,但忽视了智能技术在教育中使用的客观存在的难度及所产生的副作用——过多使用智能教学,影响学生视力,造成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智慧教学的实际效果被夸大;教师智能技术掌握程度不深。这些问题的交错,也会引发教师对教学、技术的双重焦虑。
主观层面引发教师焦虑的原因,需从教师个人角度以及心理成因的角度分析。
首先是教师个人的认知逃避。在心理认知上,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内,做能力范围内的、不会失败的事情,一旦被逼着走出舒适区,安全感被打破,必然会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智能技术的推广、普及,也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给教师未来的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从而导致教师失去了对原有传统课堂的控制感、对传统教育的认知感,产生对未知的恐惧、对挑战的焦虑。
其次是教师个人负面思维的影响。认知决定情感,一旦从认知上觉得自己缺乏能力,教师就会逃避困难,也会习惯从最坏的角度想问题,给自己找借口。人工智能的学习、智慧校园的推广,多少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未知的教育场景里,有负面思维的人,会想象出很多糟糕的结果,或是自己根本掌握不了智慧教学的本领,或是自己智慧教学的能力落后于他人,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导致焦虑和恐惧的滋生。
最后是教师个人忧患意识过重。这一类教师往往过度警惕、过度紧张,他们认同人工智能和智慧教学对教育的影响,也同样有让自己在智慧教学、人工智能教育中胜出的情感和意愿。他们会强迫自己调整心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但期望和结果落差太大,导致他们变得更加焦虑和担忧。
叶子从树上飘落,落地会有正面亦有反面;一种事物的产生,有利亦有弊。权衡利弊,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教学的建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未来教育创新的有力引擎,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作为智慧教学推进实施者的教师,应该努力消弭智慧教学的弊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智能技术、智慧教学的挑战。
[三]
如何破局?要从客观因素到主观因素,消弭弊端,缓解教师焦虑,让人工智能技术、智慧校园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造福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个人、教育行政部门、人工智能开发者(产研部门)的三方努力,齐心协同,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个人改变认知,提升素养,边实践边学习,是解决教师认知焦虑的基础。认知决定情感,情感引导行为。缓解焦虑心理,需要教师个人改变自己的三个认知。其一,要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校园建设利大于弊。人工智能与教育相融合,一定能深度改變教师的教育方式、策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二,要认知面对新鲜事物,需要有跳出舒适区的勇气。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信息茧房,想当然地逃避、恐惧,或想当然地待在舒适区,不愿意去面对挑战。其三,要认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面对困难,应努力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教育素养,科学合理使用智能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在实践中摸索着缓步前进,总比待在原地不动好。在改变认知的前提下,教师也要学会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通过与别人畅谈、听音乐、运动的方法,舒缓自己的焦虑情绪。
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心理疏导,边摸索边改进,是消弭教师技术焦虑的关键。纲举目张,才能以一持万。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智慧校园推进的领导部门,要树立让智能技术教育在学校顺利推行、开花结果的目标,也要做好消弭教师的心理焦虑问题的计划、方案。此外,制定智慧校园推进计划,应科学研究、讲究方法。首先,智慧校园推进工作应循序渐进。推动智慧教学在学校推广,要考虑到老师从认知到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计划中,详细地规划好智慧教学的推进节点,让老师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初步的技术技能,有较为浓厚的推进氛围。这样,教师的顾虑一定会打消,教师的恐惧和忧虑也一定会消散。其次,智慧校园培训工作要紧锣密鼓。计划实施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难处,改进完善推进计划;通过座谈的方式答疑解惑,转变教师思想。计划实施中,使教师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学习提升,掌握智慧教学的技能;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解决智慧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联合地区、学校、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建立完备的教师技术辅导系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技术辅导;还可以开展短期的线上或线下技术指导,以丰富多彩的技术培训形式,为教师解惑答疑。技术应用层面的培训有力有效,也会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认知焦虑、技术焦虑。最后,要始终坚持心理疏导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教师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服务;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基于发生学视角分析智能时代形成教师技术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可以用最原始和简单的方法,通过个别谈心、同伴影响等方式,去解决教师的心理困扰,纾解教师焦虑情绪。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无疑是消弭教师心理焦虑的有力保障。
产研部门立足教育,边开发边改进,是间接解决教师心理焦虑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发展迅猛,但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的教学产品虽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仍缺乏教学适应性。许多人工智能产品价格昂贵,依旧不能飞入平常教室中。人工智能教育存在隐私泄露、人格侵害等风险,需要产品开发部门及时堵住漏洞。总而言之,产研部门应该立足于学校教育场景,结合目前教育实际,坚持产研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优化教育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开发适合学校教育场景、适合教师使用的产品、技术,譬如知识表示方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平台、AI教学机器人等。产品是否能用、好用,决定了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时代能否顺利地掌握智慧教学的方法,这也间接地解决了教师的焦虑问题。
智能化大潮汹涌而至,人工智能是一场不可逆的革命,“人工智能”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也必定扬帆而来。如何让迈向中年的王老师、刚刚入职的李老师、已经快退休的叶老师、乡村山区的黄老师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引领者与技术改进者,都能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并能从中得到教育的喜悦感、成功感,这将是未来教育中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 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