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3-10-14 21:59朱惠玲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整本整体高中语文

朱惠玲

(天水市第一中学秦州分校 甘肃 天水 741000)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就包含了阅读教学,也是高考时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随着高考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宽度和广度的考察,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如何拓展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各个学校都在不断的改革语文教学形式,各个语文教师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方法,并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形式单一、阅读零碎化、知识不够系统化等方面的不足,导致阅读教学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达不到《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整本阅读和整体阅读能有效解决学生零碎化阅读的不足,对于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和提高阅读能力具有帮助作用。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1.1 教学形式有待创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都存在着形式单一,普遍采用固定式的阅读题目开展教学问答,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这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形式,虽然能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整体把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发挥,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

1.2 阅读范围有待拓展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阅读材料极其有限,只有浩瀚文海中的几篇,是各种文化积淀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全部。因此,如果学生只对教材中阅读文本进行阅读和了解,不利于其语文知识全面性的形成,其整体感知和把握文学发展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减弱,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就不会养成和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学生就不能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得到滋养,名著中涉及到的名人的道德修养、处世美德、审美能力不能很好的被正值青春发展期的高中学生所效仿和借鉴,不利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1.3 方式、技能有待强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害怕学生学不会,听不懂,考试时答不上,也害怕完不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于是在课堂上过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讲特讲,从字词句的解读到文章作者的介绍,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以及文章的中心含义的解读都包办了,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讲,没有一点主动学习的机会。《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没有落到实处,不利于学生“大语文”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很好的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学生也形成了“语文知识只与考试相关而与生活无关”的错误认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1.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体阅读和整本阅读有待加强

整体阅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学生先整体感知一篇文本的结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等;整本阅读则是让学生在整本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单元学习和单篇学习,更有利于整体把握该学期要阅读的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水到渠成。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高中教师只注重每节课的教学,或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整单元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即可,这种分割式的教学和零散性的阅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整体的了解阶段性的阅读内容,更不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对策

2.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的老师一定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不能忽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阅读兴趣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对所有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学习冲动,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一些“穿越式小说”“侦探悬疑类小说”“动漫小说”巧妙的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对于喜欢听流行歌的学生,每天让他朗诵几首他最喜欢的歌词,并给学生讲解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对于喜欢动漫的学生,每周固定让他阅读动漫图画,并鼓励他将动漫内容复述给小组的同学听;对于喜欢看小说的同学,教师安排定期读几本小说并写好读后感,对小说中的人物在全班进行口头点评,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2.2 强化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理论虽然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强调自主性阅读,但是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之上的。首先,有了正确的阅读习惯,才更能体现出自主阅读的有效性,否则学生漫无目的地乱读,既浪费时间,也会形成无效阅读。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拿到阅读材料首先要整体浏览,理解文本梗概和写作背景;然后精读、细读文本,在精读中对文本中重点的字、词进行圈点和分析,然后逐段对文本进行分析与理解;最后再整体品读文本,对作者在文本中流露出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思考、体验等。这样学生会形成规范的阅读习惯,有利于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边城》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浏览、精读、细读、品读中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理对话,理解作者的写作心情,并在与作者思想达到共鸣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运用能力,整体课程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2.3 注重阅读方式与技巧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展开。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应试,很少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不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只寻求结果与考试答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不但要从阅读教学中获取知识,更要在教学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授之以鱼”,更要在教学中“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再别康桥》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泛读全文,了解大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分组开展讨论学习,在小组内让学生逐句逐段的精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章的大意,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意义。对于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等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教师不能过多讲授,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会阅读、体会阅读过程,与作者心灵对话的目标。

2.4 科学安排阅读延伸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篇幅之厚重,学生一生都阅读不尽、学习不完。短短高中三年,学生阅读作品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加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科学的阅读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阅读。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习,在阅读学习中体验阅读的魅力,感受自主阅读的喜悦,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等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整本名著,甚至是阅读《红楼梦》各种续本,探轶,批注本及现代大家周汝昌,刘心武的评论,并通过周记、随笔的形式写出读后感。通过整本阅读,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从而达到强化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的目标。

2.5 提倡整本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会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阅读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课外自主阅读名著不少于五部,总阅读量不少于150 万字。这一新课标的要求就让学生必须学会整本阅读、快速阅读的技巧。下面介绍三种适合整本阅读的课型。

(1)导读型阅读课教学

导读型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推荐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整本阅读的欲望。例如在对《呼兰河传》整本阅读教学时,先让学生整体阅读选修教材《小团圆媳妇》,了解小团圆媳妇性格、处境、遭遇的概况,然后思考《小团圆媳妇》背后的社会问题,当学生对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不能理解时,教师及时介绍小说《呼兰河传》,学生的阅读欲望就被点燃,整本阅读《呼兰河传》也就顺利成章了。

(2)交流型阅读课教学

在当今“大语文”观的背景下,整本阅读越来越被语文教师所重视。交流型阅读就是整本阅读的一种主要形式,即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将班级的“读书角”或者学校的“图书室”作为主要阵地,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学生交换图书或者图书室借阅的形式,在班级图书角定期存放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图书,让学生借助多种形式定期阅读并开展讨论,将自己阅读后的疑惑集中在小组内,组长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总结归纳后提交给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问题归纳整理后交给老师,老师在教学相关课文时重点解惑。教师在解惑时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对整本阅读的情节进行回忆,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再次讨论解决学生的疑惑。例如对《西游记》的整本阅读,教师在教学相关文章前一月,安排学生整本阅读《西游记》,然后把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经学生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到课代表处,课代表统一分类后交给老师,然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平等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参与学生的讨论,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平等对话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切忌拿出权威性结论。

(3)比较型阅读课教学

在整本阅读课教学中,还有一种和导读型、交流型一样具有典型性的阅读课教学方式——比较式阅读课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对整本阅读的书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各层面的认识,突出文学作品的多侧面区别,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整本比较阅读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找准比较的书籍,还要找准比较的切入点,两者同样重要。例如,在教授《呼兰河传》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呼兰河传》和《长恨歌》进行整本阅读比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两者叙事角度和叙事技巧方面的不同,通过阅读比较,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两者各自不同的深刻主题,理解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4)亲子整本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学生开展整本阅读的前提下,家长应该参与其中,与学生阅读同一本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榜样,并且在与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以书为媒介、阅读为纽带,拉近家长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开展对话交流,与孩子平等发表不同观点,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和学习助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5)师生共读课教学

在整本阅读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师生共读一本书。每个学生对未知领域的东西都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学生和老师共同整本阅读时,学生就有一种自我表现和挑战老师的心理冲动,在这样的动力下,学生会更加认真地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达到超越老师的目的,直观地提高了学生整本阅读的效率。教师在阅读前要提出阅读规则,和学生平等的竞争。走下讲台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和见解,对学生在整本阅读中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地表扬和肯定,以激发学生深层的阅读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

(6)引导整体阅读

①高中语文整体阅读的重要性

整本阅读是对整本书籍阅读理解,而整体阅读是对整篇文章先整体阅读,对文章的主题、手法和情感有了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对文章逐句逐段的精读、思考、讨论、理解,最后通过比较判断、联想等方法,综合认识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手法、内涵等。首先,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整体阅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阅读的主人。对文本中的事件、人物、情感等能主动思维、积极思考、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当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适应阅读时,也就是遇到阅读困难时,阅读活动就会中断,在教师的指导、提示、解惑下学生及时改变和调整认识结构,使阅读活动继续下去。在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教师解惑——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顺应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②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

整体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按照先“总体感知—速读,然后局部理解—精读”的顺序开展阅读指导和教学。“总体感知课文”就是迅速通读全文,通过关键句、段,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精读奠定基础。“局部精读理解”就是在速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逐段了解文章的结构、情感、内涵等。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重视整本阅读教学和整体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整本整体高中语文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整本英语小说整进整出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语文长篇小说整本阅读教学研究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