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与实践意义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为例

2023-10-14 21:59姜露茜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核心作业素养

姜露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五一农场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2)

前言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新型教学理念,是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据调查,以往传统教师“说教”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教育发展,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融入新型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必要的走向。对此,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开放性思维方面出发,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对小学新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语文核心素养所指的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比较稳定、基本、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艺、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工具性、统一性等特点,丰富知识内涵,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大方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全面素质教学下,加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以引导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当前教学制度不断改革的学习环境。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范围,不仅仅注重对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扩大教学目标,并通过一些优秀文化内容在学生思维意识方面进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等特征,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由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实现语文知识更全面、更深刻地融入到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中去。同时,教师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所要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选择的,同时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就会如何去学。对此,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外,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个人品质,从而促使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进而全面推动小学语文课堂高效发展。

语文课程在培养基本能力过程中,应当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知识转化、知识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推理观察、探究新知,学会抓取关键信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感知和体验,真正了解到语文学习的真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探讨

3.1 运用互联网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在核心素养教学下,教师可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语文在各个学科中位居榜首,作为各个学科中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工具性等学科特点,其中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识字、书写、阅读、写作等为主要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阅读与写作作为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枯燥感、排斥感,长时间的背诵、抄写,使学生们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逐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以往传统教育中走出来,打开新的思维格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课堂教学增加全新的亮点,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希沃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把静止在教材中的文字、图片,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示出动态画面,吸引学生的目光和专注力,能够全身心跟随教师的节奏,投入到知识探究之中。教师会根据所学课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搜集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借助先进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内容之前,可通过互联网在微信班级群或者“钉钉”班级群内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并结合网络搜索平台,查阅与《小英雄雨来》相关的资料,并对小英雄雨来这一人物事迹进行了解;之后要求学生尝试自己阅读课文内容,并逐一进行分段,概括段落思想,同时需要学生找出文中生僻字词,并提示学生对生僻字词进行标注,以引导学生对此字词进行重点掌握。学生在了解《小英雄雨来》后,自己操作并在班级群内提交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此过程来深入掌握与《小英雄雨来》相关的内容知识[1]。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将知识全面内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多样、愉悦的学习氛围,走向一个全新的学习高度。

3.2 采用协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下,教师可采用协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并推动学生在团体协作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虽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在班级中共同学习与生活是一个整体,需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协作教学模式,通俗来说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尽情讨论。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小组分配,每个小组中大概安排4-6 名组员,会指派一名学生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中的学习任务安排,这样能够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互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在班级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探索、思考、互助等,使学生们能够汲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及竞争意识。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小组交流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生词、成语、新名词等深入了解[2]。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纳米技术”的优点进行讨论交流,并要求学生谈一谈自身对高科技技术发展的感受等。同时,在整个小组协作交流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该安排好每位学生所要回答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当中。由此可见,小组合作的这一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有着积极促进的关键作用,为课堂烘托氛围,构建一个多样、立体、开放的学习环境,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凸显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拥有话语权和主动权。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猜想,去质疑、去假设、去推理等,思维更加发散和活跃,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争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知识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发散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知识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下,教师可以运用发散性教学策略,开展生态化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知识。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值得深思,从文章中能够领略作者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揣摩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等不同题材的文章都能够触动人心,品位字里行间的情怀,书写万物大地、精彩人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细细琢磨和体会文章内涵,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去感悟,敢于提出质疑,通过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文学知识中遨游,不断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熟悉的场景中探索知识,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从生活中不断挖掘和发现,将知识迁移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将生活元素引入,能够把单调、枯燥的课堂环境变得鲜活、明朗,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真正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创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的世界广阔无垠,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获得丰富的感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学习起来会更加亲切,对语文知识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更容易接收,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依赖感、喜悦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与生活绑定,调动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为例,此课文内容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与叙述,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感受真实生活情境,如,在春季万物复苏的时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田园中观光,让学生用心感受春季时节的田园风光[3]。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自家花盆中种植一些绿色植物,这样学生在自己亲身“做”的过程当中,能够观察到绿色植物生长情况等。教师通过开展这些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春季里绿色植物生长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掌握。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摘抄《乡下人家》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同时学生也要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感悟能力[4]。

3.4 重视课后作业,落实核心素养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公布明确了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学生受到教育后应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级各类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众多研究者尝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数量较多,对课后作业的相关研究数量很少。

课后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现方式。语文教师应当设计出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课后作业,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能够深入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折射出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结合作业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改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应当对每个学生深入了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避免一刀切现象,结合班级学生们的实际学情来设计语文作业。语文学科的学习应当注重“抓基础,巧应用,促能力”,在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也应围绕这一理念,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后作业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当从“做”开始,放开作业形式,从动手操作开始,只有亲自体会后才能获得更多的感悟,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作业内容,将知识延伸至实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教学中,老师应当做到层次分明,提升应用实践能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不管在生活中还是教育中,人与人之间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也都会有很大差别。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在课后需要的练习内容和形式都大相径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尽管部分教师有过分层设计作业的想法,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分层作业难以实施。理想状态下,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对作业情况做一个“预设”,为全体学生设计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作业,为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拓展型作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为出发点,为不同学生设计相对应的任务。简言之,教师要将作业预设为两部分,较为基础的作业为“锦”,情境型、创新拓展型的作业为“花”,先“锦”后“花”,让大部分学生接受得了“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花”,提升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最终做到锦上添花。考虑到高年级学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对这些题目进行验收和讲解,同时这也对教师的责任心有着较大的考验。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个人品质,推动小学语文课堂高效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学生开放性思维锻炼教学策略,本文在研究中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采用协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采用发散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知识等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能力,并且锻炼学生语文方面的开放性思维。

猜你喜欢
核心作业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