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探究与实施策略

2023-10-14 20:26:09唐爱平
初中生世界 2023年3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学科语文课程

■唐爱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提出设立主题为“跨学科学习”的拓展性语文学科任务群。如何让跨学科学习真正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并发挥其价值,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一、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虽未对语文跨学科学习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对该任务群的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给出了确切要求。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点是鲜明的。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它强调从语文学科本位出发,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以生活或社会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为学习内容,在课堂内外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实际上,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综合性学习”的演变升级。从语文综合性学习到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课程在不断前行,这是基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而从实施层面上看,语文跨学科学习注重的是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引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从基础知识、技能到核心素养的更新。

二、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探究

1.面向未来之需

一直以来,学校实行的是分科课程、分科教学,而学生生活的世界是完整的。面对不确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飞速提高,新时代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单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变。

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领域,跨学科研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像如今火遍全球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跨学科综合的领域,它包含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在语文学习中,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2.基于学科特点

语文课程在跨学科学习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实践性和综合性也特别适合连接其他学科。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学习语文绝不只是学习语文课程,而是应该基于生活,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养成的能力为生活所用。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连一份通知都不会拟,不知道如何写调查报告、计划方案,说明当下的语文教育是有很大缺陷的。此外,当前语文课程中文学性的知识、文章偏多,思辨性、科技性的偏少,亟须通过跨学科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高阶思维。

3.立足自信教育

于漪老师说,我们应当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开展跨学科学习,无疑需要自信的教育者,也旨在教育自信的学生。

跨学科学习过程,能更全面地展现一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品格、习惯、态度和价值观。一些在单学科学习中表现平平的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时常常迸发出惊人的学习力、协调力和创造力。所谓“另起一行,我是第一”,跨学科学习是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开启学生更多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

1.把握学科特点,不忘语文味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语文学科的主动跨界学习,要始终突出语文学科的主体性,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古诗词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跨音乐、美术等学科学习。中国古诗词与音乐像一对孪生姐妹,从诞生之初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绘画也关系密切,许多写景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切记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不能过多、过细地讲述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使课堂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

如笔者在旁听某教师的诗词课时,发现其做法有失偏颇。上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吟唱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接下来,该教师只简单点出诗词的意境,便急于分析学生的吟唱效果,甚至占用较长课堂时间让学生互相点评唱功好坏,忽略了对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感知。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把语文课硬生生地上成了音乐课,偏离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2.设置生动情境,突出生本位

跨学科学习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站在“生本位”的角度去思考与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是社会热点等来制订跨学科学习主题,并设置生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互联,在思维碰撞、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叶丽新教授指出:“核心素养语境下关注情境,是因为情境作为现实生活的局部的缩影,可能蕴含丰富或复杂的信息、关系,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才能完成任务。”好奇心、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核心的成分。笔者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的家乡盐城,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代表地。在这片‘东方湿地之都’,有大量与盐有关的遗迹、文物,如古遗址、古建筑、古碑刻等;还有关于盐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民俗风情;有关盐业的典章、制度、法律,等等。‘淄博烧烤’火了之后,各地都在大力宣传地域文化与特色。现在盐城电视台正在举办‘大美盐城宣传周’活动,请同学们制作一本海盐文化宣传册,为宣传家乡出一份力。”

要宣传家乡,学生热情高涨。对于家乡文化,学生都有一定了解,但未必深入研究过。从地理位置上看,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兼容并蓄,不倚不靠。笔者指导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并鼓励学生请教相关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资料收集、整理文本等任务。此学习任务以“盐文化”为大背景,以语文学科为主干,整合地理、历史、化学、艺术等学科,创设了鲜活的跨学科学习情境。活动的立足点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做到了以生为本,既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3.聚焦核心目标,找准融合点

语文跨学科学习不能简单地变成“语文+物理”“语文+化学”“语文+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叠加,不是简单、随意的学科“一锅炖”,而是多元聚合,协同融合。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确定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目标,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本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共同点,即融合点。找准融合点之后,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为实现这些素养目标而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实现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例如,笔者设置过一个关于“家庭废旧衣服处理”的跨学科任务,要求学生对社区居民如何处理家庭废旧衣服进行调查,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最终以论文形式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针对这一核心目标,笔者引导学生先熟悉小论文的格式和文体要求,了解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特点并掌握发布的方法;接下来制作调查问卷,并对居民进行访谈;最后,结合调查结果,运用多学科知识加以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并撰写小论文,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以上教学设计基于实际问题,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通与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收集与筛选信息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媒介使用能力等,充分体现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点,落实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总而言之,新时代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语文课程场景中迈向深度学习,有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学科语文课程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品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