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有效对策思考

2023-10-14 19:43黄宝燕
今天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师

黄宝燕

(泉州市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332)

阅读和写作素来被称为语文双翼,而相较于阅读教学而言,习作教学普遍令教师“头疼”,习作课难上,学生作文难收,学生习作水平进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基于此,教师需革新传统依参而教的习作教学思路,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审视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各项问题因素“对症下药”,结合当前小学生身心特征,从多元化渠道整合更多教学资源和方法到习作课堂当中,以此打造有趣、有序、有效的习作教学生态环境,助力小学生习作素养发展。

1.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以及习作教学的核心价值

1.1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建议:教师需重视习作教学开展,要将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之间产生联系,不能把习作教学作为独立板块施教,需灵活将读写、说写有机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下,诸多教师都已意识到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投入更多精力改善习作教学困境,但实质效果仍不达预期。具体而言:一是在应试化教育余温未退的当下,很多教师已经形成思维定式,教学方法略显传统,普遍强调围绕作文既定形式来教学,如固定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导致学生作文雷同现象严重,这样不仅制约了小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还不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育人理念。二是习作教学不应单单局限在习作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目光放置在阅读、说话、乃至生活的各个角落,促进学生自主形成“习作反应”,如遇到佳句想摘抄、遇到趣事想表达等,一篇好的作文必然不是固定辞海的拼凑,而是融情于中、自然生成。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并未注重学生习作反应的培养,习作教学仍然局限在习作课这一偶之地。

1.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核心价值

习作是个体对已有经验、情感、认知的外化,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一个人的才学。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培养其良好的习作思维、习惯和能力,对学生终身成长大有裨益。习作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方面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建构、思维发散、审美创造、文化理解等等,成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途径。习作由“习”和“作”构成,习作教学便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作文,从内化和外放两个角度促进着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如资源整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单单反哺于作文生成,其对学生多领域、多学科发展都大有裨益。同时,良好的习作能力更大价值在于强化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表达,这对学生阅读、口语交际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都具有重要促进意义,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能够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关键品质与能力。

2.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发展的问题因素

2.1 学生兴趣不足

经长期的习作课堂观察和学生态度反馈,可以发现,在习作学习中,很多小学生普遍存在习作兴趣索然的现象,习作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教学内容接收程度不高,习作趋于应付的问题屡见不鲜。兴趣是影响学生自学的活跃因素,缺乏习作兴趣,作文水平自然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习作本身是一个“外输”式语言表达活动,不像阅读那般轻松,习作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思维表现、情感抒发等综合能力,需兼具理性和感性表达为一体,但是当前小学生普遍趋于感性思考,想象丰富但落笔困难,这也导致习作训练成为煎熬,逐渐失去习作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习作课常常被教师单独设置,仅仅依赖教材习作单元实施,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既要学习习作技巧,又要进行深入思考,最好还必须落笔成文,写出佳作,整个习作过程更像是应试,活动形式单一导致学生习作兴趣不足。

2.2 习作资源匮乏

众所周知,习作不是凭空造词,必须依赖丰富的资源支撑,习作本质是对各类习作资源载体的整合优化过程。但是如今,不知道写什么是多数学生习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习作资源的匮乏让学生想写但是没有东西可写,常常会出现虚假作文、重复作文、雷同作文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日常积累素材的习惯,缺乏读写结合思维,对于大量优秀范文中的资源不注意搜集、整理和归纳,自我素材本空空如也,方到用时才觉少。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小学生日常生活极其精彩,每天都会大量的素材生成,然而很多学生都处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并没有立足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些现成习作素材及时审视、思考和记录,缺乏生活化习作反应,自然导致习作资源匮乏。

2.3 教师教法单一

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反映到习作教学当中却寥寥无几,应试化教育思想未从教师思想根部剔除,这也导致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待习作教学仍然依赖固有经验和程式,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可观问题,制约着学生写作兴趣、素材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比如缺乏读写教学的融合、缺乏生活资源的开发、缺乏习作情境创设等等。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未能充分融会贯通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原则,没有从多方面审视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自然没有改革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习作教学过程过于重视技巧指导,缺乏人文价值的开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习作亦应遵循这一特征,即文章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形式,更要强调思想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在习作技巧指导方面付出的时间远远大于习作情感指导,这也是导致学生作文个性化、情感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3.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多元化策略

3.1 多角度着手,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3.1.1 读写结合,提高频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读写不分家,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亦是如此,提高学生习作兴趣,需改变以往读写割裂教学的现状,把习作教学充分渗透于每一节阅读课当中,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让习作教学常态化落地,以此帮助学生打破写作恐惧,提高写作频率,久而久之,写作对学生而言不再是为难之事,写作兴趣自然得以提升。例如,执教《搭船的鸟》一课,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文本进行精细研读,引导学生把握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姿态、动作描写,渗透抓住事物细节特点进行刻画的写作方法。同时,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感情线的梳理,帮助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深刻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促进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美好情感的焕发。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小练笔任务:“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鸟类,想一想它们的样子和特点,并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随文练笔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文本阅读延伸出更多写作训练任务,比如扩写词语、仿写句子、场景刻画等,以场景刻画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图片:“大熊猫坐在浓密的竹林里,手里攥着一把竹子,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让学生学习作者刻画翠鸟捕鱼场景时的写作手法,围绕大熊猫的外貌形态、动作形态对其吃竹子的场景进行语言刻画,比一比谁的小练笔更加生动形象。抓住每一篇课文阅读的写作渗透契机,提高随文练笔频率,学生写作兴趣自然提升。

3.1.2 丰富活动,活跃过程

小学生目前以感性思维发展为主,提高其习作兴趣,教师要善于组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活跃学生写作过程,以此打破传统习作课割裂教学、任务主导的客观局限,潜移默化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首先,从习作课本身教学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优化习作实践活动:其一,小组合作,在教师布置写作题目、讲解写作要点后,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分享范文、素材,围绕题目立意,集思广益进行解题,之后派代表阐释题目立意,教师给出点评,用激励式的引导方法纠正学生“解题”偏航之处,或是表扬学生“解题”创新之处,在开放的互动氛围中,激发学生写作实践兴趣。其二,互批互该,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改变教师独评独改的模式,让学生做“小先生”,把全班作文平均分配到各小组学生手中,小先生们集体进行作文批改,按照教师给出的评价评价,至少写50 字的批改评语,小组内还要整合意见推选佳作,教师当堂展示宣读,可邀请佳作的作者上前讲讲自己的写作选材构句思路,树立榜样作用。这样的习作课充分彰显了学生主体价值,活跃了生生互动过程,学生激情满满、信心十足。其次,教师可跳脱习作课,把写作活动渗透日常,比如围绕单元习作任务或近期习作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围绕演讲主题,于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书写演讲稿。长期实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把读、说、写有机融合在了一起,可促进学生从羞于表达到勇敢表达、乐于表达的转变,其写作兴趣自然提升。

3.2 多路径拓展,促进学生素材积累

3.2.1 广泛阅读,勤于积累

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习作频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途径,同时还是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渠道。首先,教师应注重在课内阅读时引导学生从优秀的文本中广泛积累素材,在完成对文本精细化解读的基础上,将文章中优秀的词汇、语句摘抄到自我素材本中,并进行含义、用法、适用场景等方面的注释,将之有效内化为自我写作素材。比如《秋天的雨》一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虽名为秋雨,实为刻画秋天,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众多,非常值的学生学习积累。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拟物化,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学生完全可以用在自己的写景作文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甄选的,每一篇都非常经典,让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把文中精美的词汇语句内化于心,又何愁落笔无词呢。其次,教材选篇虽然经典,但毕竟数量有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不忘笔墨的好习惯,遇到自己喜欢的、倾心的语句皆可以随时摘抄下来,逐渐让自己的素材本变的丰厚殷实,对这些素材经常性的温故知新,学生作文水平会提高一个明显的层次。

3.2.2 立足生活,善于观察

写作除了是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更是对生活的细致刻画和情感抒发,生活的源头活水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不二之选。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其生活中选材、取材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逐渐养成生活习作反应,能够随时置身于场景当中,又跳脱于场景之外,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事,并通过思考和筛选后作为素材留存。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善用真实生活素材进行写作,学生作文雷同、泛泛现象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主动为学生创造积累生活素材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立足校园环境,以“小草”为写作主题,围绕小草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展开情境习作,带领学生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来到校园内,选一株小草进行观察,早晨挂满露珠的小草是怎样的,中午暖阳照耀下的小草是什么姿态,晚风吹拂下的小草又表现如何等等,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观察记录,生成写作素材,学生基于真实感受生成的作文必然不同于虚假想象,必然充满真挚情感。

3.3 精细化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3.1 思维导图,助力布局

在兴趣有了,素材有了,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写出逻辑清晰、情感充沛、语言饱满的佳作,对此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谋篇布局能力。以“我来编童话”习作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设置习作母题为“聪明的小红帽”,围绕家喻户晓的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一篇不同于传统小红帽的童话故事。首先,思维导图绘制共分四个步骤:其一,斟酌题意,审题、确定习作关键词、画作导图中央,如“聪明”、“小红帽”,让学生明白作文立意为围绕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体现小红帽智斗大灰狼的聪明伶俐。其二,选取材料,发散思维,提取所有关键词,画在导图第一层级,比如结合以往读过的童话故事,或是基于自己经验,想一想如何体现出小红帽聪明,将所有想到的关键词写下来。在这里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创造更多灵感。其三,发挥联想,围绕第一层级关键词,在脑海中、书本中搜集整理可用的素材,并通过联想将这些素材可用化,生成自己的写作内容,画在第二层级。其四,头脑风暴,确定最合题意的导图链,结合自己日常积累的素材,搜集筛选好词佳句对自己想要编写的童话故事内容进行补充,画在第三个层级。这样一来,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学生写作思路和材料也准备完毕,写作实践自将行云流水。

3.3.2 素材运用,提高品质

素材是作文的血肉,很多学生有良好的写作思路和文笔水平,但是写出来的作文仍然不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选材、用材能力存在局限。基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选材和用材,通过素材对比、补充、延伸,让作文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以此吸引读者持续投入的阅读下去。例如,教师定题“那眼神,触动了我”,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很多学生理解了题意,明白要写一篇令“我”触动的事情,于是流水账般的对事情进行了描述,虽无大错,但这样单一的素材刻画,显然无法达到佳作的标准。教师给出提示,首先“凤头”可以用反面素材做开端,表现自己“劣质”的一面,然后“猪肚”开始运用主要想写的素材形成转机,与开端形成对比,最后“豹尾”再选择自己“变化”的素材进行延伸,如此一来,作文形成开头“勾引”、中间“发展”、结尾“突破”的布局,整体行文层次分明,一气呵成,故事性、情感性、可读性大幅提升,让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作文品质与单独围绕一个素材进行叙事不可同日而语。故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重学生多元化选材、用材思维的发散,善于灵活进行作文布局的变通,长期锻炼下,学生写作更具个性化、灵性化,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板块,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受多方问题因素的影响,小学习作教学效果不达预期,学生兴趣低下、水平不高,教师思维固化、模式单一的习作教学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教师立足学生本质发展需求,整体审视影响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问题成因,从兴趣培养、素材积累、技巧指导等维度寻找有效契机,打造习作教学新样态,不断促进小学生习作素养发展,提高其作文成篇品质。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