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增效提质策略

2023-10-14 19:43贾国玺
今天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设计

贾国玺

(庆阳市庆城县贾桥初级中学 甘肃 庆阳 745100)

前言

为学生设计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对学生展开高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能够从根本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质量和效率,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

1.设计课前激趣课型

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初中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兴趣是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大动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形态,不断提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趣味因素,为学生打造激趣课堂,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不断流露出积极的学习情绪,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1]。

1.1 课前激趣课型分析

课前激趣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模块:

第一模块:是对课外阅读书籍的基本认知。学生在进行某本书籍的课外阅读之前,首先应当了解该书籍的作者。如若语文教材当中涉及到了该作者的其他文章,学生也学习过该作者的其他作品,那么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具体可以运用开火车或者是知识竞赛等趣味性的模式,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导入。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收录了大量的鲁迅的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等等,学生对于鲁迅的认知度和熟悉度也都比较高,因此在选择鲁迅的书籍为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学时,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回忆自己所学习过的鲁迅的文章即可。如若教师所选择的书籍的作者学生比较陌生,那么教师则可以在对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指导之前,运用创新型的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关于该作者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与该作者相关的有趣的事件,以此逐步帮助学生熟悉作者。

比如,当教师在选择琦君的书籍《青灯有味似儿时》,为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在教学开始之前重点为学生介绍书籍的作者,增进学生对于书籍作者的了解与认知。无论是哪一位作者,在进行书籍的创作时,其书籍的写作风格势必会与当时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链接。所以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一层面入手,在为学生介绍书籍的作者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作者进行书籍创作时的背景,或者可以通过讲述帮助学生去了解作者,在进行书籍创作时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等等。

第二模块:是文本初探。初中阶段的课文类型以记叙文为主,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则以描写人物的文章居多。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一定要确保课外阅读书籍当中的人物均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在具体展开教学之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书籍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视频资料,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趣。接着,教师可以顺势为学生引出书籍当中的人物角色,并且向学生去介绍人物角色的大致情况,引发学生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认知兴趣和思考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将书籍当中描写人物形象的特色语言提取出来,为学生展开讲解,使学生对书中的人物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书籍的阅读,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多样化的人物描写技巧,最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三模块:是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很多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都会运用倒叙这一写作顺序,即在书籍的开头为学生揭示书籍的结尾。

在为学生设计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倒叙”的教学模式,首先,为学生简单的介绍书籍当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经历等等。接着,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故事的结尾,让学生发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一想、说一说这些人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最后,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大的书籍阅读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在科课外阅读指导课上,为学生去介绍书籍当中的不同人物,引导学生为这些人物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结尾。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幅度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良好的提高,最终打造读写结合的良好教学局面[2]。

1.2 课前激趣课型教学策略

第一,运用知识小卡片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进行某本书籍的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制作介绍书籍作者生平的小卡片。这样的教学策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作者,帮助学生快速的认知作者,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信息概括能力等等。鼓励学生在每次书籍的阅读之前进行知识小卡片的制作,长期坚持和积累下来学生就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名人事迹库,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够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储备量,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第二,创新型的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在全新的时代发展格局之下,各种创新型的教育信息技术出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兴趣远远的超过了他们对于书本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的运用创新型的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红楼梦》《骆驼祥子》《红高粱》《茶馆》等经典的文学书籍,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或电影,教师在学生展开这些书籍的教学之前,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些丰富的视频资料,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幅度激发出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师所设计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活动的满意认知指数。此外,四大名著的阅读难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学生在进行相关书籍的阅读时十分容易遇到阅读的障碍,而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料的方式,则能够有效的降低书籍的阅读难度。

第三,巧妙的设计悬念。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所有一切自己未知的事物。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积蓄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时,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积极的为学生设计一些的悬念。比如,在为学生介绍学生不熟悉的作者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设计悬念,让学生猜一猜作者的生平经历。在带领学生去阅读小说类型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去猜想故事的情节或者故事的结果,或者是告知学生故事的最终发展方向,让学生去猜想故事的发展过程。以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

2.设计课中指导课型

2.1 课中指导课型分析

当学生阅读某一书籍的时间达到2-3 周,或者是学生对书籍作品的阅读超过一半后,代表学生已经对书籍的人物或内容有了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但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阅读的困惑和阅读的疑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课中指导课。

课中指导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型: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读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等,在为学生展开课中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选择书籍当中的不同部分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3]。比如,教师在为学生推荐了《平凡的世界》这一文学作品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将该书籍当中适合精读、略读的部分筛选出来,和学生一起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帮助学生快速的了解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第二类型:对描写角度进行指导。描写角度包括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等,任何的书籍都会涉及到不同的描写角度。在对学生展开描写角度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做好摘录,教师定期去批阅学生的摘录本,并且重点分析学生所摘录的文字当中出现的最频繁的描写角度,和学生一起在阅读指导课上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分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描写角度,在整本书中去找出与该描写角度相关的句子和段落。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描写角度这一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描写手法。

第三类型:对人物探究进行指导。每一个文学作品当中都会出现人物,小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散文当中的人物占比虽然比较少,但是人物同样是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人物的出现,才能够将书籍的前后串联起来。因此,在对学生展开课中阅读指导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人物专题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说一说自己对于书籍当中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理解,提升学生对于书籍当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认知。

2.2 课中指导教学策略

首先,圈点勾画批注法。在对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书籍的过程当中进行勾画,勾画的内容可以是巧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也可以是学生阅读完之后具有丰富感想的内容,甚至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无法理解的带有疑问的部分[4]。完成句子的圈点之后,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自己圈点的旁边批注出自己阅读的感悟。

其次,积累经典内容法。在全新的教学形势之下,初中阶段的学生每学期应当阅读4 本或4 本以上的课外书籍。如果学生想要查看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圈点勾画的内容,或者是批注的内容,一本一本地进行书籍的翻阅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书籍的圈点勾画和批注时,就应当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圈点勾画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写在摘抄本上。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在摘抄本上进行内容的记录,将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二次思考,让学生具有深刻感悟或者是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内容记录下来即可。以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摘抄本上写出自己在阶段性阅读过程当中,对于书籍当中的人物、事件发展流程、主题情节等的多样化理解与感悟,为接下来完成书籍的阅读之后,进行读书心得的写作奠定基础。

最后,拓展写作练习法。写作练习是在课外阅读书籍完成之后所进行的活动,写作练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1)仿写。让学生去根据书中的描写角度、描写风格等,展开仿写练习,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概写。让学生去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去梳理书籍的大致情节。概写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故事的脉络,帮助学生去回忆故事内容,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读书心得写作。在完成书籍的阅读之后,学生会对书籍当中的人物或者是情节产生个性化的认知与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写一写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的收获。

3.设计课后交流课型

3.1 课后交流课型分析

一般而言,学生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一本书籍的阅读,并且能够较为全面的去把握书籍当中的具体内容。因此,当学生完成书籍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后交流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主题的探究。

第一,教师选定主题,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展开探究。在为学生选择探究的主题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阅读形态的全面洞悉,并且重点去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所选择的探究主题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匹配性,为学生设计满足或超过学生预期的主题探究活动。比如,完成《海底两万里》这一书籍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写航海日记、绘制潜艇交易图等有趣的主题,在交流课上与学生共同进行交流与讨论。

第二,学生自行的进行主题的选择。当学生完成书籍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发的进行主题的选择,并且将选择主题一致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主题讨论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主题的探究[5]。这样的模式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主题探究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合作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为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2 课后交流教学策略

第一,竞赛策略。该策略主要适用于小说类和散文类书籍的课后交流,例如,《朝花夕拾》这一文学作品是一本回忆散文集,该书籍由多篇散文所组成。在完成这一书籍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考察。可以是学生单人完成测试试卷,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抢答。竞赛类的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回忆书籍的内容。所以说,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竞赛类的题目时,应当保证所设计的题目与整本书的内容相关,使学生通过回答竞赛问题,全面回顾整本书的内容。

第二,展示策略。在运用该策略的学生设计课后交流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类型:(1)故事会或朗诵会。很多的书籍都有强烈的故事性特征,如《目送》《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等等。在完成这类型书籍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故事会,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去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诗歌类型的书籍或者是书籍当中有着大量的优美词句的书籍,如,《飞鸟集》《繁星·春水》等,在完成这类型书籍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朗诵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歌或者是词句进行朗诵。(2)展示摘抄或制作主题小报。上文我们提到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摘抄,但翻阅学生的摘抄本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学生是边阅读边进行记录,所以学生摘抄本上所记录的内容往往比较零散和随意,教师可以选择出优秀的摘抄本进行展示,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书籍完成之后,安排学生去制作不同类型的手抄报,比如,可以是感悟类型的手抄报、精彩段落摘抄的手抄报,也可以是知识延伸类型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手抄报的制作之后,教师同样需要选择出优秀的手抄报,将其贴在班级当中的展示栏当中,这样既能够肯定和赞美学生的努力,又能够装饰班级,在班级当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结

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认知对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并且积极的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不断提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质量和效率,最终使学生活动当中获得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设计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书籍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