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花
摘 要: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面对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较差和自信心不强的现实,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应传授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而且要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功能;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6-0014-03
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教学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语文教学需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科目的功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被消耗殆尽,且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产生厌学心理,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教师充当导演,学生成为演员,把课堂交给学生,将自主学习融入课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充分认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
学校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严重欠缺,知识面窄,基础薄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课堂反应慢,听辨能力较低,抓不住要点,词语运用不当;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少,阅读习惯差,动手写作能力低等等。
(二)确立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变讲台为平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动机,将学生的观念逐渐由教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快乐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以缓解压抑、枯燥的学习氛围。其中,小组学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将快乐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培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
(一)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降低一些培养目标,分层次、分步骤教学,重点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培养。比如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时,教学目标定为三级:基础目标为识记本诗中的一些字词;能力目标为分析诗中应用了哪些意象;拓展目标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前两个目标上,遵循“低起点、小坡度、慢进行、常回头”的原则,通过检查、督促、拓展让学生扎实完成三级目标要求。
(二)以“双基”为引领,侧重趣味性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有限,因而限制了语文教师的课堂引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引导的艺术性要高、要巧妙,且要有用、有趣、有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表达,真正动起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随着教学中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扭转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课外的传统观念;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语文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改变一言堂现象;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活动的创设,着力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民主课堂,使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发展、完善的过程。
(二)科学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初中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首先,注重口语交际训练。语文课程是工具学科,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须提升的能力之一。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差,一方面是年龄小,心理素质较差;另一方面是平时忽视了对口语能力的训练。因此,改变现状的第一步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开口说话,勤于思考、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第二步要先易后难,从朗读入手,进行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等,循序渐进地逐步做到积极主动、自信自如、自然流畅。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往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会把教材分解成一个一个知识点,滔滔不绝地把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修、逻、文等各个知识点讲清楚。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听教师讲解,只能偶尔听到朗读声,学生处于一种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和被动接受状态中。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设法激热情、定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师生一起总结评价;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紧密结合学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巧妙编排课程,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方法。
一是选择典型,有计划地给予引导。语文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点内容多,深度广度不平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领会内涵、理清关系、巩固成果、建立知识链接。同时,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视野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二是活动引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搜集各类学习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可以组织讲故事、出板报、编写手抄报、进行语文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教师以“交流探究”为导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了解有关苏州园林的相关知识。同时启发学生依据说明文的特点,探究文章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学生通过交流、观察、深入学习,学到了关于园林的知识和欣赏园林的方法,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巩固了自主学习的成果,使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其次,设置适当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是巧妙设置问题。“教贵设疑”“学贵知疑”,设置问题是学习的钥匙,探究的动力。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知识广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易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需利用学科优势,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要精心谋划、设疑提问,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地把握问题,逐步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学习效果最好。因此,笔者在《唐雎不辱使命》人物分析环节进行了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课堂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轻松活跃。有学生争当秦王,有学生争当唐雎,模仿影视剧中古人的神态、语气,再现课文情景,并争着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进行辩论,其他学生积极配合,多方查阅材料。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贴近生活。如在对《我爱这土地》 诗歌意象的分析中,教师让学生把诗中的“鸟”和“土地” 换写成自己认为更合适的事物,并进行适当改动,使诗歌顺畅、完整。学生的想法跳脱,稀奇古怪,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加深了对什么是意象的理解,明白了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尊重差异,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多方面发展其能力。比如:有学生语言天赋好,可安排其示范朗读,模拟表演,在小组活动中组织语言、发表观点;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突出,可安排其组织课内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有学生肌体活跃,可安排其角色扮演,进行情景演出;有学生音乐天赋有好,可安排其唱歌,引领小组中的音乐活动,表达诗歌情感体验;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明显优势,可安排其归纳课文中的知识体系等等。如此,人人尽显优势,个个自信满满,教学活动有用、有趣,学生由“要我怎样”,变为“我要怎样”,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首先,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权利和自由。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添加生动新鲜的课堂素材。为拓展学生視野,教师可从《演讲与口才》《读者》等杂志上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并取得较好成绩,从而自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应紧贴培养目标,以兴趣为突破口,以观念转变为前提,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师生协作,共同努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