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应“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借助名著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精读等方法阅读名著,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读前:激发兴趣,指导方法
教师是名著阅读的引导者,要发挥导学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名著的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介绍名著,引发兴趣
初中生的认知储备不足,对名著了解不多,如果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几十万字的名著,他们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用灵活的方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很多经典名著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感受,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直观立体。教师可以运用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意愿。在选择影视作品时,教师要注意对影视作品的精彩情节进行剪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中,让学生在观影后说一说自己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看法。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播放《西游记》电视剧的片段,并指定学生阅读“猴王出世”的内容,使学生对孙悟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孙悟空的形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配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找出名著中的精彩情节,设计富有悬念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发展、分析人物命运,使学生的阅读态度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二)拟定计划,定期检查
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训练,与学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设置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计划包括阅读阶段、读书时间、读书内容、读书任务、任务完成情况、小组评语和教师评语。很多学生缺乏制定阅读计划的意识,即使制定了计划,也可能未按照计划执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并制定不同的计划量表,定期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授方法,掌握技能
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更好执行阅读计划,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但在当前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赏析精彩篇目的机会,让他们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阅读,以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更好地品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针对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呈现阅读提示“在第二章中,为什么别人都不愿意出城呢?你觉得有没有办法能够不让祥子被大兵捉去?”“在第十八章中,祥子‘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拉车,书中对环境和人物作了大量的描写,请你用批注符号对相关内容进行赏析型批注,写下阅读中的感悟与疑惑。”等。
又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目录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并在目录中用波浪线标出地名,看看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在跳读第一部分第十六章《漫步海底平原》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书中提到了哪些海洋生物?说说主人公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会有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用笔圈出海洋生物的名字。在跳读第二部分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关注与鲨鱼搏斗的片段,找出书中与鲨鱼搏斗的过程,快速捕捉重点,跳过其他无关文字。
二、读中:适时指导,任务驱动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开展阅读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同时发挥督导作用,了解学生阅读与探究的情况,并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惑为其提供必要帮助。
(一)适时指导,推进阅读
教师通过读前阶段的引导,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但一本书的阅读需要长期坚持,很多学生因时间限制,没有获得教师及时的激励、指导、监督,阅读兴趣逐步消退,没有按计划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强化监督,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在读中阶段,教师也要发挥小组共读的作用,通过小组协作推进名著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能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小组内可设立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角色,小组长负责拟订、修改阅读计划,记录员负责记录成长档案,监督员负责推进阅读进度,汇报员负责汇报小组成员的阅读情况。组员之间每周要互相检查阅读计划的执行进度,将阅读情况记录下来,并写上评语。教师也要定期检查每个小组的读书活动记录,对完成较好的小组及进步较大的小组成员给予奖励,通过正强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另外,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通过抽签让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交流自己阅读的主要内容和感受,对所读章节主要人物进行评价,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再抽几名同学进行点评,并将他们的打分记录在成长档案中。课前五分钟能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名著,推进阅读进度,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在读书分享活动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指引,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
(二)任务驱动,引导探究
教师要采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借助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探究参与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探究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自主选择相应的任务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有的小组探究保尔的成长史,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你对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有怎样的了解?保爾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有哪些?从中可以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的性格或精神品质?”有的小组探究保尔的恋爱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保尔三段情感经历,并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深度阅读的体验,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读后:分享成果,延续热情
在学生阅读名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身的阅读体验,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自主推荐阅读书目,延续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多样活动,分享成果
在阅读名著后,教师要创新读后分享活动的形式,以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式开展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成果分享展示环节,让他们分享探究成果,实现知识迁移。分享活动包括读书心得交流、故事梗概演讲、情景剧表演、经典片段朗读、知识竞赛等。例如,在阅读《西游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表演原著中师徒四人曲折离奇的取经过程。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调,分别负责道具准备、剧情编排、角色分配、剧本撰写等,并通过排演,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剧。学生的扮演过程也是理解与再创名著内容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二)拓展阅读,延续热情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由读教材到读名著、由必读到自主阅读、由共读到个性化阅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拓展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等内容,采用激趣法,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运用阅读方法,自行拟定的读书计划,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阅读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梳理自己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并在班级分享,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抓住故事梗概,注意细节,让讲述更有吸引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书中的各个人物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在退场后的生活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鼓励学生选择书中的某个人物,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他们的故事。在学生续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要设置悬念,让故事更有吸引力;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等。
结语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版块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导学环节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环节加强指导、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在读后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迁移所学知识。教师要强化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與感悟,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西湖路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