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13 07:29杨国强
职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专精特新高技能人才

摘 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助于缓解人才供需结构矛盾、有助于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通过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设立产教融合指数、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搭建数字化平台、构建五位一体高素质育人体系等举措,有效提升了技工教育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合度,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加高效与精准的服务和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关键词:“专精特新” 产业学院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专精特新”产业要发展,高技能人才是关键。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队伍的核心力量,在优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阶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阻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因素。为此,技工院校在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调整状况,构建“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教深度融合,又能为浙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专精特新”产业背景

“专精特新”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精特新”产业背景即国内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产业发展情况。中小企业是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稳增长和促改革等一系列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税收、GDP、技术创新和收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可行的途径和重要的抓手。然而,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导致发展出现瓶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才困境,人才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化人才精准定位不足,二是高技能人才断层严重。

二、“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缓解人才供需结构矛盾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调整,制造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大幅上升的困扰,而制造业企业又占据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在劳动力供需方面,相关中小企业快速成长,造成了用工需求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总量逐渐减少,制造业用工难矛盾明显加剧。 因此,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地方(地市级以上)中小企业中心、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共同构建“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开展“专”“精”“特”“新”四方面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专精特新”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二)有助于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

当前制造业竞争依然激烈,部分企业遭遇产业链与人才链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确保产业链与人才链衔接的安全稳定,是所有制造业企业的心声。因此,在“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避免出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政策不匹配的现象,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三、“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以高技能人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为基准点,在高技能人才应具有的“四力一体”核心素养基础上,围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平台搭建、五位一体高素质育人体系构建,重点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并设立产教融合评价指数,使它们进行“二维联动”,从而形成“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框架。当然,这一框架的出发点是以“专精特新”产业需求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而其立足点是在“专精特新”产业背景下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一)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促进高技能人才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立足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力求专业建设匹配“专精特新”产业,使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现有管理体制,通过与“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地方中小企业中心、行业发展协会、产业园等进行深度合作,按照產教深度融合和“专精特新”的要求,建立“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能够提供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行业最新的前沿技术、行业信息,旨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为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设立“专精特新”产教融合指数,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动态调整优化

学校同政府、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根据校企合作工作要素情况和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精准识别“专精特新”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专精特新”产教融合指数。通过这一指数,能够评估学校专业设置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是否能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是否与企业需求相契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评价产教融合成效,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学校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客观评价其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的质量效果,从而实现“专精特新”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动态优化完善。

(三)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助力高技能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学校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通力协作与配合下,优化工学一体化课程方案,科学打造反映“专精特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践与实训环境,提供可让学生参与的真实生产项目和研究课题,形成集教学性、生产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专精特新”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通过落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把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并贯穿于教师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师资专项培训计划,分级打造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能力的教学名师、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加大校内专业教师的转型力度,选送专任教师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教师分类管理,合理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引导教师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转变。完善专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引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践专家、技术工程师担任专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开展技能提升、工艺改进等活动。

(五)搭建数字化平台,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字化能力

构建“专精特新”数字化生态学习资源库,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的快速聚合和分发,将虚拟工厂、VR模拟训练、数字3D课件等数字化资源纳入数字化生态学习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过程的便捷化。要加快“专精特新”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将“专精特新”数字化技术融入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训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字化能力。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动态监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数字化整合和在线传播、教育资源实时分配、应急管理实时分析,实现职业技能和通用课程在线共享,推广现场教学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实现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动态监控。

(六)构建五位一体高素质育人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

技工院校在助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时,要构建“专精特新”高素质育人体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为先的育人理念,结合技工院校生源特点,確立“正气、守规、孝顺、能干、坚强”五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扎实推进思政教育筑信念、成功教育树信心、三自教育提素养、健康教育护成长、双创教育拓价值“五维协同共育”工程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互融,完善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的高素质育人体系,实现育人环节互联互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努力培养具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核心素养和成功要素的高技能人才。

四、小结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底蕴是综合实力,根本是关键技术。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从同质化竞争向“专精特新”化发展的大趋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技工院校的育人模式也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发展之路。因此,加强技工院校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互融互通,实现高技能人才链、技工教育链和“专精特新”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董静媚.新发展格局构建下的隐形冠军培育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21(3).

[2]谷丽洁,蔡小娜,郭海龙.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22(12).

[3]杨国强,朱炜,陆卫国.区域产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1(6).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专精特新高技能人才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