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辨体教学探索

2023-10-13 04:19崔丽梅张伟忠
语文建设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单元任务

崔丽梅 张伟忠

【关键词】大单元;辨体教学;概念图谱;任务

“辨体”理论是我国古代的文论重心,研究可追溯至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提出“务先大体”“体制为先”的观点,认为文各有体,每种文体都有各自的体貌、风格、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现当代学者对“辨体”的理论研究渐趋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一线教师的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着手辨体教学的实践。

辨体是一种聚合的分类学习手段,是读者对文体、语体、创作风格等主动辨别、比较、分析,为深层的阅读写作学习进行铺垫的过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说明文等都有明显的、相对独特的文体特征,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文体辨别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由于教材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出现文体组元单元的,辨体教学介入较晚,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仍采用单篇教学的方式,课堂呈现碎片化现象,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淡薄。因此,语文教师应围绕辨体精心备课,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做到依体而教,科学施教。下面笔者从绘制单元文体概念图谱、设置合宜的辨体任务两个方面探讨大单元视域下的辨体教学策略。

一、绘制单元文体概念图谱

单元文体概念图谱指梳理单元文体与具体课例、课文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化的方式重组教材内容,以便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单元意识、文体意识。基于单元文体概念图谱进行大单元教学,可以让“教”有章可循,使“学”有序高效。教学前,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准确把握本单元的辨体方向,绘制单元文体概念图谱;教学中,要对应文体概念图谱展开各项辨体实践,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后,要借助单元文体概念图谱,评价、调整、完善学生的学习结果。单元文体概念图谱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学生能够清晰理解为宜,同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既可以直接提供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般来说,可以从学文识类、归类比对、依体溯法三个角度介入生成。

1. 从学文识类的角度生成

学文识类指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一组单元文章中自行归纳概括这一类文体的特点。例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入十首诗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此单元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和素养。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紧扣诗歌特质提取学习要点,根据课标理念、单元要求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典型的抒情诗,将物化的自我形象融入祖国的形象之中。《梅岭三章》是古体诗,运用七绝形式写下“绝命诗”,表达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深情告白。《短诗五首》中的《月夜》用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独立不倚的“我”。《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用“红山茶”寄托哀思。《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抒发哲理。《风雨吟》通过风雨中的大地、房舍,以及“我”面对大地如海的忧思满怀,形象表达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复杂心理。《统一》通过叶、花、果实等自然事物揭示“大道至简”的深刻哲理。散文诗《海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飞翔的形象描写,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强无畏的精神。通过文本品读、比较分析,根据不同类型新诗的共性特点,可从“是什么”的角度加以阐释,生成本单元的文体概念图谱(如下图)。

2. 从归类比对的角度生成

借助图表,运用类文比对的方式生成单元文体概念图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一性和差异性,形成更系统全面的认知,方便综合比照,整合迁移,引导思维向多层次、多维度发展。归类比对可以运用于不同文体之间,也可运用于同一体裁不同类型的文体。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采访的方式学新闻”为例,此单元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即引导学生“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这一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体裁分别是新闻中的消息、特写、通讯和评论,以不同的方式实时报道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体现新闻的传播价值和社会使命。可从阅读目的、内容、语言三方面入手,根据新闻的不同体裁生成单元文体概念图谱(见表1),既方便纵向深入理解,又利于横向类别对比。

3. 从依体溯法的角度生成

大单元备课的过程也是依照基本问题追根溯源的过程,更是教师自主建构课程的过程。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授人以渔”。依体溯法,就是在遵循本单元文体规律的基础上追问“怎样阅读”“怎样表达”“怎样运用”,从而得出答案,生成图谱。

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演讲的方式学演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第四学段“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如何增强演讲的说服力?教师借此分析:本单元中的四篇演讲词,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演讲风格,也几乎涵盖了常见演讲词的特点。《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席发言,慷慨激昂,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围绕“格物致知”的含义嬗变和当代价值阐述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针对性强,坦诚率真,举例鲜活,幽默风趣。《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用语庄重典雅,气象宏伟。通过分析归纳,教师将“分析演讲者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演讲内容和言语形式,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作为本单元的文体教学目标,并进一步追问和拆分,分解出多个子目标,形成本单元文体概念图谱(见表2)。

从学文识类、归类比对、依体溯法三个角度形成单元文体概念图谱,层次明晰,重点突出,便于教师明确方向,引导学生形成文体印象、准确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和风格,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体运用能力。

二、设置合宜的辨体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要落实大任务,需要完成多个子任务,子任务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大大小小的任务,相互对应聚合成任务群。辨体教学怎样设置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学习任务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任务设计要符合文体特点,要考虑读写转化,要能付诸实践,加以应用。

1. 任务设计应符合文体特点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古今中外讲述阅读方法,无不把‘辨体放在首位”“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1],辨体大单元教学更要根据文体特点设置相应任务群,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运用的情境。比如,“用报道的方式学新闻”“用演讲的方式学演讲”“以诵读的方式学诗歌”“用表演的方法学戏剧”等。

以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用辩论的方式学议论文”为例。本单元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比较教材中三个议论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特点,可以明晰本单元所处位置与教学重点:

九上第二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厘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九上第五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要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九下第四单元:要注意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因此,可以将“运用合理、准确和有力的语言对论证的观点合理地评估与辩驳,公正且有逻辑地分析并陈述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再布置能够链接日常生活的子任务:“班级将开展‘超级辨、辩、变活动,旨在寻找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思辨的你。请仔细研读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学习立论和驳论的方法,发表自己对‘父母该不该告诉小朋友,童话都是假的这一问题的看法。”分为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辨”,从课文中学习立论和驳论的方法;第二阶段“辩”,运用所学方法,针对辩题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三阶段“变”,听专业辩手对这一辩题的看法,寻找漏洞,撰写驳论文,参加评选。

以辩论的方式设置任务学习议论文,符合本单元文体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和主动性,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学课文的用途、要学到什么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明晰单元文体特点,以文体特点设置教学任务,可以使目标更突出、更有实用价值。

2. 任务设计要考虑读写转化

李卫东老师认为:“读写要结合,自然不错,但前提是彼此适当分离,互不伤害。阅读课有阅读课的独特功能,写作课有写作课的基本任务。是否所有阅读篇目都适合拿来做‘读写结合?”“读是读,写是写,功能不同,不能一味模糊其必要的界域。但读与写又是天然的同谋,不能无视它们之间的关联。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关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双赢。”[2]因此,任务群设置不能一味追求读写融合,读写之间要有过渡、有支架,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梳理探究语言运用规律,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表达与交流中。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教学目标包括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培养捕捉新闻线索、策划组织、沟通采访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项大任务:“9月10日是教师节,学校计划举办系列庆祝活动,请你和组员合作,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任选新闻体裁,设计一份报纸,并参加班级评选。要求主题鲜明,图文并茂,报纸内容涵盖不少于三种文体。”为了完成这项大任务,还需设计四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完成新闻文体知识卡片

1. 梳理结构图。

2. 形成语言积累卡。

完成不同体裁新闻特色卡。

子任务二:拟写采访提纲

1. 确定采访对象、新闻体裁和报道角度。

2. 拟写采访提纲,并现场模拟。

子任务三:完成小组报纸设计

1. 根据评价量表和学习支架拟写新闻。

2. 小组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进行修改。

子任务四:形成班级电子专刊

1. 评选小组优秀报纸。

2. 商量报纸的布局、分配插图、文稿审核等工作。

3. 完成班级报纸专刊。

其中子任务二和子任务三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转换,借助提纲支架,明晰采访路径,通过报道活动,学写新闻稿件。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在真实体验的采访中,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感悟,挖掘了素材,积累了细节,才会主动写、自愿编、快乐地合作与探究,最终熟练掌握新闻这一媒介的使用。因此,辨体教学任务群的设置要注意环环相扣,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中间任务,实现读写的自然转换。

3. 任务设计应指向文体的理解和应用

辨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文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文体辨别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教学为例,该单元四篇课文分别代表了四种散文类型,可以“完成散文阅读策略手册”为单元大任务,再分解为三个应用型小任务。具体如下:

子任务一:给散文归类,拟定阅读手册栏目名称

子任务二:

1.学习《背影》,制作写人叙事类散文手册。

2.学习《白杨礼赞》,制作托物言志类散文手册。

3.学习《昆明的雨》,制作借景抒情类散文手册。

4.学习《散文二篇》,制作议论类散文手册。

子任务三:完成并评价阅读策略手册

如《散文二篇》,为达到“借助议论类散文层层递进、严谨周密的结构和饱含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明确深刻的观点”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制作议论类散文手册。这个任务需要从方法学习、归纳提升、学以致用三个方面来完成。“方法学习”要借助中心句和过渡词语画出思维导图,梳理行文思路;借助品读支架和评价量表,体会语言表达特点;通过知人论世和精段细读,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归纳提升”要讨论并总结这两篇课文的共同点;比较学过的散文和议论文,分析与此类散文的异同;总结此类散文的独特性。“学以致用”要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其他议论类散文;完成议论类散文手册的制作。这些大大小小的任务都指向文体的理解,要求学生在持续的实践活动中深刻掌握文体的本质特点并学以致用。

大单元教学为辨体教学提供整体化的学习视角,以单元图谱引领方向,以任务群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的情境化、综合化、实践化,提升了学生对文体知识系统化建构的能力、對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大单元任务
多元“对话”促结构融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丢弃“正确的废话”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任务” 文中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