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兰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容。2021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专科教育的英语课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到课程的实施,每个方面都凸显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1]。在大学课程中,英语课程的受众面最广,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突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大学外语课程是中外文化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外语课程在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价值引领就显得更为重要[2]。价值引领的方式多呈现为比较和对比,无论是在课中还是在课后,外语教师都应认真落实新课标的根本任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等重要思政知识。
新课标的出台,不仅为实施“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明确了方向,也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确立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3]。“大学英语”讲授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对英语知识的传授,更应加强中西方优秀文化的交流、价值观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与影响,在思想上给学生以洗礼和震撼,使其学会辨别是非的方式[4]。“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要肩负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基于“价值塑造”层面,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达到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等育人目的。其次,“大学英语”本身属于语言教学课程,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以及多元文化知识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最后,学生通过多模态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活动,提高了中英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跨文化技能和职场涉外沟通技能,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图1 新课标“三位一体”图
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应以教师为主,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在给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3]。由此,“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合理安排各项教学要素,最终形成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学设计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我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我要教什么(教学内容),我要怎么教(组织流程),如何知道是否达到了目标(效果评价)四个方面。他们相辅相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5-6]。新课标大环境下,课程思政的目标应与其培养目标相互统一,“大学英语”课程应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指引,将思政内容和英语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将课程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带入英语教学课堂。通过拓宽教学题材的广度、挖掘知识的深度、提高内容的温度,不断发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加以运用,让课程思政的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英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核心思想,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国际交流中,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节。基于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价值引领(体现“三位一体”的价值塑造功能)
课程思政的任务是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引领是课程设计中主题聚焦原则的充分展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以德育为先,凸显价值导向,将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机地融入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充分探索课程和教学中内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着重培训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核心竞争力,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观点来认识并分析问题。
2.职业情境(通过情境活动传授语言知识)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境和情境。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缺少情景化教学,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适应工作实际。当下英语学习并非仅为了通过考试,而要在实际中应用,在不同的职场情境中能够准确地用英语沟通和表达,并且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文化内涵、除去糟粕取其精华,用英语精准地讲述中国故事、坚定中国立场。
3.任务递进(各类活动相辅相成达成能力目标)
以任务递进为原则,“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学习目标可分为若干层级且相互关联的子目标,层层递进。每个教学环节可包含学习目标、学况分析、职场情境、教学活动、问题思考、教学评价等内容。这些内容互为关联,并在教学环节中有序推进。其中职场情境主要是指职场会遇到的各类场景;问题思考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认知;教学活动是搭建知识、技能、情感以及价值观发展的支架;教学评价和学习目标相匹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反思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7]。
在以上三原则(价值引领、职业情境、任务递进)指导下,外语教师还应该对所教授的班级进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并通过教学内容设定职业情境,在职业情境中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文化知识,辨析中西方思维差异,促成学生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整体图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学生,教材以“大学英语”教程“国粹中医”(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听说模块2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探索在价值引领、职业情境和任务递进三原则下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方式。
依据新课标(2021 版)的相关要求,根据学情分析具体情况,本文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分为相互关联与融合的三类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素养目标是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隐性思政目标,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确定了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等课程思政目标。在塑造大国风范,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理解与认同的价值引领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是依据教学单元的主题、内容确定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即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能力目标是依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职场的涉外沟通、多元文化、语言思维和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国粹中医”(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单元的思政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国粹中医”思政目标
由于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学生,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护理专业的具体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增强职业针对性,提高学生英语职场应用能力以及语言思维能力。如在本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中,考虑到护理专业的特性,结合国粹中医的内容,将教学内容重构为:听说训练——介绍中医历史;展示训练——介绍刮痧、针灸、拔罐、推拿、太极等中医知识;拓展训练——推荐一款中医膳食产品(见表2)。
表2 对接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重构
以本单元为例,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讨论区向学生发布中医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提供的中医治疗手段,选一个主题(刮痧、拔罐、太极、艾灸四个方面)收集整理资料,获取学生的预习反馈。课中,引入具备创新精神,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屠呦呦获奖视频,引导学生开展关于中医的探讨,将“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明荣辱、辨是非的意识。同时每一环节都设置对应的评价部分,课后还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如录制讲解视频任务,让学生在互相磋商、协同做事、共融思想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品鉴文化,达成本模块思政教学目标。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任务递进的教学环节
通过选取“国粹中医”听说模块教学材料,对思政主题(传承国粹中医,弘扬国医文化)进行“碎片化”和“系统化”的输入,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本模块思政教学目标,助力思政课程走实走深。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坚定中医文化自信。通过采取这些教学方式,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课程的满意度都很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
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本次各模块思政主题任务,教学平台(云班课)后台数据显示,课前讨论任务、课中发表观看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英文视频感想(云班课头脑风暴)、推介中医知识(云班课讨论)的参与度均为90%以上,课后拍摄拓展任务(选做)的参与度达到86%左右,基本完成情况见表4。
表4 护理班级思政活动完成情况案例
其次,本课程进行了模块评教评学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模块整体掌握情况、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思政教学的组织形式、思政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各思政点的感悟和领悟度等。本模块评教评学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见表5(调查对象为护理班级的51名同学)。
表5 单元思政模块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单位:人)
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从“三位一体”概念入手,探索价值引领、职业技能情境和任务递进三原则下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在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应该准确把握思政与语言教学的关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促进价值塑造、知识内化和能力夯实,实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