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理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初中生只有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及其应用方法,才能得心应手地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知识讲解与习题练习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几乎不会进行独立的数学阅读,往往只是从教师口中获取信息,导致其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缓慢.新课改实施后,核心素养替代了原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的重心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成长状况获得了教师的关注,而如何高效地切入阅读练习,则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融合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情的数学阅读路线,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模块化阅读;体验式阅读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068)研究成果.
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是两种明显区别于传统阅读的方法,前者将阅读文本划分为相互独立但又联系紧密的模块,使阅读更具条理性,后者将阅读转变为不同感官的真实体验,使阅读更加生动.由于数学是一门强调思维逻辑与实践练习的课程,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意识到阅读的价值,很少设计有关数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活动,遑论推广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有关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使得全体数学教师都开始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作为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或可尝试在相互融合中助力数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在概念讲解中推进阅读融合,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基础概念是学生理解数学原理与产生抽象思维的最初路径,良好的数学阅读所产生的效果远优于教师的口述解释,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的融合发展应当从基础的教学步骤做起,在概念讲解阶段发挥作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教学应首先针对概念讲解展开,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概念文本,以文字激活抽象思维,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将阅读内容划分为难度不等的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设置体验式阅读环节,以模块化与体验式相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能够使得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有序提升.“正数和负数”部分由生活现象入手,介绍正负数在生活中的用途,给出了诸如温度、海拔、经济增长率变化等领域的正负数表示法,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与价值.于是,在设置阅读模块时,教师可以将简单的正负数,如“-1,4,-9”等作为A模块的阅读素材,将带有实际意义的正负数,如“-3℃,1100km,-25.5%”作为B模块的阅读素材,最后將教材中“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的内容作为C模块的阅读素材.随后,在教学过程中,A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读法,B模块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准确识别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C模块需要学生在阅读较长文本后,理解中国古代的“算筹”与正负数的内在关系.不同模块的阅读任务可搭配独具特色的体验方式,A模块可使用口述手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书写表达,B模块可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某地的气温变化、海拔高度或经济发展状况,C模块可加入学具的使用,让学生直接操作“算筹”来表示某个数.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阶段、体验丰富的阅读理解了基础的数学概念,最终高效地完成了抽象思维的训练任务.
二、在命题转化中推进阅读融合,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的知识体系清晰明了,基础命题宛如“树干”,而衍生的命题则如同“枝叶”,学生只有同时掌握“树干”与“枝叶”,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学会不同命题之间的推导方法,才能灵活地使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是从某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一定的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既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障.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模块化阅读便于学生分别了解各个命题的内部逻辑,而体验式阅读则促使学生自行摸索命题间的联系,两种阅读模式融合在一起后,便可以带领学生在推理过程中加深知识理解.因此,数学教师不应忽视命题转化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而是要采用合理的手段融合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然地完成推理.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介绍的命题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即在讨论完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会对其他几何图形与圆的位置关系产生好奇.趁着学生感兴趣的机会,教师将拓展性内容组合成独立的阅读模块,鼓励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阅读并画图体验.如在探索“正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命题时,学生通过阅读模块中“思考边长为1的正方形与直径为2的圆的位置关系”的提示内容,动手在草稿纸上尝试画出可能存在的情况,随后继续阅读模块内容,跟随“思考边长为2的正方形与直径为2的圆的位置关系”的引导,继续动手操作.如此一来,随着拓展性阅读模块的增加,学生能够不断积累命题转化的经验,在良好的体验中探索答案,使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问题探究中推进阅读融合,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体验式阅读提倡学生在阅读文字之余,用耳朵聆听,用双手操作,用嘴巴表述,用心灵感受,做到多个感官的体验与内容相呼应.学生如果能够顺利使用体验式阅读方法,就能够敏锐地发掘数学问题所对应的现实问题,明白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是如何转变为数学模型的.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发现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在学生通过体验式阅读理解了数学模型后,随之而来的模块化阅读可继续为其提供严谨分析模型内容的依据,带领学生分阶段地感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逻辑,有效提升建模能力的培养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教学时,不妨将问题探究作为融合的土壤,陪伴学生在建立与应用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完成阅读练习.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中,“抽奖”模型使得许多学生第一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随机事件”,了解隐藏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基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的独特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设计一次抽奖活动”的问题探究,指导学生利用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摸清该类数学模型的关窍,并改造出更具新意的模型.在整理阅读素材时,教师将各种类型的抽奖活动置于不同模块中,如投色子、扔飞镖、摸彩球等,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挑选最感兴趣的模块进行阅读.各小组通过阅读模块材料中的抽奖活动案例,分析其中的抽奖记录与统计结果,信服随机事件中概率计算的正确性,随后改造模型完成问题探究.在改造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并解决“如何使事件结果的概率互有区别”“如何控制中奖的概率”等问题,如在改造投色子的抽奖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增加色子数量的方式来差异化出现不同点数结果的概率.在本次阅读教学中,模块化阅读给予学生挑选问题探究方向的机会,而体验式阅读则让学生深入模型内部思考其运转逻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模型与生活的关系,并提升了相应的建模能力.
四、在运算练习中推进阅读融合,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在运算练习中,准确把握题目信息是得到正确答案的首要步骤,而是否能够准确读题与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在运算练习中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的精华内容展开相关训练,辅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从而在日后的练习中更好地把握题意.因此,运算练习可作为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教学融合的另一落脚点,教师应结合数学运算的实际特征推进阅读训练.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的重点设置为“读题”,让学生在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中自主发现题型差异,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课程代数部分的关键内容,常用的解法有消元法、换元法与设参数法等,学生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内容判断出最适合的解法,然后完成后续的计算步骤.为了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阅读模块的内容可以根据解题方法来划分,使学生在阅读模块内容时,集中地学习某一种题型,掌握其中规律.以消元法模块为例,该方法可继续细分为代入消元、加减消元与顺序消元等.其中,代入消元的思路为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变成y=ax+b或x=ay+b的形式,代入方程消元,将二元方程转变为一元,从而解出答案.学生在阅读时,仔细观察该模块收录的方法技巧与典型例题,独立进行读题与解题,能够借助真实的体验领悟消元法的特征,从而在日后的练习中准确判断遇到的题目是否适用于消元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复杂问题拆分成多个阅读模块,让学生在模块化的阅读中充分体验经典题目的解题过程,使其运算思路愈发清晰.
五、在数形结合中推进阅读融合,培养直观想象能力
相较于单纯的文字阅读而言,数学阅读由于涉及多种类型的内容而难度较大,初中生在面对数学课程中的汉字、字母、数字、符号与图形时,很难第一时间发觉其中联系.尤其是在图形阅读中,学生不仅要具备细致观察的耐心,还要掌握足够的图形阅读技巧,才能感知到直观表象下的抽象内容.因此,在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试着将不同类型的数学语言融合在一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呈现阅读内容,在培养直观想象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借助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汉字、符号与图形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在应对具体问题时灵活使用各类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符号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将这三类表达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先让学生单独体验其中内容,再设计整合信息的环节,使学生在层次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发展数形结合思想.汉字阅读模块中,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解释构成主要内容;符号阅读模块中,全等三角形的推导过程构成主要内容;图形阅读模块中,两个全等三角形及其标注信息构成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先分别阅读三个模块的内容,从汉字、符号与图形的角度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方法.随后,教师搭建完整的数形结合阅读情境,将三个模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找出三个模块中信息的联系.如△ABC与△A′B′C′是“角边角”型的全等关系,教师便可利用电子白板将两个三角形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讨论确认汉字、符号阅读模块的文本与图形的联系,复现全等三角形的推导过程.通过先单独阅读模块内容、再体验阅读内容整体的方式,学生在理解不同形式数学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地应用相关知识.
六、在数据处理中推进阅读融合,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是从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知识的过程,包括提取、展示数据信息、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与解释分析结果几个步骤.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分析能力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数据分析多分布于“统计”板块,这部分教学内容可引导学生按照特定方法整理散乱的数据,继而解释数据的分布与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归纳与推理中学习数据的常规分析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将得到提升,养成基于数据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习惯,以及提高从数据分析角度解读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在融合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的过程中,“统计”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作为数据阅读的素材,教师应带领学生在纷繁杂乱的数据中“读”出规律与结果.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其对数据的敏感度.“数据的集中趋势”介绍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组数据,从而学会使用不同的统计手段分析数据.于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关的阅读内容划分成三个模块,为模块添加典型的数据分析案例,使学生在各个模块中都能深度体验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如在平均数的模块中,“平均成绩”作为经典的题目类型,主要涉及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教师可使用代入感较强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在“体育测试”的题目背景下,教师可使用简短的视频片段呈现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在短跑、跳远、足球与乒乓球项目中的表现,并列出四人的考试成绩,要求学生阅读数据并“选出综合能力最强的运动员”与“选出最适合参加田径类运动会的运动员”.在阅读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从运动员的表现中对其能力产生了初步印象,另一方面从实际数据中对比出四人的能力差异,在代入情境后完成数据分析,充分地体验了统计数据的实际含义,“读”出了数学语言的内涵.在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相融合的模式下,学生在独立的阅读模块中充分体验阅读内容,不仅得到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显著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消化吸收学习内容的有效方式,良好的數学阅读能力有助于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初中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学习进程.在优化数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模块化阅读与体验式阅读是两种效果显著的阅读模式,数学教师若能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之相得益彰地辅助学生练习数学阅读,则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教学成果,使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钱宇琼.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7):89-91.
[2]谭新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材阅读的实践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12):19-22.
[3]王天学.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落实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7):74-76.
[4]庄兆伟.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考试周刊,2022(20):89-92.
[5]杨富得.农村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刍议[J].学周刊,2022(15):50-52.
[6]赵小芳.初中数学深度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方法提炼[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11):9-11.
[7]冉胜利,严虹.阅读素养指向下初中数学教科书例习题的文本研究———以人教版“数与代数”内容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22(0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