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2023-10-11 01:53:46杨红珍
关键词:鸣声蟋蟀唱歌

杨红珍

“中国第一虫”“中国第一鸣虫”“中国第一斗虫”……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听其鸣,观其斗,小小的蟋蟀让中国人喜爱了足有两三千年之久,而且这种喜爱还在继续着。(从三个“第一”的称号入手,引出文章的主角,吸引读者阅读。“两三千年之久”突出人们对蟋蟀的喜爱程度。)

北方人叫蟋蟀为“蛐蛐儿”。蟋蟀是秋夜里“音乐会”的主角,其鸣声多种多样:或高亢悠扬,或低沉婉转,或激烈短促,或舒缓愉悦,或凄凉哀婉……蟋蟀变化多端的鸣声表达着不同的心境和情绪。它们的鸣声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召唤声、求爱声、交尾声、争斗声和报警声。当雄蟋蟀在自己的领地悠闲地独处时,就会发出恬然自得的召唤声。人们平时听到的大多属于这种鸣声。当雄蟋蟀发现有雌蟋蟀闻声而来时,会发出温柔动听的情话一般的求爱声,进一步诱惑雌蟋蟀。当雌雄蟋蟀开始交尾时,雄蟋蟀还会发出表示愉悦的交尾声,宛如一曲凤求凰的“爱情曲”。而当一只雄蟋蟀进入另一只雄蟋蟀的领地时,它们就会发出争斗的鸣叫,声音短促而激烈。一旦战斗结束,胜利者则高奏洪亮的凯歌,音量高达65~75分贝。而当单个雄蟋蟀在生存环境中被抓获或者受到惊吓时,会发出急促而沮丧的报警声,告知同伴这里不安全。(先介绍蟋蟀的五种鸣声,然后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依次进行具体的解释,逻辑严密。)

如此变幻多样的鸣声,蟋蟀是怎么唱出来的?确切地说,它们不是用嗓子唱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的一对前翅相互摩擦演奏出来的。(使用设问句介绍蟋蟀的发声原理,紧紧抓住读者的思维。)蟋蟀右翅上有一排像锯齿一样的音锉,左翅上长有硬棘状的刮器。平时,蟋蟀的右翅覆盖在左翅上,想要奏乐时,它便举起双翅,向左右两侧一张一合,右翅上的音锉与左翅上的刮器的相互摩擦,引起复翅上的镜膜振动,从而形成清脆的鸣声。双翅振动的强度越大,刮击越重,鸣声就越响。

除了唱歌,蟋蟀还十分好斗,只要两雄相遇,必然要厮杀一场,直到分出胜负。(如上一段的开头一样,这里也使用了一个过渡句,由蟋蟀唱歌过渡到蟋蟀好斗的特征上,转换自然。)雄蟋蟀在打斗中犹如人类打擂台一样,也具有一定的招式和套路,扬眉拂须,振翅高鸣,两牙大张,奔向对方;四牙对夹后,紧紧不放,六足猛撑,努力击败对方。在格斗过程中,不仅有跌、打、翻、滚、架桥、结球等架势,还表演出陀螺滚翻、斤斗跌扑、龙虎虬跤、进退腾挪等拳击手的武打招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再配以比喻,将蟋蟀打斗的精彩场面介绍得生动形象。)山东宁津人张俊汉依据蟋蟀打斗的各种动作、姿态和套路设计出一套蟋蟀拳,又称宁津蟋蟀拳。这是除了螳螂拳之外,问世的又一套昆虫拳。

我国斗蟋蟀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唐代天宝年间开始,到宋代已经盛行,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很喜欢,也有了斗蟋蟀的赌局。而最先记载“斗蟋蟀”的是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斗蛩之戏,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采用作引用的說明方法,更有权威性地展示了宋代斗蟋蟀的真实场面。)明朝形成的“蟋蟀热”则一直延续到清朝,据说末代皇帝溥仪小时候上朝的时候,怀里还揣着蛐蛐笼呢。(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蟋蟀热”的热度之高。)历朝历代为养蟋蟀、斗蟋蟀而倾家荡产甚至投河、悬梁自尽的不乏其人,因此荒废学业、玩物丧志者更是数不胜数。现如今,斗蟋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理性的娱乐活动,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每年都要举办全国性的斗蟋大赛,影响范围相当广泛。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总评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的核心动物便是蟋蟀。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蟋蟀的唱歌功能和好打斗本性,并介绍了我国斗蟋蟀的历史。介绍蟋蟀的发声原理时,语言朴素而准确。介绍蟋蟀的好斗本性时,语言生动、活泼。文章既不缺知识的讲解,又不乏趣味性。

猜你喜欢
鸣声蟋蟀唱歌
又是年尽别离时
贪玩的蟋蟀
口袋(外一首)
诗歌月刊(2021年8期)2021-08-25 18:54:10
自制乐器
遇见他们在唱歌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42
蟋蟀的决心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意林(2020年18期)2020-10-12 14:33:03
唱歌猪
扬子鳄幼鳄求救鸣声声谱特征及个体签名
蟋蟀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