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

2023-10-11 17:12梁珍花周华章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西游记

梁珍花 周华章

[摘 要]在新《课标》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立足“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规划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真阅读、深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汲取经典名著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西游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1-0001-04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明确了相关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可见,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新《课标》均明确指出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基于此,笔者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范例,对“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有效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增强整本书阅读效能,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整本书阅读的现实缺憾

当前,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行为滞后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行为、自身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没有能够真正从学情的角度制订阅读计划、设计教学流程、采取教学策略、开展阅读活动等。有些教师即使做了,也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以致整本书阅读并未真正落地,这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阅讀能力有一定要求,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小学阶段,学生在看影视作品、读儿童读物时,对《西游记》的情节很感兴趣,但初中阶段,学生在阅读原著时,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以致阅读热情和兴趣有所下降。此外,部分学生往往热衷于阅读科幻、武侠和悬疑等类型的作品,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提不起兴趣。

(三)评价环节缺失

目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并未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成果等进行系统评价,较少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比对学生阅读前后的能力水平,很少组织学生借助多种评价方式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这导致这些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了解十分有限,从而难以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优化,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应试倾向明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整本书阅读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学期阶段性考试的考查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间与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时间均有限,因此部分学生进行的整本书阅读往往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停留于浅阅读、伪阅读的低效、无效层面。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会让学生识记名著的人物性格特点、经典情节、主旨思想,以及相关的答题格式等。整本书阅读的应试倾向较为明显,背离初衷。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教学、学习、评价之间彼此契合、有机融合,形成动态循环的关系,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学习、评价三大要素,教学、学习、评价要保持一致性,实现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包括三个“一体”,即“学、教一体”“教、评一体”和“学、评一体”。“学、教一体”,就是所学即所教,指在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和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一致的;“教、评一体”,就是所教即所评,指教师教什么,评价就评什么;“学、评一体”,就是所学即所评,指学生学习什么,就要评价什么,通过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把脉,测评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学、教、评”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铁三角,彼此影响,相互作用。

三、“教—学—评”一体化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教—学—评”一体化能推动整本书阅读有效落地。教学方面,教师有效组织和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习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内外的阅读活动,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方面,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以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整本书阅读能推动学生进行真阅读、深阅读,指导学生汲取经典名著精髓,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整本书阅读因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统筹规划来完成。课内以教师指导阅读为主,课外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内阅读指导因目标、内容等不同主要分为读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展示三类。“教—学—评”一体化是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一种基本策略。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UbD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主张教学设计应遵循三个步骤:预设学习结果—确定评估方法—规划教学过程。这其实就是明确最好帮助学生去哪里,知道学生去了哪里,确定如何带学生去。

(一)确定学习目标

具体准确、适切清晰、可测利评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质量。确定学习目标要做到“三分析”“四到位”,即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以及知识到位、能力到位、思维到位和情意到位。

从课标来看,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从教材来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推荐十二部名著,并为它们设置了相应的名著导读内容。

温儒敏教授指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有名著导读,其实就是整本书阅读。”其中,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指出,可以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而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同时,《西游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的第一部章回体文言白话小说。教材编审者的意图是以《西游记》的阅读为例,提供章回体文言白话小说的阅读策略,解决“1+X”的拓展阅读问题,为学生九年级时阅读《水浒传》和《儒林外史》奠定基础。

从学情来看,开展《西游记》的读前导读前,教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的熟悉程度、态度倾向和真实阅读需求,以便找准引领学生阅读的方向。结果显示,全部学生都很喜欢《西游记》,但读过原著的只有几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游记》原著有很多地方难以读懂,而自己通过动画片等已经熟悉该书的故事情节,因此没必要读原著。此种情况下,用“新的内容”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读前导读的重要任务。

在综合分析新《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将《西游记》的读前导读目标确定为:1.对比同名影视作品,找寻原型,激发阅读兴趣;2.初步学习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西游记》;3.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在阅读计划的指引下,学生课下的自主阅读得以持续开展。开展读中推进前,教师设置了以孙悟空为主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孙悟空的外貌、称呼、发展变化等的认知理解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孙悟空的认知比较浅显。基于此,将读中推进目标确定为:1.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史,探析其成长原因;2.通过跳读、精读掌握章回体文言白话小说的阅读方法。

(二)设计评价方案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1.评价方案应与学习目标高度一致

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方案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有学习目标,就要有对应的评价任务。学习目标设定后,应设计用于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学习方案,即评价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先于学习活动的设计,即“逆向设计”。

在开展《西游记》读中推进之前,针对确定的两个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评价量表(见表1、表2)。这两个评价量表分别将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细化为四个层级的表现标准,引导学生在学前和学后进行自评。读中推进开展前,让学生依据表1对自己掌握孙悟空成长史的程度进行评价。读中推进过程中,教师出示表2让学生自评。大部分学生自评为一星、二星水平。读中推进结束时再次出示这两份评价量表让学生进行自评。大部分学生自评为三星、四星水平。由此可见,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真实发生,两张评价量表很好地发挥了定向、定级、定标的功能。学生体验到了当堂升级的快乐,激发了进一步投入到下一阶段阅读的热情。

2.评价应贯穿整本书阅读全过程

教师将整本书阅读分为“趣读西游”“趣绘西游”“趣演西游”“趣评西游”“趣写西游”五大板块,组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绘制西天取经路线图、制作人物名片、编演课本剧、撰写小论文、创编新故事等。这样既能更好地实施《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推动学生持续深入阅读,又能培养学生读、写、编、讲、演等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发展,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还能检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形式,为读前导读、读后展示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如针对研究性小论文撰写,可设计如下评价量表(见表3)。

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阅读批注、汇报展示等方式,体现评价的多元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实现以评导学、以评导教。

(三)规划教学过程

规划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应基于学习目标,将教学过程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范畴中去思考、设计。教学过程的规划要瞄准学习目标,关照评价任务,坚持学情视角,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环节完整、流程清晰、重点突出。

针对《西游记》的读中推动,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聊天导入,聚焦悟空”“任务驱动,理解悟空”“感悟评论,总结读法”三个环节。其中,第二个环节为核心环节,包括“跳读原著,梳理称呼”“精读原著,比较情节”“课堂思辨,归因探析”三个学习任务,在规划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板书(见图1)。

第一个环节开门见山引入该节课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孙悟空的成长,随后出示评价量表让学生对掌握孙悟空成长史的程度进行自评,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跳读典型语段,梳理孙悟空称呼变化的折线图;然后让学生精读描述“三离三归”的重点语段,探究孙悟空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分成正方、反方,针对“孙悟空的成长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既进一步明确了孙悟空变化成长的原因,又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充分辩论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孙悟空的成长暗合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畅谈从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中所获的启示,并且再次出示相关评价量表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整理学习成果,采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猪八戒的成长历程,举一反三,实现从“教一例”到“知一类”,由教“专家结论”到学“专家思维”。

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笔者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对“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思考与探索,旨在有效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进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效能,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西游记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