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波,谷长增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骨科,山东聊城 252000)
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患者以持续性腰腿痛、下肢神经症状等为典型表现,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临床针对脊柱侧凸多采用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矫正畸形、稳定脊柱,延缓或阻止侧弯进展。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是既往治疗脊柱侧凸的常用术式,通过中线切口,经后路直接进入患者椎间盘间隙,便于观察神经根,且不会对血液供应造成较大影响,利于减少血管并发症,但PLIF 需广泛剥离肌肉,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3]。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通过腰大肌、腹部大血管间隙入路,具有神经、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可能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对于两种术式的具体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 年6 月—2022 年8月我院收治的78 例脊柱侧凸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OLIF 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纳入本院收治的78 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脊柱X 线、CT 等检查确诊为脊柱侧凸;符合本研究手术指征;凝血功能正常;精神无障碍,可正常沟通;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骨质疏松者;合并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9 例;年龄16~62 岁,平均年龄(39.29±5.21)岁;节段分布:单节段26 例,双节段13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龄15~63 岁,平均年龄(39.35±5.26)岁;节段分布:单节段23 例,双节段16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行PLIF。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于腰部后正中入路作切口,长度7~9 cm,沿棘突双侧骨膜下剥离骶棘肌,暴露上下椎体棘突、横突根部椎板。以“人”字棘为进针点,置入4 枚椎弓根螺钉,于C 臂机下透视下确定内固定位置后,咬除棘突、椎板及黄韧带,切除椎间盘,并刮除上下软骨板,冲洗后,于椎间隙前方,填入碎骨粒,将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隙内,与钉棒连接、固定,C 臂机透视下观察位置良好后,即可进行安装,锁定钉棒系统,完成手术。
1.2.2 观察组
行OLIF。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C 臂机下定位L2~3间隙,标记于体表上。于左腹部外侧作一斜形切口,长5 cm,经腹膜后分离腰大肌、血管鞘间隙,使L2~3椎间盘暴露,于C 臂机透视下,定位L2~3椎间隙,放置Insight 工作通道。显微镜下,摘除椎间盘,刮除椎间盘至骨性终板,序贯试模撑开椎间隙,置入合适大小的后路融合器1 枚。于C 臂机透视下,观察内置物,若位置良好,椎间隙恢复满意,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即可逐层进行缝合。
(1)围术期指标:记录患者的手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计算出血量,测量切口长度。(2)腰腿疼痛: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共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3)腰椎功能: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6]评估。其中ODI 共10 个项目,评分0~5 分,总分50 分,评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JOA 包括日常活动受限、主观症状等方面,总分29 分,评分越高,功能障碍越轻微。(4)并发症:记录患者术后血管神经损伤、腰丛损伤等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的腰部、腿部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的腰部、腿部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腿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腰腿VAS 评分比较[(),分]
术前,两组的ODI、JO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的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脊柱侧凸又称脊柱侧弯,会引起脊柱疼痛等,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肩部失衡、胸廓变形,影响其骨骼发育[7]。然而,该类患者的内科并发症较多,手术耐受性差,故术后难以恢复;而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减轻手术创伤、加快功能恢复已成为脊柱侧凸治疗的热点。
PLIF、OLIF 均为临床治疗脊柱侧凸的常用术式,PLIF 解剖显露难度低,适用范围广,但组织剥离范围广,创伤较大,且易出现融合器塌陷下沉情况,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疼痛,影响腰椎功能的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3 个月,腰部、腿部VAS 评分及ODI 评分均更低,JOA 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脊柱侧凸患者行OLIF 较PLIF 可更为显著地减轻术后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利于加快恢复。陈昱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与PLIF相比,采用OLIF 治疗脊柱侧凸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OLIF 经腰大肌前缘、腹部血管间隙直视下实施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在行多节段腰椎手术时,可有效避免破坏脊柱后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术后腰腿疼痛;同时,OLIF 能置入大号融合器,椎管间接减压效果较好,利于改善脊柱融合稳定功能,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PLIF 术中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出血较多,而OLIF 无需广泛剥离,故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10]。然而,OLIF 对医者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若操作不当,亦会增加交感神经、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需加以重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且观察时间尚短,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后续研究中,需继续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深入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脊柱侧凸提供更为可靠借鉴。
综上所述,PLIF 与OLIF 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均较少,但二者相比,OLIF 在减轻患者术后腰腿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利于加快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