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周嘉慧
(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江门 529000)
喉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较不明显,肿瘤逐渐变大后,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1-2]。临床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喉癌,以切除肿瘤组织,最大程度保留患者喉部发音、呼吸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手术具有侵袭性,喉部分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会对喉功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导致吞咽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术后康复[3-4]。因此,临床需对喉癌术后患者采取有效干预,以改善其吞咽功能。知信行理论是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 个连续过程的理论模式。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指导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康复训练知识、信念干预及康复训练指导,从而达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5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喉癌患者为对象,探究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指导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 例。患者均为男性。对照组年龄42~79 岁,平均年龄(60.56±5.21)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52±0.36)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8 例,初中16 例,高中及以上6 例;吞咽功能:I 级9 例,II 级16 例,III 级5 例。观察组年龄42~79 岁,平均年龄(60.59±5.23)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54±0.39)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9 例,初中15 例,高中及以上6 例;吞咽功能:I 级6 例,II 级18 例,III 级6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喉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专家共识》[5]中喉癌的相关诊断标准;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喉癌转移或复发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病史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术后采用鼻饲方式,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遵医用药;定期检查患者伤口,避免伤口感染。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指导。(1)知识指导: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并播放教育锻炼,为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发病机制、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原因、危害、吞咽功能训练的目的和方法等,详细解答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疑惑,强调早期吞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2)信念干预: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真实想法,表达尊重和理解,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举例介绍过往成功康复患者病例,并邀请术后吞咽功能恢复较好者作为榜样,进行成功经验介绍和分享;定期组织患者开展集体活动,相互帮助、鼓舞;同时提醒家属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多给予患者陪伴和关爱。(3)行为指导:①空吞咽训练。嘱患者取端坐位,在抬头、低头过程中做空吞咽动作,5~10 min/次,3 次/d。②舌对抗运动。指导患者上下左右活动舌体,要求舌体用力抵住口底、上颚和两侧颊部,每个部位坚持3 s,之后将压舌板分别放于患者舌腹、舌背和舌体两侧,进行对抗运动,每个部位坚持3 s,3~5 min/次,2~3 次/d。③进食训练。依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于术后10 d 开始携带胃管尝试进行经口进食训练,指导患者取坐位,颈部稍向前弯曲,选择滑润、团状、易吞咽的食物,包括鸡蛋羹、香蕉、馒头等,食物量由1~4 mL 开始,逐渐增加,发生呛咳时,立即停止进食,并帮助患者拍背,及时将咽喉部残留食物清除,依据患者进食情况,由糊状食物逐渐过渡至普食,至患者进食时不呛咳即可拔除胃管。
两组均连续干预4 周。
(1)干预前及干预4 周后,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包括功能5 个条目,总分25 分;生理8 个条目,总分40 分;情感6个条目,总分30 分;整体1 个条目,总分5 分;分数越高,则吞咽功能恢复越好。(2)记录患者吸入性肺炎、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中国头颈部癌患者生命质量测量量表(QLICP-HN)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12个条目,总分60 分;躯体功能7 个条目,总分35 分;社会功能6 个条目,总分30 分;共性症状和副作用7个条目,总分35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MDADI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MDAD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的各项MDADI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MDADI 评分中功能、生理、情感、整体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DAD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MDAD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QLICP-HN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的各项QLICP-HN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QLICPHN 中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副作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QLICP-HN 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QLICP-HN 得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喉癌术后患者由于喉部结构部分缺损,可影响吞咽协调功能,导致其在进食、饮水时发生呛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水平,不利于手术预后[6-7]。如何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喉癌患者吞咽功能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常规干预措施较为简单,难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帮助,康复效果欠佳。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指导可从知识、信念和行为3 个方面开展护理,以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其健康信念,从而达到提升其行为能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MDAD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QLICP-HN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能促进喉癌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指导,较常规干预措施内容更加丰富。首先通过教育短片、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形式,给予患者全面、详细的疾病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强化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意识到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自身训练积极性,对于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8-9]。加强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使其对康复训练有较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成功病例分享、开展团体活动,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其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辅以有效的家庭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其康复信心,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训练[10-11]。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可通过反复的空吞咽动作,刺激吞咽肌群的协调性和神经反射,重建吞咽反射弧,提高吞咽肌收缩能力,进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通过舌对抗运动,能够有效锻炼舌和咽部吞咽肌群的力量,促使舌部运动更加协调,预防舌部、咽喉出现萎缩,减少患者呛咳、误咽等情况,降低皮下气肿、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12]。之后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指导其进行摄食训练,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进食能力,不仅能够满足水和营养的摄取,还利于机体恢复,改善患者的躯体状态,有助于预后,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训练指导较常规康复训练更具系统性,能为喉癌术后患者提供针对性指导,有效提高其吞咽功能,减少切口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