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3-10-11 09:46蔡静李文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四肢偏瘫康复训练

蔡静,李文萍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康复科,山东淄博 255000)

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头痛头晕、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受上述症状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受到严重限制,运动功能普遍较差[1-2]。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与2017 年相比,脑卒中的患者数同比增长了2.26%,其中约有50%以上者伴有肢体偏瘫情况[3-4]。而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在常规治疗同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以提升患者的肢体灵活性,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运动训练、生活训练等内容,但各训练相对独立,缺乏联动性与整体性,患者康复效果并不理想[5]。而四肢联动训练模式则可通过上肢带动下肢、健侧带动患侧等方式,模拟健康肢体的运动过程,增强患者的本体平衡能力,促进其全面康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9 月—2022年8 月收治的11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探讨四肢联动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1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组织化管理》[6]中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脑部X 线断层扫描(CT)、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2)伴肢体偏瘫;(3)自愿参与本研究;(4)年龄40~90 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2)合并严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者;(3)合并低血容量休克者;(4)合并完全性失语、听觉及视觉受损者;(5)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接受常规干预。(1)常规康复训练。①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治疗师每12 小时为患者按摩肢体一次;协助患者完成相应的肢体活动,如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每日3次,每次20 min。②坐位训练:指患者将髋与膝呈90°屈曲,怀抱枕头,利用重力缓解痉挛情况,坐位时间控制在每次10 min,每日1 次。③转换训练:引导患者由坐位转变为站位,每次停留10 s,一个循环为1 组,每日进行7~8 组。④慢走训练:指导患者每次步行2 000~3 000 m,时间为30 min,嘱责任护士从旁陪护,每日2 次。⑤生活能力训练:引导患者自行开展饮食、上下楼梯、刷牙、洗脸等常规活动,提升其自身的适应能力;引导患者自行完成头部、躯干转动训练,在此基础上嘱其手部向前、后、侧方位伸拉,五指分开,触碰物体后回到起始位,待患者能够掌握平衡后,可进行双手交叉够物,在掌握平衡的同时,增加负重,每次15 min,每日2 次。院内治疗期间,嘱责任护士监督患者完成训练内容;针对院外患者,主治医师、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需每7 天对其进行1 次跟踪随访,了解训练执行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密切监督。(2)常规干预。①支持教育:于每次训练结束后进行,由责任护理根据患者自身训练情况对其开展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回顾训练过程,将其当前身体状态与入院当天进行比较,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参与康复训练的收获,给予其鼓励及表扬,并告知患者需继续保持。时间5 min。②患者日记:嘱患者每日记日记,内容包括每日训练心得、效果收益及主观感受,每隔3 天检查1 次。③病友讨论会:每隔30 天组织1 次病友讨论,时间2 h,该组患者全部参与。鼓励组内患者自行讨论,分享训练所得,会议结束前20 min,由主治医师结合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树立优秀治疗典型,安排训练良好的患者向其他病友详细介绍成功经验,并给予其鼓励及表扬。持续干预2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肢联动康复训练。(1)器械选择:采用瑞禾四肢联动康复训练仪(河南瑞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豫械注准20192190792,型号:RH-SZLD-IA)。(2)操作方法: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完成躯体固定,器械与躯体连接处可使用弹力绷带增加训练稳定性,固定完成过后将仪器阻力调整为10。(3)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带动患肢,进行抬手、抬腿、伸展等训练动作,每次30 min,每3 天训练1 次,每2 次训练增强5 点阻力。持续干预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运动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2 个月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7]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反射活动、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速度4 项基本内容,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2)日常活动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2 个月后,采用Barthel 指数(BI)[8]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进食、穿衣、梳洗、行走等共10 项内容,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M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个月后,两组的FM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 评分对比[渊冤袁分]

表2 两组FMA 评分对比[渊冤袁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个月后,两组的BI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BI 评分对比[渊冤袁分]

表3 患者BI 评分对比[渊冤袁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如何改善其运动功能,继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研究课题。虽然临床探讨不断深入,但目前国内外仍未发现完美的干预及预防方法[9-11]。王明瑾[12]的一项关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四肢联动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其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进行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四肢联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故本研究重点探讨该训练方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具体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 个月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萍[13]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究其原因,常规康复训练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作用,但各项训练较为独立,缺乏联动性,康复过程缓慢,且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而四肢联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利用专业的医疗仪器设备,帮助患者减少训练难度,同时保证训练强度。此外,健肢带动患肢的训练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平衡能力,并可使其从中体会到自我控制肢体的感觉,从侧面提升训练效果,综合改善其运动功能。

夏丽蛟等[14]、高崇等[15]的研究指出,四肢联动康复训练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 个月后,观察组的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后,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其日常活动能力。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其具体临床推广价值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为此,后续我院拟通过延长研究时间、扩大样本量等方式,强化研究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猜你喜欢
四肢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