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杰,李纪沛,孟祥鹏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脊柱外科,山东青岛 266300;2.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 252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及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与日常生活。对于症状较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病情易反复发作;而针对症状较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运功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应考虑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常规康复治疗的内容较为单一,且患者易受疼痛影响,依从性较差[1]。神经松动技术是通过多关节的被动运动,将力直接作用到神经组织上的一种徒手治疗技术,可促进血液进入神经组织,从而减轻疼痛,促进组织复原。量化肌力训练是指通过特定肌肉群的结构性改变、反复收缩训练,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改善功能障碍的训练方式。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 年10 月—2022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分析神经松动术联合量化肌力训练的具体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8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2~52 岁,平均年龄(39.45±3.56)岁;病程2~11 个月,平均病程(7.01±1.03)月;椎间盘突出部位:L4~519 例,L5~S114 例,L4~5合并L5~S18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23~53 岁,平均年龄(39.61±3.59)岁;病程3~13 个月,平均病程(7.12±1.06)月;椎间盘突出部位:L4~520 例,L5~S115 例,L4~5合并L5~S1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符合《脊柱外科学》[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入组前2 周已停用脱水剂等药物;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腰部变形性疾病;内脏器官严重损伤;合并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中途退出,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指导患者采用舒适体位卧床休息,减少腰部活动;给予其腰椎牵引及低频脉冲电疗,25~30 min/次,1 次/d。
观察组采用神经松动术联合量化肌力训练。(1)神经松动术。①神经根松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辅助其屈髋,嘱其做膝关节伸直动作,脚踝关节背伸动作,并抬起下肢,具体高度以患者耐受为准,保持动作8 s 后恢复至原位。②坐骨神经松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辅助其患侧屈髋并内收,嘱其伸直膝关节,背伸脚踝关节,抬起下肢,幅度以患者耐受为准,保持动作8 s 后恢复至原位。③胫神经松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辅助其屈髋,嘱其伸直膝关节,背伸脚踝关节,且足外翻、足趾背屈,抬起该侧下肢,在患者耐受范围内抬高,保持动作8 s 后恢复至原位。④胫腓神经松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辅助其屈髋并内收,伸直膝关节,跖屈脚踝关节,且足内翻,抬起该侧下肢至患者耐受,保持动作8 s 后恢复至原位。以上训练20~25 min/次,2 次/d。(2)量化肌力训练。①第1~2 周。腹肌训练:嘱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腹部,屈膝屈髋,深吸气后,最大程度收缩腹壁肌5~10 s,放松8 s,以上动作为1 次,5 次/组,3 组/d;腰背肌训练:嘱患者取俯卧位,头与腹部紧贴床面,双手向头顶方向伸展呈“Y”型,向上抬起双臂及头、颈、胸部,腹部不离开床面,感受腰背肌收缩,保持5 s,放松5 s,以上动作为1 次,5 次/组,3 组/d。②第3~4 周。腹肌训练:嘱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向天花板伸直,与床面呈90°,屈髋屈膝,小腿与床面平行,背部贴紧床面,缓慢放下右腿及左臂,感受腹肌收缩,3 s 后收回,放下左腿及右臂,以上动作为1 次,10~15 次/组,3 组/d;腰背肌训练:准备动作同①,同时抬起双腿及双手,仅以腹部支撑,感受腰背肌收缩,保持5 s,放松5 s,以上动作为1 次,10 次/组,3 组/d。③第5~8 周。腹肌训练: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屈髋屈膝,小腿与床面平行,缓慢放下双腿,过程中要求腰部始终与床面贴紧,双腿落回床面后保持2~3 s,回到起始位置,以上动作为1 次,15~25 次/组,上下午各练习4组。腰背肌训练: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屈髋屈膝,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并踩实床面,缓慢抬起臀部,抬至最高点后维持3 s,感受臀部肌肉及腰背部肌肉收缩,以上动作为1 次,15~25 次/组,上下午各练习4 组。④第9~12 周。动作同③,使用哑铃及沙袋进行负重训练,起始重量为0.5~1.5 kg,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每次增加0.5 kg,最高不超过3.5 kg。
两组均持续干预12 周。
(1)疼痛程度: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患者进行评估,VAS 分数范围0~10 分,评分越低,则患者疼痛越轻微。(2)功能康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4]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5]对患者进行评估。JOA 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三部分,分别为9 分、6 分、14 分,总计29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功能障碍越轻微;ODI 量表中共10 项问题,每项0~5分,总分50 分,评分越低,则患者功能障碍越轻微。(3)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BI)[6]对患者进行评估,共10 个项目,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VA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干预前,两组的JOA 评分、OD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JOA 评分尧ODI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表2 两组JOA 评分尧ODI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干预前,两组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I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I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以下腰痛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患者受疼痛影响,往往会减少肢体活动,进而造成机体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缩,引起肌肉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成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目标。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腰椎牵引及低频脉冲电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腰椎牵引对牵引力量控制的要求较高,低频脉冲电疗的干预周期较长,考虑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髓核破裂或膨出,压迫到神经和脊髓所致,故治疗可考虑从解决神经系统病变入手。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VAS、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神经松动术联合量化肌力训练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神经松动技术是基于机体生物力学及外周神经生理学特性,利用肢体运动,将外力间接作用在神经组织,促使其周围软组织发生张力变化、延展、滑动等,从而改善机体外周神经生理功能及机械力学性能,减轻神经组织受压症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神经松动技术能迅速缓解患者神经外膜、内膜、束膜、神经纤维的张力,改善神经纤维信号传导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机体功能障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7]。此外,神经松动技术可促进神经内血液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传递及机体有害物质的清除,从而减轻疼痛。量化肌力训练可通过刺激目标肌肉进行主动性收缩,增强腹肌的支持力及腰背肌肉的柔韧度,以此来达到强化肌力、重塑平衡的目的。与常规肌力训练比较,量化训练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康复进程,个性化安排训练制定,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腰部、腹部、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腰椎神经根粘连,增强脊柱稳定性,改善腰椎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8]。
综上所述,神经松动术联合量化肌力训练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减轻疼痛,降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