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周巍,王倩
(苏州永鼎医院中医科,江苏苏州 215200)
脑卒中属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1]。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但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不断上升。脑卒中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即为其中的一种[2]。吞咽功能障碍可造成误吸、营养状态异常等情况,甚至引发窒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临床针对该类患者应积极地开展康复训练及管理,以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吞咽能力[3]。中西医结合综合吞咽康复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案,将其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刺激吞咽相关肌肉,继而改善吞咽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苏州永鼎医院中医科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96 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中西医结合综合吞咽康复管理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苏州永鼎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6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 或MRI 检查确诊;存在吞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能配合康复训练;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意识障碍,不能配合康复训练者;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者;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压等对症治疗,并指导其进行基础的吞咽训练。具体如下:(1)冰刺激。医护人员用无菌棉签棒蘸取0℃冰水,左右交替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喉壁,并嘱其做无实物吞咽动作,每次15 min,1次/d。(2)进食训练。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进食环境及吞咽体位指导,并根据其吞咽障碍程度选择食物,从半流质、糊状食物开始,以0.5 mL 作为一口吞咽量,之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每次训练15 min,1 次/d。共治疗2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吞咽康复管理。具体如下:(1)中药治疗。给予患者涤痰汤[5]。组方:制南星15 g、制半夏15 g、枳实15 g、茯苓15 g、橘红12 g、石菖蒲10 g、人参12 g、竹茹12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1 剂/d,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温服,吞咽障碍严重者可改为鼻饲给药。(2)穴位按摩[6]。取穴:廉泉穴、翳风穴、金津穴、玉液穴、风池穴、风府穴,采用一指禅法及按法进行按摩,每穴3~5 min,1 次/d。(3)针灸疗法[7]。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施以体针、头针、耳针等治疗,1 次/d。(4)针对性吞咽功能训练。①吹吸管训练:嘱患者取一根吸管,先做鼓腮动作,之后向吸管内吹气,10 次/组,2 组/d;②舌操:指导患者用舌头沿着自己的牙齿做上、下、左、右运动,以恢复舌头的活力。(5)发音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单音、单字发音训练,每次5~10 min,1 次/d。共干预2 个月。
(1)吞咽功能:干预前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分为7 级,计为1~7分,分数越高,提示吞咽功能越好。(2)白细胞与降钙素原水平: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白细胞、降钙素原水平。(3)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评分标准,于干预前及干预0.5、1、2 个月后对患者主次症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自拟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4 项,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OI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FO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O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OI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FOIS 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的白细胞与降钙素原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与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白细胞与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白细胞与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1、2 个月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脑卒中发病后,受疾病病情及后遗症、并发症等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康复进程缓慢,临床除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外,还应积极采用科学的康复管理[8]。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因中枢或周围神经受损所致,以口咽部吞咽障碍为主,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欠佳、脱水等情况,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其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9]。然而,基础吞咽训练方式较为单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故临床还应探寻其他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中西医结合综合吞咽康复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干预方案,本研究所用方案包括中药治疗、穴位按摩、针灸疗法、针对性吞咽功能训练、发音功能训练等。其中,中药涤痰汤中的制南星可燥湿化痰,消肿;制半夏可祛湿除燥,消肿散结;枳实可化痰消积;茯苓可健脾利湿安神;橘红可行气化痰;石菖蒲可健脾安神祛痰;人参可补气安神,益智醒脑;竹茹可化痰通窍;生姜可温中和胃;炙甘草可调和诸药。上述药物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除痰散结之效。针刺、按摩廉泉、翳风、金津、玉液、风池、风府等穴,可刺激附近的神经、肌肉,提高舌肌力量及舌体运动功能,增强咀嚼能力,改善吞咽功能。针对性吞咽功能训练及发音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肌肉灵活性及协调性,提高局部肌肉力量及运动能力。多种中西医方法联合使用,可协同增效,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FOIS 评分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与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时段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卒中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吞咽康复管理可减轻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缓解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吞咽康复管理,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调节白细胞、降钙素原水平,减轻各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