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王坤
(枣庄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枣庄 277000)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轰鸣声或如潮声;而耳聋是指不同程度听觉减退或消失。既往研究表明,耳鸣可伴有耳聋,且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1]。现代医学认为,耳鸣耳聋可由噪声、药物、病毒及外伤等因素引起,导致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及听觉传导径路与各级神经元受损[2]。祖国医学将耳鸣耳聋归于“风聋”“劳聋”及“突聋”等范畴,患者由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病因引起[3]。董氏奇穴为董景昌先生的针灸绝学,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气血”,如《行针总要歌》论述:寸寸人身皆是穴,上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同时,董氏奇穴多于筋骨、肌肉之间或边缘而设,与传统静脉取穴原则相符。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耳尖放血可作为董氏奇穴的补充,为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提供更多的方法途径。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董氏奇穴全息通应理论,充分利用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理;同时,董氏奇穴多在健侧取穴,配穴取邻近的两针或三针并列形成倒马针法,与传统三列多针取穴相比,具有联合、协同、强化效应[4-5]。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患者为对象,探讨董氏奇穴配合牵引针法、耳尖放血在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60 例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6]中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1)主诉为耳鸣,伴有焦虑、烦躁及失眠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伴有不同程度感音性下降或听力下降;(3)耳科专科检查外耳道、鼓膜等未见异常;(4)均经听诊器、纯音听域及声导抗等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学》[7]十二五规划教材及《针灸治疗学》[8]中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的诊断标准。主症:耳鸣、耳聋每于郁怒之后突发或加重;次症:伴有耳胀、耳痛,伴有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脉症状:入组者舌红,苔黄,脉弦数。主症必备,次症的症状中具有两个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确诊。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西医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诊断标准;(2)意识清楚,能进行沟通及交流;(3)发病后虽然进行其他治疗,但效果不佳,且在进行本次研究前已停止治疗2 周以上。排除标准:(1)病程在1周以内,客观性耳鸣耳聋;(2)难以配合系统的听力学检查;(3)文字理解力欠缺、语言表达能力差或难以较好的描述疾病;(4)妊娠期、哺乳期或伴有心、肺等严重器官功能异常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男19 例,女11 例,年龄(19~59)岁,平均(32.98±4.61)岁;病程(3.8~15)年,平均(6.78±0.96)年;部位:单耳21 例,双耳9 例。观察组(n=30):男17例,女13 例,年龄(21~60)岁,平均(33.16±4.68)岁;病程(3.5~15.3)年,平均(6.82±0.99)年。部位:单耳23例,双耳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方法治疗。治疗前参考《针灸治疗学》中耳鸣、耳聋的取穴方法,针刺患侧,穴位包括:耳门、听会、听宫、翳风、中渚、侠溪、行间、足临泣及丘墟穴。上述穴位确定后,使用浓度为75%酒精棉球对上述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并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规格:0.18mm×25mm)刺入。耳周腧穴针感向耳底或耳周进行传导,其余穴位采用常规刺法,留针30 min,每2 天治疗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配合牵引针法、耳尖放血治疗。穴位选择:指驷马穴、中白穴、三叉三穴、木穴、听会(患侧)、耳尖等穴位。治疗过程中,利用浓度为75%酒精棉球对上述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取患耳对侧指驷马穴、三叉三穴、中白穴、木穴,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规格:0.18mm×25mm)刺入;其次采用牵引针在患侧听会穴取穴,留针30 min,再次采用三棱针 (江苏三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70308)在耳尖部位轻轻点刺3~5 次,然后挤压局部,以使血液流出。每2 天治疗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从耳鸣及耳聋、耳胀及耳痛、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进行评估,各项总分6 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9]。
(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5%;显效:症状、体征改善2 个及以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94%;有效:症状、体征改善1 个,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症状、体征均未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10]。
(3)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晕针、滞针、折针及脱针发生率;统计患者晕厥、疼痛、皮下血肿发生率。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较各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耳鸣及耳聋、耳胀及耳痛、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治疗过程中晕针、滞针、折针及脱针异常情况发生率与晕厥、疼痛、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异常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全世界约有17%患者患病,亚洲耳鸣耳聋患病率达到18.6%,其病因复杂,多与患者抑郁及焦虑等情绪有关。目前,西医对于耳鸣耳聋治疗并未达成共识,常用治疗药物包括:营养类、血管扩张类、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远期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11]。中医对于耳鸣耳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指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肝、胆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耳鸣及耳聋、耳胀及耳痛、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董氏奇穴配合牵引针法、耳尖放血能降低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患者证候积分,提高患者有效率,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其原因为,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结合董氏奇穴全息通应理论,充分利用其同气相求、相互感应的原理,将董氏奇穴治疗耳鸣耳聋的穴位进行有机结合,搭配成一组穴位处方,能发挥不同穴位优势,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12]。同时,患者治疗时手足少阳经环绕耳周,牵引针患侧听会穴,因经气达到病灶,能强化治疗效果;耳尖放血则能发挥清肝胆火的作用。因此,三者配合治疗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能达到清泻肝胆之火、通调气机升降及舒筋通络的作用。此外,董氏奇穴配合牵引针法、耳尖放血的治疗方案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无副作用、痛苦小等优点,未增加异常情况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中,两组治疗过程中晕针、滞针、折针及脱针异常情况发生率与晕厥、疼痛、皮下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董氏奇穴配合牵引针法、耳尖放血治疗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安全性较高,能提高治疗耐受性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董氏奇穴配合牵引针法、耳尖放血用于肝胆火盛型耳鸣耳聋患者中,能降低证候积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未增加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