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猎人海力布》是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本课时,该如何循序渐进地落实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复述能力呢?笔者展开了相关实践研究。
统编教材中的同一类语文要素会在不同学段中反复出现,迭代深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有学段意识,不应独立解读单元语文要素,而应把它们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其前后关联。
从纵向看,整套统编教材中,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进行编排,有关复述能力的要求随年级的升高在不断提高。本单元“创造性地复述”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故事讲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图片、文字提示等,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复述。本单元中,学生可继续巩固已学的复述方法。
从横向看,本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因此,在复述故事时,要关注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另外,除课文外,本单元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板块都隐含了复述要素,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提示学生丰富故事内容。教学《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可统整单元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复述做好铺垫。
创造性复述的形式丰富多样,可改变人称、顺序,可展开想象、丰富情节,但这并不代表可以胡编乱造。在复述《猎人海力布》时,要根据民间故事的文本特征、语言风格加以合理的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复述原则。
一是语言口语化。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语化,有利于劳动人民口耳相传。因此,在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的时候,尽量体现文体特点,不改变语言风格。
二是时间泛指化。民间故事一般年代较久远。比如,《猎人海力布》中有民间故事的经典开头“从前”,这个没有特指某个年代的词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漫长的岁月中。在进行创造性复述时,也可以用一些泛指的时间词来串联整个故事。
三是情节夸张化。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大多具有神秘的力量。如《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得到石头后,能听懂动物们说的话。这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容易引发听众的兴趣。因此,在创造性复述的时候,可针对这些情节大胆想象,丰富内容。
四是传承真善美。民间故事往往寄托了中国古代人民纯朴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中,小白蛇知恩图报,海力布为了乡亲们牺牲了自己,无不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因此,学生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内容时,必须保留与原著中相同的价值观。
1.巧用图式,梳理框架
创造性复述的前提是梳理故事情节。学生要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打磨细节。这样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让学生清晰、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教师可借助图式等,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主要情节。对此,可引入作业本中的相关题目(见图1)。
图1
读课文,想一想海力布做了哪几件事,填一填。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故事的主干是“救龙女—得宝石—知消息—劝乡亲—变石头”。其中,“得宝石”和“劝乡亲”是文章最精彩的两个部分。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其加以适当的创新,充实内容,丰富情节,再细细品味夸张离奇的情节背后是对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赞赏。
2.聚焦文本,具化细节
(1)聚焦语言,体悟情感
利用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是创造性复述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在复述《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关注这三句话。①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可引导学生关注标点“!”,感受海力布的心急如焚。②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可引导学生关注“发誓”“千真万确”,以及海力布的语气、动作、神态,感受海力布的急切无奈。③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可引导学生感受海力布的沉着冷静。
学生聚焦语言的精妙,关注人物感情的变化,体会三次劝说之间的层层递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了解“三”背后的文化,感知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为后续复述打好基础。
(2)巧借插图,关注细节
统编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它们往往抓住课文中重要的细节进行刻画,与文中的重点段落匹配。教学时可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关注细节,进行合理的想象。《猎人海力布》中有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正好对应“劝乡亲”这一情节,也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插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将其添加到复述中,让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3.补白创编,锦上添花
(1)补充情节,丰富层次
民间故事里有许多情节留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行创造性复述时,可抓住这些留白大做文章,让学生通过想象丰富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例如,当复述猎人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后前往龙宫时,可想象一下龙宫是什么样的,宝库里有什么奇珍异宝。可是,无论宝物怎么华丽,都没能拨动海力布的心弦。这就表明海力布并不是个贪婪之人。他之所以要龙王口中的宝石,是为了要多打一些猎物分给乡亲们。通过增加对环境的描述,海力布热心助人、为他人着想的人物形象就更加鲜明了。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怎么补白,都是为了更好地树立人物形象,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因此,要有选择地补充细节,否则不仅达不到创造性复述的目的,还会让故事显得拖沓,降低听众的兴趣。
(2)增补角色,对比凸显
创作故事时,有时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时,也可以迁移运用这一方法,尝试增补一些角色,用于衬托主角,进一步展示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如《猎人海力布》中提到海力布“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复述时,学生可以增补一些角色,比如收到海力布的猎物的孤寡老人,并说说他们当时的反应。还可以在讲述海力布劝说大家避难时,把视角转移到看见海力布变成石头的乡亲们的身上,想象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这样更能凸显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借助这些配角,学生跟随旁人的目光去审视主人公的形象,
4.重塑文本,画龙点睛
(1)变换人称,置身其中
民间故事通常都是以第三人称来描写的。在进行创造性复述时,教师可启发学生,代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猎人海力布》课后的习题要求学生“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基于此,学生还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比如龙王、小白蛇等等。通过视角的转化,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讲述方式。
(2)尝试调序,先果后因
有些文本除了按时间顺序记叙之外,还会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文本结构,调整故事的时间,先说结果,再说起因、经过,引发听者的兴趣。
比如,《猎人海力布》是以故事的发展顺序来描写的,即海力布先得宝石,再救乡亲,最后变成石头。在进行创造性复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整情节顺序,先说有块石头传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述这位猎人的传奇经历。这样一改变顺序,故事的开头就设置了悬念,引发听者的好奇,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多变、富有张力。
在统编教材中,本单元的课后练习题、课前学习提示、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多个板块都给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统整单元学习资源,实现板块融合,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牛郎织女(二)》一课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给故事绘制连环画,并配上文字。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猎人海力布》。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简要复述的方法,提炼故事的主要内容,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应的文字。
这种方法使得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视化,把图画变成一种复述支架。学生在复述时可对画面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同时展开想象,由此降低复述的难度。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建议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这其实是课本剧的雏形。教师可让学生选择故事情节演一演。学生要布置场景,挑选服饰、道具,并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分角色表演。如此,学生对故事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入情入境的表演也增加了复述的趣味性,同时为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落实“创造性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时,要系统地处理和重组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融合教学资源,最终实现阅读与表达共生共长,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