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视域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推进策略
——以三年级寓言单元为例

2023-10-11 05:19□汤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池子思辨性

□汤 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理念引领着教学的变革,集中表现为以单元整体设计代替对单个知识点、能力点的分项训练和对单篇文本的碎片化分析,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转变了以往围绕知识点组织教学的思路,不再以某一知识和文本为纲,真正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大主题统率各项教学内容,以大情境打通语文与生活,以大任务统领各项学习活动,推进学习任务群的教学。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单元,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故事,每则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试以该单元为例,探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推进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一、启思: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进行思辨,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呢?关键是要让学生迅速进入任务。因此,教师要立足整个单元,设计统整整个单元的任务情境,从而驱动学生的学习。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要素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据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情境。

平时我们照镜子的时候,能从镜子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把寓言当作生活的镜子,又会照见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单元,读寓言,思寓言,辨寓言,悟寓言,用寓言这面镜子,找到对生活的思考。

这一任务情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文本学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能够引发学生学习、运用寓言的意愿,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

二、促思: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落实。因此,在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之后,教师还要结合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针对寓言单元,教师可设计如下核心任务。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以寓言为镜,可以获得什么呢?让我们参加“如何以寓言为镜”的班级论坛,一起提问、探究、实践,以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从寓言中获得的启示。

在核心任务的引领下,教师创设若干学生感兴趣的子任务(如表1),将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进行巧妙融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表1

如表1所示,这些子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锤炼思维品质,促进学生阅读力与表达力的进阶。它们推动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猜想、验证、推断、质疑及批判等方式,区别观点与事实,以正确的价值坐标,辨析立场与态度,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阅读思辨力;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异同,在反思中深化自己的认知,有证据、有逻辑、有条理、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升思辨性表达能力。[1]

三、研辨: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载体。教师可以围绕子任务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通过思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用进阶式的思维目标,发展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技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

如表1 所示,本单元设计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既包括阅读、梳理、思考,还涉及讨论、阐述、辩论。以《池子与河流》为例,针对这篇课文,教师主要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辨析异同,体悟选择。这则寓言以诗的形式写了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教师可紧扣文中池子的话“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利用表格支架,引导学生从生活方式、人生追求和结局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河流对“奔流不息”的追求,进而思辨“真正的哲理”。

学习活动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这首寓言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是池子与河流的话,第三部分是作者的总结。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池子与河流的内心独白,交互性不强。教师可将它们分解成三次有来有往的对话,形成对话支架,让学生结合语境进行想象补白。这种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池子与河流对话的方式,极具创意和互动性。学生沉浸其中,更有代入感,更易理解、体会它们不同的态度、立场和观点。

学习活动三:联系自身,审视反思。教师可借助班级论坛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判断、阐述、辨析等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在不断的拨云见日中认清事物的本质,提升理性思维水平。由此,学生学会了联系生活,辩证地看待问题:在不同的处境中,人往往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最后,教师可用一句“选择决定人生”,引发学生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思辨。

四、明辨:适时开展即时性评价

在整体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不断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程度、能力和水平,及时修正学习活动。

《鹿角和鹿腿》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讲这个故事的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梳理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当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结合鹿的心情变化讲述故事片段;最后,在学生讨论完课后习题“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这时,学生已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态度与观点,并对鹿进行评价。

基于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设计了三个星级:一星级是能把故事讲清楚;二星级是能结合鹿的心情变化来讲故事;三星级是能结合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明确的评价指向让学生明白了讲好寓言故事的方法,即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表达自己对寓言的理解、思考,并引发听众思考,让他们从中获得启示。由此可见,讲故事不仅是一项学习任务,还是一种帮助学生理性表达观点的学习活动支架。说话是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的口头表达,更是一个人的理性精神、思维水平、教养的综合体现。[2]

除了要确定评价标准,教师还要将即时性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探究,积极地表达、展示,进而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为铁罐指点迷津”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直指对寓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即时性评价,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不同角度进行理性的思考,修正自己的判断,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思辨的过程,是学生联系真实生活、进行自我反思、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成为有独立精神的表达者。

总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始终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情境、资源、活动和评价等进行整体设计。具体而言,可通过提炼单元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由真实的任务推动多样的学习活动,再由学习活动带动真实的语言实践,最后开展即时性评价,从而让学生自觉地运用语言,并在运用过程中思考问题、发展思维,实现素养和精神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池子思辨性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只要你踏上充满花香的路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