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飞
急性脑梗死是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阻塞及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所致相应血供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致使神经功能缺损,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2]。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以尽快恢复脑组织区域血供为主要目标,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能够快速、精准的直接将血栓取出,迅速恢复病变区域脑组织的血管,促进相应神经功能的恢复,但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术后仍难以获得满意疗效[3]。为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本研究在介入取栓术后采用黄连温胆汤合星蒌承气汤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50~73岁,平均(62.09±7.32)岁;病程1~6 h,平均(3.20±0.83)h;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20例,位于基底动脉16例,串联病变5例。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54~75岁,平均(61.85±7.50)岁;病程1~6 h,平均(3.35±0.88)h;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21例,位于基底动脉14例,串联病变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确定:①急性起病;②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神经功能缺损持续6 h以上;④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K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相关病变;⑤经颅脑影像学(CT或MKI)证实。中风病痰热腑实证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确定:主症:平素头晕目眩,心烦易怒,急性起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面赤身热;次症:共济失调,肢体强急目偏不瞬,口干口苦,痰多而黏稠、色黄,腹胀,大便秘结,矢气极臭;舌脉: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而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中风病痰热腑实证诊断标准;具备DSA引导下介入取栓治疗标准的首诊患者;病程≤6 h;年龄18~75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脑肿瘤、脑疝等脑部疾病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者;因其他疾病外科手术、微创手术或其他创伤治疗未满1周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试验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抗凝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合星蒌承气汤(黄连10 g,竹茹15 g,瓜蒌15 g,胆南星6克,清半夏9 g,茯苓15 g,生大黄6 g,芒硝6 g,枳实15 g,陈皮6 g,炙甘草6 g)治疗,采用北京康仁堂药业颗粒剂,水冲服, 日1剂,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7 d。
1.4.2 观察指标①神昏、偏瘫、失语评分[6]:治疗前后分别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2、4、6分。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lthel指数)对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③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确定:痊愈为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为症状明显改善,90%>NIHSS评分减少≥45%;有效为症状有好转,40%>NIHSS评分减少≥18%;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或加重,NIHSS评分减少<18%或增加。
2.1 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神昏、偏瘫、失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神昏、偏瘫、失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lthel指数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al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l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lthel指数比较 (分,
2.3 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2组治疗后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恢复血流灌注,改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急性脑梗死传统治疗以静脉溶栓为主,但大动脉阻塞再通成功率较低,且对溶栓时间窗要求高,致使临床疗效受限,致残率仍较高[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在临床应用已成熟,极大提高了急性脑梗死阻塞血管再通率,迅速恢复血供,且具有创伤小、易恢复、不良反应少、预后好的优势,但部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6]。本研究在神经介入取栓术的基础上,术后采用黄连温胆汤合星蒌承气汤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病位在脑,核心病机在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神机失用。急性脑梗死临床以痰热腑实证最为常见,代表方剂为星蒌承气汤[7]。患者卒然卧床,神机受损,气机壅滞,腑气不通,内热自生,肠源性内毒素吸收入血,进一步加重气机逆乱,致使病情恶化。笔者结合历代医家论述及临床经验,采用黄连温胆汤合星蒌承气汤联合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重在清热化痰、泻热通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清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生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活血化瘀;芒硝软坚润燥,泻热通便;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促进胃肠蠕动;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炙甘草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使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增多,抑制细胞内钙离子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7]。大黄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同时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酶原形成,抗血栓形成,减轻脑损伤[8]。胆南星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发挥镇痛作用,同时能够抗氧化,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9]。瓜蒌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10]。诸药配伍,清热化痰、通腑泻热,釜底抽薪以消痰热,则气血畅达,清阳以升,浊阴以降,改善脑组织水肿及微循环,神机以复。
综上所述,黄连温胆汤合星蒌承气汤联合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神昏、偏瘫、失语程度及血液黏稠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及及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