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向军 徐 翼 卢新伟
师范认证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申向军 徐 翼 卢新伟
(内江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在师范认证理念下,以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所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从目标体系、内容实施、质量监控、平台建设及协同育人等环节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革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师范认证理念;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4年教育部启动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江苏、广西等省区率先试点。2016年11月,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组织了对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现场考查活动,拉开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序幕。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并将师范专业认证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标志着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启动[1]。在逐渐完善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聚焦教育中的各个环节,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课程评价体系也趋于多样化。这样形成了以学习成果导向的OBE理念,为教学改革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师范类专业认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基本理念,强调“一践行三学会”的人才培养要求。其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提升体育教育学生教学、训练、裁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其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挑战,建立新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形势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做好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2]。在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指导下,专业要按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将“一践行三学会”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分解细化,并且由相应的课程来支撑。因此实践教学相关课程的目标设计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规划中支撑的毕业要求为依据,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各自要完成的目标,并以目标为依据设计课程教学和考核内容,确保课程形成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的“三挂钩”形态,通过课程教学有效达成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并在师范认证理念下良性发展。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践教学要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两个板块,专业实践的内容有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实验课和实践课课时;教育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技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见习Ⅰ、教育见习Ⅱ、教育见习Ⅲ、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设计(论文)8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如何设计好并且在时间、内容以及形式上使其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成为实践教学课程在师范认证背景下的第二个挑战。
对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效果评价,需要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一般分为学校-院系两级管理机构,在学校人才培养要求下,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实践教学,并且制定学校-院系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办法以及具体实施措施,规范实践教学制度,监督、评价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在充分分析实践课程质量监控的基础上,需要清楚的是师范认证对实践教学的底线是什么,如何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设计,如何将评价—反馈—评价调整到“一条线”上来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实践教学需要制度保障,同时也需要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的监控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保持自我优势,改善不足,完善管理和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培养以及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促进实践教学形成闭环则为师范认证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第三个挑战。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认证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做到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协调发展,建立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容体系、运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依据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明确了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图1)。由于能力都要通过实践而形成,专业也就把实践教学的体系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的四种能力上。
对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大平台的创新性改革,形成了“两大平台,四个层次,四种能力”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图2)。
图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图2 实践教学体系
师德践行能力。此模块主要针对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传统的“三字一话”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第二层次是突破原有学科壁垒,能兼上好各项目的实践课和体育与健康的理论课程,做到一专多能;第三个层次是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策略,即灵活机智处理课堂中的突发情况;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的情绪作出及时的反应与处理,使用体态语言等。经过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使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把立德树人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具有坚定的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理念,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学实践能力。学科训练模块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这些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体育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了解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基础性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中小学、训练基地观摩,运动训练实践等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科联系以及专业能力。因此我院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所学专项,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实践,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取得良好效果,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打好基础。
综合育人能力。教学训练模块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教育见习,校内试讲、试教,研究性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等内容。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传承中华体育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以体育人、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内容的格局,具备结合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力。
自主发展能力。创新训练模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等科研训练、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训练、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实践、实验设计模块等实践能够具备终身学习与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新时代和体育教育发展需求,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具备自主反思能力,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还要理解学习共同体的意义,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互动交流、专题研讨,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得到改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就业和创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内江师范学院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落实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需要,执行教师专业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其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奠定了实践基础。因此,强化体育学科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意识和取向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实践内容的逐年深化与相互贯通,形成全方位覆盖的、紧密配合的、健全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环节体系(表1)。
表1 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内容安排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制定了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要求、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价系统,从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等方面切入撰写了《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实践教学手册》,在撰写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改革与完善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找到适合学生、符合学生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图3),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毕业点的要求的落实。
图3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要求、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价系统
融合OBE理念在聚焦成果的过程中搭建“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者,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引导学生将学习目标聚焦到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的学习上来,增加实践的机会,是达成高质量完成的学习目标重要途径。学习目标的完成需要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反向设计顾名思义是以最终目标(最终体育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体教专业课程设计,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3]。以此为设计原则构建“以始为终”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达成“高阶”的学习效果,最终建立闭合型循环的高校体教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掌握体育基本技能,能够顺利完成各个项目的技术动作,能够进行体能监测、基本的项目训练和运动损伤的康复;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够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广泛参与校内外各类赛事和群众健身指导,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还要有体育创新思维,利用创新教育基地提高其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经验与素质,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当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认证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在自我评价和评估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优化师资结构,能够使教师各安其位、各展所长、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形成高效的师资队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改进为契机,继续完善“三方协同”的实践教学机制。“三方协同”指在融合多方资源的教师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高师院校主导、地方政府协调、中小学校参与”的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5]。在此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由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共同组成的导师指导组“双导师”指导,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为以后投身教育事业做好充分准备。“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在师范认证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持续改进并融合实践教学,三方目标相融、责任共担,互惠共生、资源共享,才能够有效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步提高,真正体现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
师范专业认证是对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的认同,也是师范专业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题,对实践教学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最终建立了基于师范认证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闭环系统,创新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这些举措将为以后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
[1]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02):72-77.
[2]耿玉,张东平,时焕岗.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8):216-220.
[3]李世宏,张晓玲.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01):83-88+94.
[4]胡万山.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07):25-28.
[5]徐苏燕.“三方协同”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8):104-109.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PESpecialty under the Concept of Teacher Certification
SHEN Xiangjun,etal.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00, Sichuan, China)
内江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LZY201912-11。
申向军(1969—),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