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正 凌国强 刘 婷 林树震 朱 盈
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比赛经验的比较研究
黄永正 凌国强 刘 婷 林树震 朱 盈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身高、体重、BMI指数、球员比赛时间四个方面对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比赛经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职业联赛青少年球员数量占比最低;(2)中日韩青少年球员的身高和体重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BMI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球员场均比赛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我国青少年球员场均比赛时间最少;(4)从位置来看,守门员场均比赛时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我国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我国青少年前锋身高最高,体重也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大培养力度,扩宽选材范围,加强对青少年球员的信任等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身体形态;比赛经验
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足球事业进入新的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足球的成绩不升反降,整体水平与日本、韩国的差距越来越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俱乐部后备力量的核心,也是国家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国联赛则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主要的自我展示和发展的平台。中超联赛、日本J联赛(以下简称日J联)和韩国K联赛(以下简称韩K联)是亚洲区域最高水平的联赛,联赛中青少年球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三个国家整体足球水平。身高、体重、BMI指数是反应身体形态特征的重要指标,球员出场比赛的时间是体现球员比赛经验的重要量化指标。因此,本文通过以上4个指标对中超、日J联、韩K联中本国籍青少年球员的身体形态和比赛经验两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找出我国与日本、韩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根据联合国《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1995)中规定:青年为15—24岁的年龄组。故本文选取2016年中超联赛、日J联、韩K联382名24岁以下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籍116名、日本籍146名、韩国籍120名。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询亚足联官网、搜达足球网、腾讯网,收集到中、日、韩共382名青年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联赛出场次数、联赛出场累计时间等数据,根据公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得到BMI指数,通过计算[联赛出场累计时间(min)÷出场次数(场)]得出每名球员的场均比赛时间。同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国内相关文献30余篇,为本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数理统计法
本文的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EXCEL和SPSS 19.0软件对以上4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主要运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1.2.3 指标解释
徐跃杰认为比赛经验并不是运动员智力因素的简单集合,实质是运动员对比赛规律性认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比赛经验的丰富取决于运动员对比赛技术、战术规律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技能的精湛程度[1]。本文所研究的比赛经验是以球员场均比赛时间这一指标为体现。
由于三大联赛俱乐部数量的不一致(中超16支、日J联18支、韩K联12支),导致各联赛的球员总人数不一致。表1显示,除去外援人数后,中超共有中国籍球员400名,其中青少年球员117名,占球员总数的29.25%;日J联共有日本籍球员470名,其中青少年球员145名,占球员总数的30.85%;韩K联共有韩国籍球员382名,其中青少年球员118名,占球员总数的30.89%。从百分比结果来看,中超青少年球员比例最低,比日J联和韩K联少了约1.6个百分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我国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储备要落后于日、韩两国。
表1 三大联赛本国籍青少年球员人数统计
身高是反应青少年生长发育尤其是纵向发育水平的常用指标[2]。足球运动中,身材高大的运动员身体的防守面积较大、对抗能力较强,在争抢空中球时占有一定的优势;身材较小的运动员身体灵活、脚下频率快,在启动、变向、摆脱防守等方面比较突出。
表2 中、日、韩青少年球员身体形态和场均比赛时间统计(X±S)
由表2可知,三大联赛里,中国和韩国青少年球员身高均在180cm左右,日本青少年球员则身材偏小,只有176cm。经K—S非参数检验,中、日、韩青少年球员在身高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统计结果说明,在身高方面我国青少年球员并不落后于韩国,比日本有一定的优势。
体重是反应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等综合重量发展变化的指标[2]。在一定程度上,体重较大的足球运动员身体的对抗能力更强。表2显示,我国青少年球员体重为70.99kg,稍落后韩国0.57kg,领先日本3.46kg。就体重这一单方面因素来看,我们青少年球员的身体对抗性并不输给日、韩两国。经检验,在体重方面中、日、韩青少年球员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也是反映人体结实程度的重要指标。足球运动员为了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除了长期的大强度训练外,还应该减少或者控制体重,尤其是体内脂肪水平在理想范围,已取得生物力学上的优势,对于运动员体质水平的控制已经成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表2可知,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球员的BMI指数差距非常小,均在22左右。这也反映出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球员体质上的观念一致,都十分重视注重球员的脂肪量的控制。检验结果也表明,三个国家青少年球员的BMI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球员出场比赛的时间是体现球员比赛经验的重要量化指标。比赛经验能强化青少年球员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和阅读比赛的能力,使其抗压能力更强,能发挥出正常技战术水平。表3显示,中国青少年球员场均比赛时间最少,只有25.13分钟,远少于日本(32.72分钟)和韩国(37.13分钟)。
表3 三大联赛本国青少年球员出场人数比例
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国家青少年球员的场均比赛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表3还可以发现,有过出场经历的青少年球员比例中国最低,只有52.99%,而日本、韩国均在61%以上,超出中国约8%。说明中超联赛对青少年球员的启用频率还不够,对其能力的认可度偏低,也进一步反应我国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同日、韩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6.1 前锋
从位置分工来看,中国青少年前锋运动员平均身高最高,体重也最大。身高达到184.23cm,超出日本10cm以上;体重为74.77kg,也超出日本7kg以上。但从场均比赛时间来看,我国青少年前锋球员时间最少,落后韩国10分钟以上。表明我国青少年前锋身材高大,对抗能力较强,但出场时间较少。同时也反应出我国对青少年前锋的选材上过于单一,应加大选材范围,选拔和培养个子小、速度快、身体灵活的球员对前锋位置进行补充。经检验,中、日、韩青少年前锋球员在身高、体重两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BMI指数和场均比赛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4 青少年前锋球员身体形态和场均比赛时间统计(X±S)
3.6.2 前卫
由表5可知,中国青少年前卫球员的身高、体重和BMI指数均排第二,稍落后于韩国。日本则同中、韩比有一定差距。场均比赛时间方面,日本最高,超过30分钟,韩国次之,中国青少年前卫球员比赛时间相对较少。经检验,中、日、韩青少年前卫球员在身高、体重两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BMI指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场均比赛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5 青少年前卫球员身体形态和场均比赛时间(X±S)
3.6.3 后卫
后卫的主要任务是防守、抢截和阻止对方进攻。罚球区是场上比赛争夺的焦点区域,后卫需要同对方前锋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对抗,因此现代足球运动对后卫的身高和体重都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在空中球的争夺和身体对抗上取得优势。从表6可知,中、日、韩三国的青少年后卫球员身高均在180cm左右,体重也在71kg左右,相差甚微。尤其是在BMI指数的表现上,三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极其微小。检验结果也表明,三个国家青少年后卫球员在身高、体重、BMI指数三个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场均比赛时间方面,日、韩两国相当,都在46分钟以上,而中国只有30.75分钟,同日、韩有一定差距。但从检验结果来看,场均比赛时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青少年后卫球员身体形态和场均比赛时间(X±S)
3.6.4 守门员
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是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比赛用球的制造工艺也更加精湛,踢出的球球速更快,旋转更有力度,使得球在运行过程的轨迹更加飘忽不定。因此,在守门员的选择上绝大多数球队都偏爱身材高大队员。同时,由于守门员位置十分关键,一次精彩的扑救可以挽救一只球队,一个小失误也会葬送一场比赛,就要求守门员具备丰富的比赛经验,从而保证在承受巨大比赛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出自身实力。表7的统计结果显示,中、日、韩青少年守门员身高和体重差异不大,身高均在186cm以上,韩国稍高;体重也均在76kg以上,最高为韩国79.33kg,差距不大。BMI指数方面,三个国家青少年守门员差距很小,都在22.10~22.50范围。检验结果也表明,在身高、体重和BMI指数三个方面中、日、韩青少年守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场均比赛时间来看,三个国家青少年守门员差距明显。中国最少,场均比赛时间只有5.78分钟,其次为日本的12.86分钟,韩国最高,达到了47.83分钟,是中国的8倍以上,是日本的3倍以上。检验结果也表明,在场均比赛时间方面中、日、韩青少年守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7 青少年守门员身体形态和场均比赛时间(X±S)
4.1.1中超、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中,中超联赛本国籍青少年球员比例最低;落后日本、韩国1.6个百分点。
4.1.2 中、日、韩青少年球员的身高和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青少年球员身高和体重同韩国相当,较日本占有一定优势。在BMI指数方面三个国家青少年球员的BMI指数均在22左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1.3 三大联赛中,中超联赛里有过出场经历的青少年球员比例最低,只有52.99%,落后日、韩约8个百分点。场均比赛时间上三个国家青少年球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超联赛青少年球员场均比赛时间最少,只有25.13分钟,远少于日本和韩国。
4.1.4 从位置来看,中国青少年所有位置球员场均比赛时间均最低;前锋球员的身高和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青少年前锋球员身高最高,体重也最大;前卫球员身高和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M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同韩国相当,领先于日本;后卫球员在所有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守门员在场均比赛时间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4.2.1 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应加大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青少年球员能登上中超联赛的大舞台。
4.2.2中超俱乐部应该给与青少年球员更多的信任,尤其是守门员位置,让青少年球员更多上场比赛的机会,累计更多的比赛经验。
4.2.3 加大选材范围,尤其是个小灵活的前锋球员的选拔和培养,以丰富前锋线的配置。
[1] 徐跃杰,常静.运动员篮球运动经验与运动时间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75-79.
[2] 臧秋华.2006年世界杯足球运动员年龄分布及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85-87.
[3] 唐玉成,曾小松.中超和欧洲五大联赛本国球员和外籍球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39-144.
[4] 杨三军,赵伟科,陈效科.五甲联赛与中超联赛优秀球员身体形态、素质的对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5):96-100.
[5] 董莉,沈旭章.欧洲青少年足球宣传模式的研究热点[J].体育科研,2013,34(3):67-70.
[6] 刘波.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2):82-88.
[7] 田剑,赵功炎.2008-2010年中超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97-100.
[8] 张生杰,李元.中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6):82-84.
[9] 朱军凯.中国国家队男子足球运动员位置体能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1):68-75.
[10] 孙文新,候会生.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和目标结构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18-1420.
[11]李春阳,王庆军.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5):1-8+8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ody Shape and Game Experience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Youth Football Players
HUANG Yongzheng,etal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201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共建”项目(GD17XTY11);韶关学院2020年度教学改革项目(SYJY20201240);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GXJK170)。
黄永正(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