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双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举措。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在课后服务模式探索方面的实践研究,解析了当前时代下“双减”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落地。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得知:农村小学创新性开展的课后服务新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同时能有效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教育质量总体性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课后服务活动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推出,意味着学生将从繁多的学科作业和学科培训中脱身出来,投入并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对农村学校来说,课后服务是个新生事物,而提供高质量课后服务更是全新的挑战。就此,针对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问题,本文基于学校是课后服务实施主体的角度,提出注重实际、挖掘潜力、依靠自身独特优势、有效提升服务质量的可操作策略。
二、制约课后服务的因素
“双减”背景下,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尽可能地创新课后服务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指标。
但就现实情况看,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和实施,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城乡差异以及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在许多家长的认知里,仍然认为好的成绩是学生的首要目标、好的学校能推动学生的快速进步,因此会下意识地拒绝由“双减”衍生出的课后服务。同时,从整体教学模式上看,相较于城市学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教学,农村学校也存在着诸多软件和硬件的不便,比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校的基础设施欠缺、基本资源匮乏等。鉴于此,使得“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模式难以在农村学校落地生根开花。
三、如何落实课后服务新模式
1.完善教学方式
党和国家推出“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整体推进,努力确保每个学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高质量人才。
兩年多来,综合当前城乡学校推出的课后教学服务模式,可以明显看出我们已走在为学生减负的道路上:一是作业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改善,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生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变少;二是课后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增多,学生的活动内容日趋多样化;三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得到强化,从严审批培训机构,真正解放学生的课后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随着“双减”的深入,教师在课后服务模式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提升学生关于学习的综合导向,引领学生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持续参与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改变他们对学习的看法,提升对未来发展的诸多理解。总之,课后教学服务模式的完善,应该从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改变着手,要让学生慢慢融入教师的教学节奏中,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有效落实“双减”。
2.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理解、运用十分重要。因为,大部分的课堂知识,难以在课堂上有效消化吸收,想要在学习时更好地投入进去,就需要对所学知识有所储备,才能较好地融入教师的教学节奏中。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练习、复习、巩固等。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确保通过完整的课后服务模式探索,开展一系列对学生的关注举措,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正向思维,端正积极态度,勇于付诸实践,切实推动学生在课后服务模式下的全面成长。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后服务是新生事物。如何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积极性思维,持续在课后服务模式中保持足够的专注力和领悟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关键。对教师来说,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比如故事引入教学、身临其境教学等,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慢慢领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从而找到乐趣、激发灵感并全身心投入。
4.兴趣项目多样化,素质提升有目标
要切实强化学生对课后服务的兴趣,就要尽可能围绕学校的资源创设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让学生在课后服务过程中体验快乐找到追求。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是要把握住学校发展的现实状况,主动落实教育责任,切实优化教学方式。比如,为让学生及家长深刻认识体、美、劳的重要性,教师应按一门课程的标准思考整个专项兴趣班或社团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体育等不同课程特点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进而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双减”任重道远,教师要勇敢怀揣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管何时何地,依据不同学生的状态施予针对性地教育教学,以“千锤百炼出真金”的态度把控细节,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性持续护航,努力践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以实际行动完成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