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小镇的非物质文化开发路径研究

2023-10-09 19:43杨闵敏
美与时代·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开发路径非物质文化修水县

摘  要:非物质文化是非遗小镇建设的核心。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的开发面临着创新意识不充分、文化品牌特色不突出和数字化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等现实问题。通过分析修水县的非物质文化特点,从民间文学、民俗活动、传统戏剧、美术和技艺等内容和特点出发,总结了非物质文化开发的策略,以开发视觉化和符号化的创新形象、文化品牌和文创产品、数字化互动体验展示空间为重点内容,对修水县非遗小镇的开发路径进行探索,并规划未来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江西省非遗小镇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非遗小镇;修水县;开发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路径研究—以修水县‘非遗小镇为例”(YG2021142)研究成果。

一、修水县“非遗小镇”的建设现状

修水县隶属九江市,地处江西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修河发源于此,一河两岸,风光秀丽,拥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共建设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4个,入选江西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修水县文旅资源丰富,已经打造了东浒寨、黄庭坚文旅小镇、修河温泉度假小镇、漫江乡宁红茶基地、宁州水乡等文旅项目,塑造了温泉小镇汤院和双井山谷客舍等民宿品牌,举办了首届国际宁红茶文化艺术节、温泉节、皇菊节等活动,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不断从名人文化到研学旅游进行推广,并以黄庭坚、“陈门五杰”等历史名人和全丰花灯、宁河戏、贡砚、宁红茶、麒祥堂罗盘等为原型开发文创产品和精品旅游项目等。

从2017年开始,江西就计划根据地区的非物质文化状态、特色和价值,建立全省的非遗小镇来保护传承本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民俗、曲艺和舞蹈等文化。通过“非遗小镇+旅游”的发展模式,发挥文化旅游的优势,在景区结合非遗文化,对研学、节庆和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形成了非遗文化的研学基地,在基地开展非遗主题的展示表演和宣传等旅游项目,推动了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2022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17个非遗传承小镇。其中,九江市只有瑞昌市夏畈镇和德安县车桥镇入选,截至2022年,德安县车桥镇被评为省级非遗小镇建设单位,九江瑞昌市的夏畈镇和湖口县的青阳腔戏曲小镇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非遗小镇是一个构建文旅融合的城镇化形态,凸显非物质文化元素特色,促进文化和商业的融合,实现非遗传承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平台[1]。目前,修水县非遗小镇的建设仍在不断规划中,乡镇以积极发展“文旅、城旅和农旅”融合的政策,规划了相关的文旅和度假小镇,并多次组织全丰花灯、宁河戏和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文旅小镇,让游客体验非遗魅力。同时,依托修水贡砚、宁红茶、双井绿茶、修水哨子等制作技艺建立了非遗扶贫合作社和就业工坊,促进就业增收。还成功创建“宁红茶源、诗画小镇”省3A乡村旅游点,打造茶码头、茶市古街、茶文化公园等古镇体验区以及 “一带一路宁红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体验景点,在扩大茶品牌市场影响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游的吸引力。

二、修水县非物质文化开发面临的难题

非物质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生长点,是振兴乡村的“软實力”。修水县的非物质文化十分丰富,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丰花灯、贡砚制作技艺、宁河戏、宁红茶制作技艺等,又有历史名人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传统故事,传统美术修水剪纸、传统小吃修水哨子等(如表1),这些民间的文学、活动、戏剧、美术和技艺都显表出修水县浓厚的民俗特色。

但是,在对于修水县非物质文化开发现状的调研中发现,虽然修水县的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并拥有多处历史文化村落,如“华夏进士第一村”双井村,宁红茶发源地的宁红村,万亩樱桃花的布甲乡,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箔竹村,历史文化名村朱砂村等国家历史古村等,但都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省级非遗小镇,分析原因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开发程度不够,并呈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突出

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手口相传的无形文化,表达的是民间的传统和民俗,蕴藏着传统文化和形成乡土文化的思维方式、原生情感、艺术审美等。但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冲击,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心理、认知和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思维和需求,特别是现代年轻人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需求较低,所以需要结合现代需求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二次创新。目前,就修水县而言,创新特色的意识还是不够突出,缺乏文化符号的个性化体现,仅仅在原有的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而传承,但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以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开发才能够加深人们的印象。

(二)文化品牌特色不突出

修水县虽然开发了特色文旅和度假小镇,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结合周边民居和乡村环境的特色,但是对于江西地区而言,相关类型的文化旅游胜地众多,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经营管理、交通体验、文化体验的项目活动上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这种单一模式会使非遗小镇在江西范围内区别不大,忽视了对于文化差异性的探索,会造成小镇品牌特色的缺失,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无法从整个江西地区脱颖而出,会让游客难以区别,无法形成记忆点,无法形成地区特有的非遗小镇品牌。

(三)数字化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但许多具有乡土特征的非物质文化却在逐渐衰落。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手口和文本传承方式容易产生断层,以及传统方式和现代的认知不能形成有效衔接,现代社会是数字化经济的时代,非物质文化虽然产生于乡土,但是如果只遵循传统而没有与时俱进,将不能和现代社会相适应,逐渐衰落,直到淡出大众视野。

三、修水县非物质文化开发路径

近年来,江西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进行了非遗小镇的建设,不仅开拓了乡村旅游的新方向,带动了地方业态转换,促进了经济发展,还传承发展了非物质文化。根据面临的开发问题,修水县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还需要围绕多样化的方式展开,从开发视觉化、符号化形象、文化品牌和文创产品、数字化互动体验和展示空间等方面展开策略分析,以新时代非物质文化的再生、传播、体验和交互等关键内容,拓展修水县非物质文化的新面貌,力图建立修水县“非遗小镇”开发的新路径。

(一)开发视觉化和符号化的创新形象

求异的设计模式是打造非遗小镇的关键。独特性是创新的前提,会引起游客好奇心理。所以,为了突出非遗小镇的独特性,需要从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中选取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容,并根据非物文化内容的特点进行造型创新,将文字、图形、结构、色彩、材料等以全新的视觉和符号形式进行呈现,让非物质文化获得新的视觉形象,新的视觉符号可以使传统文化呈现新的生命力[3]。例如,修水县名人黄庭坚的传统故事可以用视觉方式在空间进行表达,以符合现代人认知思维模式的方法,结合故事内容中孝廉楷模、家风传承,还有书法和诗歌等组成,提供孝廉文字、家训、毛笔和诗书图形等形象元素,创造名人的卡通形象,与年轻人拉近距离。

符号化和视觉化的设计往往比文字更容易理解和认知,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并且易于推广宣传,比单纯的口头传说更能促进民间传说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又如传统戏剧宁河戏,宁河戏大多是历史故事,从《三国戏》或《宝莲灯》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提取戏曲形象进行创新设计,并结合空间可以通过戏曲、戏剧形象元素设计到文化景墙、公共设施和室内空间中,让人们从空间的视觉形象中更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宁河戏,有利于宁河戏的推广和宣传。

(二)开发文化品牌和文创产品

从瑞昌非遗小镇夏畈镇围绕青铜、剪纸两大品牌元素塑造了“青铜故里”“剪纸之乡”的原乡型文旅品牌,和德安车桥镇以“义门陈”家训的文化品牌,塑造“义”“孝”“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经验中看出,修水县的品牌特色突出程度还不够,人们谈及修水县非物质文化印象更深刻的还是饮食与茶文化,没有打响国家级特色文化品牌。修水县应该加强规划品牌定位和宣传,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全丰花灯和宁河戏为重点,打造修水县“灯彩之乡”“戏曲之乡”的文化品牌,并加大网络平台营销宣传力度。例如2021年曾举办“大美修水·多彩非遗”系列汇演和展演活动就是非常好的举措,充分利用民间艺术演出塑造了活动品牌,增加了当地景区的人流量。就如同“印象”系列品牌一样,“印象大红袍”“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有众多服饰、食品等文创产品,所以,把文化演出做成一个有说服力的品牌,其后衍生品的开发是势在必行的措施[4]。

修水县一旦形成乡镇的文化品牌,可以根据品牌开创乡镇的吉祥物形象,并设计一系列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打破传统的老旧形象,赋予民间文学、传说和戏剧等新的时尚元素,力图通过可触可感的文创产品将“全丰花灯”和“宁河戏”作为人们旅游时带走的文化记忆,加深人们对于修水县的印象,推广修水县非物质文化。但根据调查发现,文创产品也存在众多问题,如外观设计简单粗糙、文化内涵不足等。为了充分利用修水县的非物质文化特色,还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元素之一的修水剪纸,修水剪纸是与当地绣花艺术结合的二维平面艺术,花灯上也有运用,每一个花灯都有一个单独剪纸图案的典故,将修水剪纸的艺术表现手法经过提取、加工和重构,既可以设计出修水县独特的文创品牌LOGO和包装礼盒形象,又可以利用剪纸的特色设计出小型的花灯手工艺品、宁河戏戏曲人物剪影图样的音乐盒等相关文创产品。为了加深游客的印象,可以在文创产品上印上二维码,让游客通过二维码查看到产品的历史文化故事,小段戏曲演出或者产品的来源、制作过程等信息。

(三)开发数字化互动体验展示空间

非遗小镇作为文化空间,是依托當地的非遗艺术、美术、文学、技艺和戏曲等打造的乡镇,改变了传统乡镇特点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旅游模式。这就需要在环境空间中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的地域性和活态性特征。在过去,非物质文化的展示主要以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和演示为主。但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高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数字手段,以数字展厅或者体验馆的空间形式呈现。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将非物质文化以交互体验的模式结合到的展示空间中传播再生,展现修水县非物质文化活态性传承推广的特征。所以,打造非物质文化体验空间的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非物质文化特色景点景观打造,快捷便利的交通和举办数字化非物质文化展览,并邀请非遗传承人举办讲座或沙龙进行学术和技艺的交流,促进非物质文化的智慧文化旅游的发展。如吉安市文陂镇以“非遗+数字灯彩”的形式,将数字体验系统和非遗文化相融合,形成夜晚的非遗灯彩秀,鲤鱼灯、烟花傀儡和剪纸灯彩等吸引了多数游客的注意,以现代数字光影的形式展现了传统文化,实现了与游客的体验互动。

此外,在数字化展示空间中,还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资料库,让参观者自由选择想要了解的非物质文化制作和表演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引入VR等数字技术将非物质文化以互动参与的形式展示给游客。例如将修水县书法家黄庭坚、陈三立,古琴大师查阜西,国画大师陈师曾,史学大师陈寅恪的民间文学和故事转化成数字互动体验的资源,建立相关的展厅空间和体验项目,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产生共鸣和回忆,有效地传播了非物质文化的历史信息。还应该大力推广多样化的数字主题文化活动,将非物质文化放在各平台上进行推广,动员青年设计师进行创意指导,利用“产业+创客+互联网”数字手段展示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连接,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于非物传承的兴趣和学习,既丰富了旅游内涵,又促进了非遗小镇的发展,提升旅游品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设非遗小镇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修水县要想规划好非遗小镇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意识、文化品牌和数字文化资源等问题的探索,从开发新的创新形象,文化品牌、文创产品和数字化互动体验展示空间等路径出发,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的当代价值重建和活态化保护传承。只有通过深挖修水县非物质文化资源,强化个性设计和创新性开发,精确定位地区文化,才能彰显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辨识度,满足新时代要求下非遗小镇开发的市场要求,并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药丽霞,范铮,高雪莲.河北省非遗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12):85-89.

[2]申绍云.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小镇建设路径思——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3):120-122.

[3]姜晓微.黄龙府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J].包装工程,2022(10):275-284.

[4]王旭.活的文化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J].青年文学家,2014(11):160-161.

作者简介:杨闵敏,博士,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开发路径非物质文化修水县
江西修水县三帝殿傩神堂
江西修水县三帝殿傩神及傩案班考述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现代化背景下壮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集群式开发路径研究
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
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标准开发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