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霖
摘要: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顺应当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以及发展需求,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进行科学的决策,确保工作实施的高效性,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近几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环境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把握好各类变动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新时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性,然后探究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大数据审计模式;影响因素
一、引言
十九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出现分离,使得企业股东与管理者间存在信息不符的情况,企业股东需要让管理者定期向自己反映公司实际财务情况、经济状况以及财务变动报表。对于既有企业财务账目,查账业务由此出现,并慢慢的形成了早期审计体系。审计行业诞生的宗旨主要为:明确的查清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与公认会计准则要求是否相满足。同时,审计目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均随着全球经济、世界政治、文化以及产业等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企业内部审计业务逐步完善,但是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新时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性
(一)审计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信息质量
以往传统落后的资料采集与调查方式,不能与当下工作需求相适应。建立数字审计模式,可进一步的促进信息获取质效的有效提高,继而保证数据信息归纳和总结过程中,可以获取具有参考价值的审计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信息获取的及时性,这样一来,可以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提供更有力的参考根据,进而有效的打破基于传统模式的信息孤岛效应。
(二)审计模式的构建,可以规避企业经济损失
针对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展开系统性、全方位的科学审计,及时发现并掌握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践行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的可操控性。与此同时,对每一个环节和操作程序施行严格有效的管控,可以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规避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审计模式的构建,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过去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由于监管力度不足,致使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频繁的发生。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充分的保障信息真实性、公开性和透明性,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不明显
企业发展进程中,内部审计部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进度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及潜在风险问题实行科学、精准评估,可以提高企业风险风控意识。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事前防控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通常仅注重事后审计工作的实施,当然事后审计工作的实施,也可以实现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但是其发挥的监督效用并不充分,有效性不强,无法使问题得到实质性的分析与处理,这样一来,便会导致不可挽回的非必要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人员适应信息化模式能力不足
在中国大部分国企当中,内部审计部门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养老部门,工作人员越来越偏向老龄化,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和新型先进技术接受能力相对偏低。与此同时,国企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认知水平有限,审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侧重财务审计,很少涉及其他专业。尤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引入,更多的国企纷纷实行了财务共享建设模式,故而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他们并不具备非常专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去探索发掘、分析处理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而难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有效融合,同时财务共享平台优势得不到全面性的发挥。
(三)管理层对内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而效益以产销作为龙头,以成本最小为基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属于事后实施,从宏观上来看,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濟、社会效益并不明显。故此,企业管理者往往将审计工作视为例行公事,缺少实际价值,这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地位,话语权不足。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企业审计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业务当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部门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而为企业实现持续稳步发展助力。一个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不是很足,并且持有注册会计师或内部审计师等相关证书的人员少之又少。他们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无法更好地顺应多方利益与要求。另外,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监督检查效用没有充分、全面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构建更谈不上。
(五)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不足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客观性,这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效的一个前提条件。当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构建期间,存在着很明显的审计独立性不足的弊端,具体的体现于企业内部设计机构权限没有加以明确,对于审计机构或者相关负责人的考核一般由被监督对象进行,同时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缺少重视程度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
(六)审计管控制度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管控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彻底的打破以往传统落后的工作理念,实现审计风险的高效预控。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很多企业审计管控制度并不完善,他们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关审计制度,有的甚至直接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还有的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的修正审计制度,致使内部审计无法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七)内审成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一些单位对审计结果和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审计问题与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相比无关紧要,问题整改采取选择性整改、应付式整改、机械式整改,存在前瞻性措施不够有力、责任未落实到人、进程偏慢、不全面整改和未彻底整改的情况;有的单位对审计意见的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整改存在偏差;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任务繁重,现场审计和后续整改全面兼顾压力较大;相关职能部門协同整改配合不够,一些问题涉及到机关职能部门,但有的部门认为审计整改就是内审部门的事情,对被审单位的帮助指导作用发挥不好。
四、新时代背景下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全面发挥纪检监察效用,提高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要想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价值和效应的充分、全面发挥,企业必须对此项工作的重点加以明确。正式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之前,相关人员需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战略目标及风险防控的核心领域,明确审计重点工作内容,保障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职责能够切实的落实,促进纪检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相互协作,全面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
一方面,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促进彼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后期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共同推动企业审计发展进程。构建信息交换制度,审计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将发现的问题与其他监督部门共享,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做好审计部门与财务部、纪检部门等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协通;确保专项协同,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进行专业审计业务期间,向其他监督部门征询意见,或要求其为自身提供有关数据信息,同时设立联合检查组,或者建立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协作开展审计项目,优势互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派遣专门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前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审计业务的开展,充分利用二者优势,加强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威慑,提升问题处理效率,保证审计工作实施质量。另外,这两个部门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互帮互助,互不干扰,以免影响各自工作实施成效。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可以对审计和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目前,互联网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各行业领域逐渐趋于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使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也潜藏着数据信息传输、存储泄漏与丢失的风险问题。若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信息数据出现泄漏或者丢失,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利益影响。因此,要想保证数据安全性、精准性,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对此,企业有关技术部门需定期对软硬件进行升级与维护,并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知识技术的培训学习,以提高审计工作者的企业网络风险评估能力。
(三)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加强重视
企业发展中,很多高层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审计部门缺少重视,进而影响审计部门在企业组织当中的潜在地位,削弱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企业对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及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着审计监督效用能否充分的发挥。基于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下,需要根据战略规划,按照有关专业委员会,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合规与审计委员会等,进一步优化提升董事会业务开展质量和效率。要想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其部门负责人可以由董事会影响力较大领导进行任免,落实内部审计机构和董事会沟通机制,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具体的工作实况。现阶段,在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由企业董事长负责审计工作的基本管理实践,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进而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发挥了良好的促进效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会计、出纳岗位调入,专业比较单一,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更少,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使内部审计不能满足管理层的期望和需求。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家,还需要大量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包括内部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审计专家。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外部引进、内部业务培训、参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等措施,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素质。
(五)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发展中,独立性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要求和原则。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一般会受其他部门等各类因素的干扰与影响,所以必须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组织职能配置方面,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素,如人员分配、领导管理、沟通机制以及工作环境等,为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建立执行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比如可以让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企业董事会报告,提高其在企业的地位,构建工作条件、人员配置和制度规范化管理系统,进而全面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六)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管控制度
企业要充分考量财产收支、业绩考核和人员配置等多个因素,明确规定企业业务实施质量、财政性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核心内容,加强审计管控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切实践行,进而有效的规范企业审计管控过程中推脱责任的情况。
首先,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因为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不要照搬其他企业的,也不要仅仅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制度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审计制度。另外,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在发生改变,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大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企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来不断修订审计制度,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要构建完善审计项目质量制度。制定审计项目质量评估方法,明确评估标准,把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成效与福利待遇和晋升挂钩,促使其享受审计结果带来的优越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七)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多渠道扩大审计影响力
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宏观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注重从政策、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将审计发现的重点、突出问题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上报给企业领导层,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有力推动审计成果的转化。实行审计问题整改清单销号管理,明确整改责任,完善、改进跟踪督导检查制度,创建合理的审计整改台账,对账销号实行规范的管理,同步开展审计整改工作“回头看”,严防虚假整改。实行审计整改专题会议制度,对审计整改问题,召开企业领导层整改业务会,逐一审核过关。将审计整改责任严格落实到人,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以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彻底整改。将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企业目标绩效考核,并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企业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与奖惩挂钩。
五、结束语
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要想高效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预期的目标,需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分析,并提前制定计划,同时建立一个完整可靠的内部审计体系,基于经济快速发展视域下的企业具体发展状况,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实施质效,提高内部审计监管力度。加强审计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审计队伍,推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杰.对当前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几点认识[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 (06):46-51.
[2]杨敏.企业审计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0 (12):60-61.
[3]张珂.新时期企业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24):
156-157.
[4]陈杰.企业审计风险及规避方法的分析[J].中国市场,2020 (32):143-144.
[5]王喜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研究[J].商讯,2020 (3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