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龙针刺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研究*

2023-10-09 04:09李海燕王继平
光明中医 2023年17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疱疹

彭 博 李海燕 邓 淦 王继平

带状疱疹是一种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较为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典型的症状为单侧多发的簇状水疱,患者呈现出带状感染趋势。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后造成皮肤组织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全身痛症,从而产生强烈的疼痛感[1]。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皮疹消退后体内容易潜伏病毒,一旦患者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现代医学常使用抗病毒、镇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来治疗带状疱疹,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大、易遗留后遗症[2]。因此,针对此病探求更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范畴,中医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截龙针刺法是笔者在传统针灸疗法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疗法,该法改良自金针大师王乐亭先生创立“除菀截龙法”,疱疹最开始出现的部位称为“龙头”,疱疹延伸的末端为“龙尾”,疱疹发作的条状带为“龙身”,截龙针刺法是在疱疹的起始端、条状带及末端依次进行毫针针刺的一种针刺方法。本研究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使用截龙针刺法联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万载县中医院和万载县人民医院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33例、男性27例。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30例和治疗组(针刺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7~78岁,平均(65.97±9.41)岁;平均病程(9.93±1.70)d;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9~79岁,平均(64.33±8.89)岁;平均病程(9.89±1.64)d。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病程、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及《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4]中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为依据。

1.3 纳入标准①满足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14 d;③患者年龄30~80岁;④疼痛强度评分(PPI)≥5分、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⑤患者知情且自愿接受本研究的相关治疗。

1.4 方法针刺组(治疗组):①在疱疹的起始端、条状带及末端依次进行毫针针刺,每日1 次,每次留针30 min,治疗时间为10 d。②配合口服阿昔洛韦片(国药准字 H20056584,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每天4次,每次0.8 g,治疗时间为5 d。西药组(对照组):使用止痛、营养神经、抗病毒类等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用药如下: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昔洛韦(国药准字 H20033888,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5 g/支),每日 1次,每次 0.5 g,治疗时间为10 d;口服腺苷钴胺片(国药准字 H13021027,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0.25 mg×36片),每日3次,每次 0.5 mg,治疗时间为10 d。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准字 H19991402,四川华新制药有限公司,0.1 g×12片),每日2次,每次 0.1 g,治疗时间为10 d。

1.5 观察指标分别对2组患者在连续治疗10 d后,使用临床疗效、改良Scorad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等评定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3个月随访期内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复发情况,进一步计算复发率。①VAS评分:使用专业的一面标有10个刻度的VAS评分卡进行评价,两端分别是0分(无痛)和10分(剧烈疼痛),要求患者根据所感受的疼痛强度在对应的标尺位置进行标记,得到的数字即为VAS评分。②PPI评分:由医生评价即时患者周身的总体疼痛程度,即0~5分共6级疼痛强度:0分代表无痛,5分代表不可忍受的剧烈疼痛,分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皮损程度评分(改良Scorad评分)[5]:对患者进行下列症状/体征的评分:红斑、瘙痒、水疱/丘疹、渗出/结痂,每项最高分值为3分,分值越大代表程度越重,最后对4项评分进行汇总。④并发症复发率:随访2组患者3个月后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一步计算该病的复发率。

1.6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判断标准对2组进行疗效评价。基本痊愈:治疗后皮肤疼痛基本或完全消失,皮肤无感觉异常,皮肤疱疹全部或者基本消失,可留有暂时的色素沉着;显效:皮肤仅有微弱痛感,局部无明显感觉异常,皮肤疱疹明显缓解,皮损结痂;有效:皮肤疼痛程度减轻,疱疹数量减少;无效:疼痛程度未见缓解,疱疹数量减少不明显或增加[7]。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VAS评分 PPI评分和改良Scorad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PPI评分和改良Scora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PPI评分和改良Scora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的3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VAS评分 PPI评分和改良Scorad评分比较 (分,

2.3 并发症复发率治疗结束3个月后,回访复发情况。治疗组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复发率为6.7%(2/30)。对照组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复发率为20%(6/3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性自发性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粟米到黄豆大小簇集成群而不融合的水疱,形如带状排布的小串珠,周围红晕,在一处或多处聚集,水疱群落间的皮肤无异常。疱疹好发于背部、胸胁、腰部、腹部或头面部,大多数沿单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一般不越过躯体中线。5~10 d后疱疹结痂干燥,皮损脱落后可出现短暂性淡红色的色素沉着或者色素斑,痊愈后通常不留瘢痕。疱疹局部疼痛明显,有的患者疼痛范围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8]。带状疱疹急性期最难以忍受的症状是神经痛,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得当、治疗不完全、疼痛剧烈、免疫力差、疱疹严重等情况均容易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也是带状疱疹患者最高发的并发症。《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9]指出,9%~34% 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 65%会发生后遗神经痛,70岁及以上患者则可达75%。带状疱疹性疼痛是影响此类患者睡眠、情绪、工作与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进行早期干预,最大程度减轻疼痛及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前提。

目前西医学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大多以止痛、抗病毒和营养神经为原则。因水痘-疱疹病毒是诱发带状疱疹发作的基础,故在治疗上需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疱疹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抗病毒治疗具有时限性,普遍认为疱疹形成24~72 h是抗病毒药物的最佳使用时机[9],抗病毒药物进入感染疱疹病毒的细胞后,作用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激酶或细胞激酶,干扰或抑制裂解期病毒 DNA 的合成,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感染程度和细胞毒性,进一步促进疱疹结痂,降低出现新病灶的几率,达到治疗目的[10,11],但抗病毒药物在患者病程超过7 d后已无明显作用。除了抗病毒治疗外,还应予患者镇痛治疗,常用的药物为双氯芬酸钠、普瑞巴林、曲马多等[12],但长期使用存在药物滥用、药效抵抗及成瘾性的问题。使用甲钴胺、腺苷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营养神经类药物可协助修复受损的神经,但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升整体临床效果。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病变神经的炎性反应,降低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降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但糖皮质激素容易使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因此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目前仍有争议[13]。

带状疱疹隶属中医学 “蜘蛛疮、蛇串疮、缠腰火丹”的范畴,此病的病机特点是湿热搏结、肝火蕴蒸、壅滞肌肤、外感而发。情志失宜,忧思恼怒,肝气失调,郁而化火,火邪外达,熏蒸肌肤,湿热蕴蒸肌肤则发疱疹,血分热毒壅盛则发红斑;湿热阻滞于经络,经络不通则痛;体弱年老患者,常因肝旺血虚,素体虚弱,湿热毒盛,气血瘀滞,而致病后剧烈疼痛且遗留疼痛时间较长[14-16]。针灸对带状疱疹急性期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针灸治疗包括毫针针刺、火针、围针刺、夹脊电针、刺络拔罐等多种方法[17-19],具有疏经通络、调和阴阳、清热泻实、扶正祛邪、活血行气、排毒除湿、温经散寒等功效。截龙针刺法改良自金针大师王乐亭先生创立“除菀截龙法”,因带状疱疹呈条带状分布,如龙蛇状,故称截龙针刺法,疱疹最开始出现的部位称为“龙头”,疱疹延伸的末端为“龙尾”,疱疹发作的条状带为“龙身”,针刺时在疱疹的起始端、条状带及末端依次进行毫针针刺,直指要害局部,使“龙”无以遁形,难以潜伏。本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清热泻实、祛邪排毒等作用,笔者临床中应用多年,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截龙针刺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P<0.05),疼痛相关评分(VAS、PPI评分)和皮损程度评分(改良Scorad评分)均低于常规西药治疗(P<0.05)。表明本联合疗法能明显改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疾病疼痛和生活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相关西药的使用,减小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本联合疗法具有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经济方便、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