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北京精智互动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
装配装修的特点是将预制构件统一运往现场并安装,具有信息化协同、标准化设计等特点,既能够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解决资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 自2016 年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先后颁布多个文件,要求在装配式装修项目中应用新技术,以强化质量管理能力,降低施工成本。 现阶段,我国对建筑装配式装修的研究多集中于施工质量管理及BIM 技术在装配式装修中的应用价值方面。 本文以前期设计与施工阶段为切入点, 对BIM技术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从而获得可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的全新施工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BIM 是工程信息、全生命周期的集合,通常贯穿工程设计到退役的全过程。 近几年,BIM 已在建筑领域得到普及,在前期设计阶段, 施工方可利用BIM 技术对构件进行模拟安装,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施工期间可根据项目情况研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管理目标。 技术人员可借助计算机、BIM 开发管理平台,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加快施工速度[1]。
建筑装配装修所涉及内容较多, 对成本进行管理的难度极大, 常规做法往往无法保证核算正确, 增加资金风险发生率。 引入BIM 技术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式,生成与项目情况相符的资金曲线,对各环节预期成本进行可视化展示, 确保施工方可对资金使用情况具有系统且准确的了解,有效规避资金风险,为项目经济性提供有力保障。
以往,项目方均要先对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再确定装修方案并完成装修, 各单位独立施工, 极易出现碰撞或其他问题,导致工程返工。 引入BIM 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协同建模、可视化设计的方式,使各部门成为一个整体,由此而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设计阶段。 基于BIM 建立三维模型并模拟施工现场场景,可以为比选方案、优化设计等工作提供便利。 其二,将BIM 用于装配装修,还能够提高安装施工效率及安全性,确保项目如期竣工。
项目为上海某展馆装配式装修,装修对象为2 个小展馆、5 个大展馆,项目具有施工难度大、工期紧、要求高等特点。 为确保装配式构件重复利用, 客户要求项目基层及装饰面实现可装卸、可更换、可运输。 鉴于此,施工方决定引入BIM 技术,在BIM 技术的辅助下高效开展数字化测量、 方案比选工作。当前,项目已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施工质量及效果均可满足客户要求。
前期准备阶段, 施工人员选择利用移动扫描仪对建筑结构进行扫描, 该扫描仪单位时间内的扫描效率明显高于站点扫描仪,通常仅需2 h 即可对约1 500 m2的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2]。 随后,汇总扫描所得到的点云数据,通过去噪、拼接等方式形成相应模型,为加工构件等工作提供精准、翔实的参考数据。 以逆向建模所得到模型、设计图纸为依据,对建筑进行施工,实现装配式装修。 项目竣工后由专业人员对比竣工模型、点云模型,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偏差,若偏差值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告知施工方, 由施工方委派技术人员对结构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解决。 与现场测量相比,数字化测量可使测量速度、精度大幅提升,为后续加工预制构件、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4.2.1 隔墙设计
建筑采用装配式隔墙系统,包括穿孔木纹铝板、隔墙板块和移动隔断3 部分,主要负责分割内部各功能区域。 其中,板块规格为1 500 mm×10 000 mm。 在前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分别在结构底部、中部和顶部设置1 道钢梁,以便后续隔墙板块安装施工,如图1 所示。
图1 建筑钢结构模型
作为集成板块设计的重要一环, 墙面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最终效果。 在本项目中,施工方计划以隔墙基层板块为载体,在其上方安装由轻钢龙骨和钢架组成的框架、火克板及岩棉,形成兼具隔烟防火和隔声吸声功能的组合板块,该板块具有装卸难度小、结构可靠稳定、反复利用等优势。 吊装施工结束后, 由施工人员利用螺栓对该板块和结构梁进行固定,随后,基于BIM 技术对该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确保该系统的防火性能及隔声效果满足客户要求。 考虑到基层板块以标准板块为主,施工方决定与工厂合作,由工厂提前按照设计方案标明的参数加工标准块,待标准块入场,由施工人员直接进行安装,在保证安装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速度,使项目更具经济性。
4.2.2 吊顶设计
展馆吊顶分为弧形铝方通、弧形铝板两部分。 在前期准备阶段,设计人员利用既有软件进行建模,通过比选确定施工方案。 通过工业化加工使转换钢架、吊杆及铝方通成为整体,将其运送至施工区域,由现场人员操作起吊设备进行吊装。
4.2.3 节点设计
BIM 能够自动生成并输出节点图, 确保细节做法等信息得到直接展示,而常规图纸并不具备该功能,极易出现做法不完善、缺少细节等情况,导致施工难度大幅提高。 本项目性质较特殊, 展会结束后需快速拆除场馆并将装饰面板统一存储于指定区域, 确保日后举办同规模展会时可直接利用装饰面板搭建场馆。 因此,设计拆除节点时既要考虑首次安装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二次安装效果。 具体工作流程为:第一步,按由上到下的顺序拆除装饰面板;第二步,确定可重复利用的面板并编号,将损坏部位标记在对应模型上,为后期加工提供参考;第三步,对螺栓和其他零配件进行报废处理。
4.2.4 结构设计
项目施工方依托BIM 技术对钢结构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为绘制图纸提供便利,进而大幅加快安装速度。 具体做法:建立外表皮模型,通过逆向推导的方式获得结构模型;对上述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由计算机按照预设指令模拟空间布设效果;分析结构匹配程度,调整相关参数,确定最终方案。
4.2.5 安装设计
论证方案时,施工方可借助BIM 技术评估不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比数据与模拟分析,确定最终方案。 以面板安装为例,设计方提供以下安装方案。
1)在钢架外侧搭设转换层,对接头进行转换。 该方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但存在用钢量大、工期长等问题,故淘汰。
2)直接用螺栓固定连接件。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施工速度快、难度小,但工作量大、处理局部构件难度大、可供调节的余量相对较小,故淘汰。
3)利用通长杆件进行连接。 该方案施工难度小且成本可控,与本项目要求相符,最终决定采纳此方案。
4.3.1 模拟施工
1)常规施工交底做法。 在前期准备阶段,由技术人员组织施工人员,结合技术方案、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该做法易流于形式,导致交底效果不理想。
2)模拟施工可确保施工方及时发现设计方案所存在不足并加以解决,降低项目返工的可能性;直观展示安装后板件配色、材质与周围环境的契合程度;实现可视化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安装步骤、工艺和注意事项具有更深刻的印象,为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在本项目中, 为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安装方案所存在的漏洞,故基于BIM 技术对施工过程、工艺进行模拟,具体做法为:以技术资料、设计图纸为依据,建立相应模型,并结合项目情况确定模型材质, 通过VR 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立体演示重点区域(见图2)、复杂区域的工艺和施工全过程[3]。
图2 装饰面板模拟安装
4.3.2 确定施工器材
装配式装修项目具有安装难度低、标准化水平高等优点,为保证其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施工方需提前结合项目情况及施工需求,对施工器材进行配置。 在本项目中,建筑西侧墙体安装的木纹墙面尺寸约为2 000 mm×10 000 mm,面板整体厚约2 mm,对其进行运输、安装的难度较大。为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施工方决定购入半自动机器人(见图3),由专业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编写相应控制程序, 将编程与BIM 定位相结合,对面板进行自动安装。 机器人底部装有机械轮,可将机械轮转向力实时转换成分力,使万向移动的设想成为现实。 该机器人的安装精度可精确到mm,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要求。
图3 半自动机器人
4.3.3 进行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强调以BIM 技术为依据, 结合施工效率、施工量,对施工所需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应的管理表格,确保施工成本、进度等数据均能实现可视化展示。 本项目依托BIM 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以确保BIM 模型、施工成本和进度等要素均能得到实时且精准的管理。
现阶段,BIM 已在诸多领域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将其用于装配式装修施工是大势所趋。 本文分析建筑装配式装修中BIM 的运用策略, 施工方在BIM 技术的协助下做好模拟施工、施工器材选择与数字化管理等工作,可有效提升项目施工进度,使装配装修工程施工效果达到预期。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IM 技术对建筑进行装配式装修施工,不仅能提高施工管理的有效性,还能降低施工成本。
未来,有关人员应深入分析BIM 技术的应用价值,结合项目装修施工情况,选择适宜的装修方案,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