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贵芳,蔡玉英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受众广,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而言的,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开设的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课外英语活动。它既是英语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又是对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补充。高职公共英语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尤为重要。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
随着国内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职英语的育人作用,使价值塑造寓于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之中。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科学合理地开发英语第二课堂势在必行。同时,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理应承担起课程思政实施的任务。在中国知网上以“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为主题进行搜索,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类: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第二课堂探索、基于某一理论的英语第二课堂探索、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探索。开展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探索是探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运作机制及具体实现路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2];在开展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课程思政育人生活化研究过程要将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打通课内外教学衔接的壁垒,增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新时代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大学生人才[3]。但总体来说,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探究较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管理和规范的评价体系,实施路径有待进一步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4]。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英语不仅是语言工具,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利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公共英语受众广,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恐惧英语,即使想学,也没有信心学好,焦虑情绪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创设英语校园文化,搭建网络英语平台,开展特色英语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既可以弥补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缓解焦虑,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同时,深入贯彻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梳理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从高职公共英语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将语言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语言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对于巩固第一课堂思政教育成果、拓展课程思政实施载体、强化实施效果有着重要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公共英语分两学期开设,共120学时,大班授课,每个教学班人数约100人。公共英语面临大班教学、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挑战,但学生动手能力强,热爱课外活动。研究组通过问卷调查,调研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开设现状与困境,结合校情、学情,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强化过程管理为保障,营造良好英语学风,积极开展课程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改革。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共建、全员育人,建立“院团委、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英语社团、班级英语学习小组”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制定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创设英语校园文化,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升语言育人成效。
第一,强化组织育人。发挥院团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保证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第二,强化教师育人。成立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定期组织集体交流研讨,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学习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在活动开展中,坚持导向性原则,指导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将语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育人润物细无声。
第三,强化社团育人。英语社团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依据自身兴趣爱好,结合学校提供的硬件资源,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按照学校相关章程,自主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的学生组织[5]。英语社团作为学校英语学习的核心社团,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先锋榜样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在现有社团基础上,组建英文戏剧社团、英文演讲社团、英文写作社团等,各英语社团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结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在制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时,坚持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基础,所选实践项目切实可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强化朋辈育人。组建班级英语学习小组,英语小组每组成员6~8人,组长1人,组长与组员之间可双向选择,缩短英语学习小组间的“磨合”,组内高效合作、组间良性竞争,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朋辈帮扶。
高职学生语言输入量不够,英语交际能力不足,鉴于此,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在英语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机会,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分层次、分专业、分阶段,递进式、浸润式、体验式地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第一,结合“学风建设、英语风采”主题,落实英语核心素养。以英语学风建设为重点,开展英语风采秀,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爱好,选择相应难度的主题活动,如“朗朗读书声”英语晨读、英语影视欣赏、英语趣配音、英语角等,夯实英语基本功,融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一体。
第二,结合“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主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行为特征等,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发展需求,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校内网络新媒体矩阵,引导师生弘扬网络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党史知识英文词汇竞赛”“讲好中国故事礼赞二十大”英文演讲、“喜迎二十大双语金句我来诵”等英语模块,拓展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空间,注重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维度的发展,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三,结合“职教铸梦、匠心铸魂”主题,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各二级院、专业特点,一院一“品”。比如,智能智造学院开展“大国工匠”英文秀,注重专业素养、英语课程知识点与思政要素的融合,弘扬榜样力量、工匠精神;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我的中国芯”英文秀,重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传媒影视学院结合单元教学主题AmazingChina,开展“中国这十年”英文策划大赛,用短视频、微电影讲述中国故事,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平台传播中国文化,助力媒体人履行职业责任和担当;商学院结合校企合作企业案例,开展英文直播大赛、“出彩职业人”英文面试大赛,融入行业领军人物、身边优秀典型等元素;教育与管理学院开展“师说”系列英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能够“明德”“知善”,不仅追求外在的成功,更要德行兼备,不断提升、超越自我。通过英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产业发展、优秀企业家成就作为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职业,提升职业道德。
第四,结合“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主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体验式英文活动,如“品味经典”“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英文实践活动;开展浸润式、体验式英文红色故事分享活动,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把红色历史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尝试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并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方式,组织参观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展览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场所,以沉浸式的体验将爱国主义精神、抗疫精神、红船精神等寓教于游;重温红色历史,解读红色故事,领会红色精神,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学有所“惑”到学有所“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五,结合“携手筑梦、爱心行动”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正气、树榜样、树典型,组建英语志愿服务队,师生共同参与,开展英语学习公益咨询、国际会议志愿服务、翻译服务等志愿活动。如结合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融合第一课堂“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话题,开展英文环保志愿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Community Service”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通过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类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强化价值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评价标准,优化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第一,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根据活动种类、等级、参与方式的不同,设定“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积分,对学生参与过程和成果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给予相应积分。参加各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省级及以上每次记3分,校级每次记2分,院级每次1分,每学期必须达到10个学分。在英语第二课堂管理中,可开展纪律管理、秩序管理和场地卫生管理教育,开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强化纪律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各二级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并参照相关积分,在学生各类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工作中将学生成长积分纳入相关评测体系。
第二,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要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种社团活动中,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年按实际指导次数核定工作量,一次指导(不少于45分钟)按1个课时认定工作量。社团指导的工作量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职称评审。
第三,公共英语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英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英语第二课堂实践项目成绩纳入公共英语课程总评成绩,占比10%。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要组织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班级特点和学生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公正客观地对学生提交的项目成果予以评定。同时,各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表现,针对学生实践项目成果中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指导。加强诚信意识教育,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加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认真完成实践项目,按时提交项目成果,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搭便车等行为。学生所提交的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材料及音视频资料,任课教师要做好整理、归档和保存。
本研究规范了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管理,让英语鲜活起来,让更多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提升其职业素养,增强了课程育人成效。高职院校可以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将研究成果全面覆盖到学校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还可提炼课程思政成效好、反响佳的高职公共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学校其他课程及同类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