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永仙,李 晋
(1.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统战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在统战工作中具有高度的战略地位。高校统战文化是广大高校青年及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相关、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和统战环境,既发扬“尊重、理解、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统战精神,又遵循新时代发展规律,顺应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要求。习近平新时代对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以文化传承凝聚文化共识、以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化育人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五个是”的新时代内容。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略指明了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走文化传承、发展、创新道路,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任务,“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这一新时代内涵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也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有利环境,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及文化育人的目标。
高校统战在凝聚青年思想、团结民主党派及党外知识群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同心圆论”,要包容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不同认识和意见,帮助统战对象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个人价值,画好扩大同心圆,为新时代统战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首先,要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统战文化的灵魂,在新时代推进统战文化建构,以“和合文化”为依托[2]。其次,从文化哲学理论体系研究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意义、面临问题、采取的策略等方面。文化认同和文化协同创新在整合高校统战理念认知、调节高校统战队伍的利益冲突、推动高校统战工作思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3-4]。最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统战文化工作中的应用[5],以高校统一战线文化传播和辐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统战文化工作依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思路[7-9]。兼顾育人功能的地方高校统战文化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10],开展全媒体和大数据时代高校统战文化工作的创新,拓展高校统战文化的新路径。
文化育人很大程度上指文化意识培养,是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知过程,具有道德、审美和生命提升意义[11],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内涵式发展[12],有利于学科素养、综合素质、个人修养的提升和思想认同,推进当代教育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对外输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融合发展[13],也有利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现阶段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主体客体化、文化育人机制体系不完善、途径局限等。近年来,教育部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纳入高校教学中,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以及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9个坚持”重要论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在文化育人过程中,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多主体的积极作用。其中,党政团体包括高校统战组织的主体参与为学生增强政治意识,培养责任心起到了引领作用。树立文化兴校,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创新育人载体,指导学生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对比分析,对增强青年学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塑造高尚品德、锻炼提升个人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高校文化育人承载着价值引领、规范约束、凝心聚力和能力提升等功能,与统战文化建设的时代性相辅相成,形成持久良性循环。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于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纵深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形成专业和资源合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作为文化育人阵地,在新格局、新媒体、新教学理念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好声音更好走向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的内涵统一性及多维共建性体现了协同发展的时代理据。
基于育人视阈的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统一:一是“化人和人化”的辩证统一;二是“大文化和大统战”的循序统一;三是“传播和传递”的相融相通。
1.高校作为统战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利于“化人和人化”的辩证统一
“化人”是指统战工作通过文化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以及主观世界的改造,让统战对象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与统战对象达成政治共识、文化共识。化人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既有显性的宣传,也有隐性的教化,充分遵从人的社会心理,顺应人的情感需求。“人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体,发挥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共享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化人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统战目标,人化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是文化建设的初心使命。实现高校统战“化人”目标,首先要了解统战对象的特征和需求,其次化人路径要顺应高校教学科研高地特征。
2.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利于“大文化和大统战”的循序统一
文化是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的基石,“大文化”在宏观上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韧不拔的革命文化以及兴国强国的发展文化,微观上涵盖了政党文化的认同、区域文化的认可以及群体文化的挖掘。通过对“大文化”的文化认同,实现“大统战”格局是高校统战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增进文化认同,首先,要在高校中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共识,让统战对象发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的新活力和新内涵,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新魅力和时代风采。其次,善于发现区域文化精华,利于汇聚人心,培养家国情怀,为区域经济建设作贡献。另外,专业文化建设也是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文化与统战文化结合有利于培养“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神。高校青年学生来自于各个省份,从家乡非遗文化、革命文化、城市农村建设文化挖掘中汇集成主题文化,有利于“大统战”的实现。在发现、创新文化过程中会自觉运用文化力量,多元中求共存、差异中求融通,让中华文化和统一战线各党派、各阶层人民、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等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夯实统战文化基础,创新统战文化内涵。
3.高校作为统战文化宣传的优质平台,可实现“传播和传递”的相融相通
宣传是统战文化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传播路径的多样化、多元化和多维化将静态的统战文化文本上传至网络,提升高校统战部门抓取信息、分析数据、发现契机的宣传效率。统战文化不再是单向对外传达资讯和统战理论,而是变为双向沟通,满足统战对象亲近化的互动需求。随着自媒体、融媒体以及“互联网+”形式的多样化,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统战文化趋向于“多向”传播,从形式、语态、称谓上激发调动统战对象的注意力和参与性。高校统战对象的技术能力保障了文化宣传的多元需求,其年轻化更新了统战思维链条,弥合多向交流缝隙。
新时代统战文化建设的时代必要性决定了其与高校文化育人协同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应然性,存在共建互生、同向同行的协同发展关系,体现了高校统战政策中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高校统战文化和育人文化语境的相似性、统战对象和育人对象的同群体性、统战原则和育人目标的同向性为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统战文化和文化育人的内涵理念为协同发展提供相同语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高校统一战线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多年来指导统战工作的“合和”“和而不同”“同心圆”思维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精华产品、举办多样性活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与高校铸魂育人,以思想导向、人格塑造、道德约束为主要内容的育人理念相一致。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校应结合统战文化建设内涵,明确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凸显文化的价值和积极功能,强化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同理,高校专业人才队伍、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统战工作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强调整体设计和系统构建,这离不开包括统战建设在内的党政文化建设支持。从统战文化的三个结构层次,即物质性精神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方式以及文化观念入手,融合高校育人环境、专业教育、科研创新以及社会服务,宣传优秀文化、创造时代文化、缔造精品文化、形成校园统战文化育人新风气。固定独特的统战文化内涵存在地域、时间、领域差异性,具体到高校,可以从办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汇聚师生力量、引导师生言行、拓展自我发展空间,实现“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2.高校统战对象和文化育人主体的重叠性为协同发展提供条件
统一战线的巩固和维护需要文化的力量,文化建设为统战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继而推动统战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对象呈现既广又专的特点,数量多、来源广、素质高、业务精。高级知识分子和专职教师在统战成员中占据半数,他们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指出“要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首先,身先示范增强高校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凝聚智慧力量,激发广大师生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其次,立德树人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确保文化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目标。
3.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原则和文化育人目标的同向性为协同发展提供动力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遵循党的领导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教学科研为中心原则。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要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这就要求统战文化基于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结合高校工作特色观大势、顾大局、谋长远。“以人为本”既体现了“化人和人化”统战文化原则,也是“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高等教育宗旨,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塑造思想道德、培养合作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要略。作为教学科研高地,高校统战文化建社的生命力和核心价值体现在围绕教学科研开展的育人和社会服务项目上。对内实现思政专业一体化建设,从育人机制、理念、交流平台、组织研究、提升水平、强化队伍、拓展资源上将思想引领与教研发展相结合;对外实现基地创新、科创融合、技术扶贫、地区振兴等文化价值。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要以导向为魂、宣传为要、平台为基、技能为根。高校文化育人是协同多个文化育人主题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有效衔接、整合资源、与时俱进、紧跟潮流。从党政、教育管理、教材设计、教学构思、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主要体现在育人平台的协调性、活动实践的丰富性、媒体宣传的多维性。具体而言,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高校是一个相对完整但与社会保持良好沟通的组织机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成员构成特征,高校的育人社会职责决定了统战文化中思想舆论正向引导的重要性,具有思想和舆论导向、凝心聚力、理念整合、道德行为规范等功能。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实际工作,从教育、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认清“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兴国必先兴师,青年学子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要义。在高校中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体现统战文化的“和文化”,打造有亮度的物质环境、有高度的思想环境、有温度的人文环境、有深度的学术环境。结合政治形式要求和高校特色,定期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政治思想主题活动、沉浸式课堂、统战大讲堂、统战论坛等校园活动,建立“统战共同体和专业学习共同体”相融合的师生校园共同体;跨校区、跨专业、跨省建立统战虚拟教研室、虚拟工作坊、红色交流基地、统战校园大讲堂等交流平台和组织活动,提升统战意识,丰富精神生活。
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宣传。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坚持党的领导、突出主流宣传、净化网络环境、强化宣传力度、凝聚共识思想、汇聚文化力量是实现统战文化及高校育人“化人”目标的保障。善于发现新媒体时代统战文化建设出现的新特点和应对的新举措,反对西方“文化殖民”,发现网络隐蔽性给高校学子思想上带来的文化侵蚀,面对多元化的思想价值理念,从单项传递到双向“对话”再到多向“协商”,组织线上线下各种论坛,更新媒体手段,扩大信息覆盖范围,增加统战文化信息库的数量、形式及文本种类,提高统战成员兴趣,吸引更多的统战对象加入文化建设队伍中来。
统战文化建设从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观念入手,集中高校管理、科研、教学、实践优势,发现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全息、全员、全程、全效”统战建设和育人新格局。搭建创新统战文化网络平台,丰富文化传播语料库,构建全新的话语体系,突破刻板语态。筑牢同心共识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新时期人本文化,构造创新网络文化突出高校统战中的“和合”文化建设。首先,围绕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搭建正面宣传和信息输出平台;其次,结合高校定位和实际情况,建立舆情检测反馈平台。
理论上,夯实思想价值引领,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和服务管理,从党政统战组织到学院无党派及民主党派成员再到教师学生优秀统战分子,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的统战意识培养,以点带面,自上而下形成文化新气候。实践上,增加统战成员的参与意识,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15],打造文化品牌。育人要化抽象为具体,要深入统战对象内心,满足统战成员精神需求,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从纵向来讲,文化宣传可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当代强国文化宣传;从横向角度,可以引导统战对象和高校学“讲好中国故事”“说说美丽家乡”“谈谈身边故事”“我所了解的和谐文化”,汇聚“习言习语”“锦言锦句”,扩大“校企合作”通道、发挥高校统战成员智力优势、挖掘民营经济人士社会力量,通过交流互通实现“化人和人化”的统战文化。
统战成员自身修养既包括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也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投身社会的服务意识、现代化信息素养、开阔的视野情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既是对专业教师的标准,也是对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中统战成员的要求。将“大统战”和“大思政”相结合,扩大教学理念格局、师资范围视野、课堂建设平台。从高校走进社会,从课本走向田间地头,深度挖掘时代故事背后的大学问与大道理。利用高校多元“大师资”,建设素材丰富的“大课堂”,讲述更多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容的“大统战文化”,使育人实现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要以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为主线,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重点,在政治引领、思想引领、道德法制教育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校育人和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职尽责,身先示范,将发展作为参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统战文化和文化育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