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3-10-09 01:42王晓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技能证书

■王晓利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确立了方向,作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制度框架的确立尤为重要,2019年提出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帮助各大职业院校贯彻落实证书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提高综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了清晰的指导性方案,保证了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可行性。当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管理机制的同步建设也至关重要,而如何面对“1+X”证书制定推行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确保政策制度的顺利执行,这将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1+X”证书制度提出的时代背景

时代踏步向前,社会经济更是在时代的推动下高速发展,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而相应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素质综合型、创新型、技能型专业人才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作为技能型人才输出的摇篮,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滞后的现象,不能紧跟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步伐,导致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落后于社会标准,这就容易出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与市场人才需求技能水平不匹配,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1+X”证书制度的提出,从根本上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完成专业技能水平考核取得证书,契合企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尤其是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技能型人才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下深知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当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协作践行“1+X”证书制度,能够有效缓解因为职业型技能人才不足和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有效缓解人才紧缺和就业矛盾的问题,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涌入市场,满足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也提升了我国“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有效性[1]。

二、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机制的创新,是促进校企合作、技能社会人才培养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践行“1+X”证书制度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现代化教育创新迈出了第一步。

(一)促进校企深入合作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标准。换句话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便是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就要充分地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指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确保“1+X”证书制度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当实时与企业进行沟通,明确企业对最新技术的需求进而优化院校学生的培养方案,根据专业需求程度调整培养重点,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法[2]。同时重视实践培训环节,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加熟悉技能和了解技能的应用场景,实践也是提升学生考取技能证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当学校与企业强强联合,根据最新的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要考取技能证书类目与学校达成统一意见,或将企业引入课堂,以证书考取为目的,让企业已有的资深技能型人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水平,顺利考取技能证书。

(二)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1+X”证书制度的贯彻实施是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放在了一定高度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以达到能够考取技能证书的程度,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己任[3]。而对高职院校来说,“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涉及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对职业技能岗位的需求标准,根据相关岗位要求逐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计划,既要满足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更要满足职业技能水平的培训。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也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X”证书制度下要求教师需要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及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根据企业反馈的岗位需求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计划和内容,强化自身对现代最新软件和技术的了解和操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提升;才能确保学生所学的技能能够与企业岗位所需精准对接;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的技能水平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有属于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而通过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从社会专业层面确定了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进入社会就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是以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每年的毕业季是高职院校输送人才的关键节点,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发扬自己的优势,逐渐在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而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着企业的用工质量,也关乎着学生自身的经济酬劳。甚至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是社会衡量高职院校质量水平的关键内容,更何况学生质量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大量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诞生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校企合作的通道下,“1+X”证书制度将企业与学校两者的需求实现互通,学校通过企业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和最新的技术,企业招聘大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岗位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精准对接[4],甚至能够根据市场人才缺口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定向输入一线直达解决就业和人才缺乏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四)促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发展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评价学生技能水平高低的表现形式,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是基于社会经济为服务对象,满足技能型人才在当前产业结构下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第一站,在人才培养时需面对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根据当前的产业结构发展形势重视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紧贴人才市场缺口,满足学历与技能的双重需求,将高职院校作为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行者,主抓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1+X”证书制度进一步优化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三、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正式提出并展开试点实施,作为创新型的职业教育机制和人才评价制度,“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人才的培养方式单一,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的人才吸收和岗位提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用人标准;再者是学校师资队伍在“双师素质”层面的不足,教育和生产需求不同步,书证融通度不足等[5]。

在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其中表现更为明显的一是高职院校在针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案中,存在对方案解读不够透彻,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划清晰地执行计划。二是高职院校既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与“1+X”证书制度存在冲突或是衔接不顺畅的情况,影响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三是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不统一。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技能等级证书只是初级证书,学校的学历教育课程也是以此为基准设计培养计划的,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较高技能水平才能满足日常的岗位需要,这就存在两者间融合度不够的问题。四是师资队伍水平难以满足“1+X”证书制度教育需求[6]。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基于学历教育标准下招聘的,而要满足职业技能培训需求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这对于许多高职院校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且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作支持。五是使用的教材与“1+X”证书制度培训内容存在适应度不足的情况。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偏向理论的较多,即使是PS、CDR、AE等设计软件也有理论的步骤作为教材且内容相对基础,更多是为了满足学生了解该设计软件。在“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这样的教材就明显参考价值不足。

四、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人才培养计划,重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置、实施的计划都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将课程设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与市场衔接,实现书证融合。第一,认真研究国家关于“1+X”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实施方式进行深入且透彻地研究,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有目的性的建设反馈机制。第二,优化人才培育标准和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对专业课程重视程度,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设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对等的专业课程体系,确保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技能学习符合社会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7]。第三,根据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专业课程管理制度。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新的课程改革和内容优化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的社会需求,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是随着市场变化不断演进,岗位需求、岗位标准以及人才规格等都是如此,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学标准与时俱进,将技能和课程教学标准与社会需求标准衔接。

(二)贯彻书证融通,实现产教相融合

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的方式,更是推进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融会贯通的有效办法[8]。实现产教融合能够加强专业课程的学科建设,将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衡量专业课程掌握情况的标准。

1.提升“1+X”证书的信效度

在新时代形势下,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变大,尤其是在产教融合帮助下实现的书证融合,为提升技能证书的含金量,许多高职院校会根据企业在岗位职责和需求的标准上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重视综合素养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应的设计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要求,从学历培养到职业技能实训有针对性开展,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企业生产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践行“同心圆”教育模式

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社会企业、高职院校、技能鉴定机构以及培训行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对专业技能水平的等级评价作为职业技能证书的分发标准,并且根据“1+X”证书制度共同开发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及标准[9]。在进行“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职业知识的教育并以此为基础,核心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形成“同心圆”的课程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目的性,对于企业和社会人才市场而言这种模式无疑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并且同步提升了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

(三)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设一支能够掌握“1+X”证书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的职业技能标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1+X”证书制度方案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以提升师资队伍力量为根本目标,重视专业领头人、名师教授、企业专家、培训评价专家等人才资源的引进,从而提升学校自身的质量和技能水平。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的权威技能人才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团体赛或者培训课堂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技能切磋和交流,或者定期组织技能型教师到企业中去,通过挂职锻炼或是寒暑假到企业一线等方式,实地考察企业在技能使用情况以及最新产业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增强对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理解和领悟,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教育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双师型”教资队伍建设的需求。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专家和骨干技术人才加入学校师资队伍,带领学生开展技能水平训练,也将更多的新兴技术技能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升级,也进一步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水平。

(四)发挥政府统筹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得高职院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行动,相互衔接配合。对于政府而言,充分发挥统筹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实行“1+X”证书制度,比如,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此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携手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同时牵头企业、高职院校和培训组织机构等健全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为企业和高职院校创建出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校企顺利合作[10]。除此之外,政府应该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关注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标准,实现培养质量和需求标准“两手抓”保障学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高职院校自身来说,从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深入,与企业共同制定高素养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生产性的技能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提供实训机会,邀请资深技能人才到校开展技能培训及证书考取的相关讲座等。在“1+X”证书制度下,企业与高职院校就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各抒己见共同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是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必走的道路。在面临技能等级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不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可度不高、“双师型”教资不足、高职教材资源陈旧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不符等问题,院校要发挥自身教育教学功能走好职业教育改革第一步,结合时代内涵深入挖掘在新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意义,了解其核心是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会贯通,实现书证岗课的有效结合,生产与教育有效融合,以高职院校为起点深入校企合作深度,旨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扩大社会层面的认可度,将技能等级证书与岗位需求实现有效衔接,并且加强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影响力,让企业参与教育和技能培养实现共同育才。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