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二外公共选修课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2023-10-09 01:42曾付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学分外公

■ 叶 臻,曾付华

(1.吉利学院,四川成都 641423;2.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 61184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企业对拥有语言优势、全球视野,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高校聚焦人才需求,结合需求调整了培养模式。吉利学院不仅在专业培养上做出了创新,而且开设了丰富的校级通识选修课,即全校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使其了解和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增强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吉利学院公选课主要分为五个大类: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学、艺术与审美、健康与发展、语言与文化。在语言与文化这个模块中,开设过的外语课程包括汽车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德语以及本学期新增加的西班牙语。英语属于大学生的必修外语,称为第一外语,除少数学生必修外语是日语或者德语,学生在基本掌握第一门外语的基础上学习的另一门外语统称为第二外语。本文主要以吉利学院公选课为背景,分析其中二外公选课的开设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二外公选课的问题分析

吉利学院每学期都会开设线下和线上公选课程,二外课程仅线下学习,占比小。2020年9月开设法语和意大利语,2021年3月开设法语和德语,2021年9月开设韩语和日语,2022年3月日语、韩语和德语,2022年9月开设日语、韩语和西班牙语。虽然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只有日语和韩语连续开设3学期,其他课程停止开课或者间断开课。二外课程未形成稳定的形势。本次关于二外公选课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共14道题,在网络平台发放,有246名学生作答,共回收246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问卷收集的数据,结合笔者与学生、授课教师及选修评审教师的交流情况,总结出目前吉利学院二外公选课所面临的问题。

(一)公选课的设置不够完善,学生不够重视

吉利学院线下公选课的学分均为2分,一学期共32课时,每周仅两个课时。学校在设置选修课学分与学时的时候,并未考虑到课程内容对学习时间的需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外语的学习。以西班牙语为例,学生均为零基础,根据《速成西班牙语1》的内容安排,零基础的语音阶段至少需要12课时,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至陈述式现在时学完)至少需要40课时。32课时对于外语的学习是不够的,并且两次课的间隔时间长,加大了新语言入门学习的难度。另外,学校设置的公选课还有线上平台课程,学分为1分,共16学时,课程内容以视频为主,仅需完成3次作业和考核作业就能获得学分。线上学习难度低于线下,可谓是“性价比”远高于线下的学习。学生基于这样的比较,就会在选择时避难就易。

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有83.7%的学生表示课后学习和完成公选课作业的时间每周一小时左右,甚至是无时间投入。这无疑体现出了学生对公选课不够重视。此外,学校公选课的学分规定是,学生选修课程经考核合格取得该课程的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者必须重选课程。相较于专业课程,这样的规定让学生觉得有后路可退,为其放弃或者懒惰找借口。基于对公选课这样的认识,学生的迟到或者请假也是屡见不鲜。这对授课者的课堂管理提出了难题。

(二)师资单薄

公选课授课教师的选用是申请制,所以授课的教师有专任教师,也有行政人员。吉利学院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外语专业只有英语,其他语种公选课的教师基本都不是该语种的专任教师。因此,授课教师会缺少该语种专任教师的语言教学体系。加之公选课由学校教务处统筹管理,授课教师通常是孤身作战,并无教学小组或者教研室,无法进行教学和学术上的探讨和交流,导致授课教师犹如井底之蛙,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执行课程,也缺乏同行的客观点评。

学校公选课未设置课程1和2,也就是说,授课教师如果每学期都开同一门课程,内容总是停留在同样的入门知识上,无法继续深入,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就会得到限制,甚至进入职业倦怠。从学生角度看,如果想要继续深入学习一门二外,学校也没有为其提供课程资源。

(三)兴趣未能驱动学习

问卷把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的原因设置为多选题,有60%的学生选择了对外语及所在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感兴趣,有42.5%的学生选择了对外语所属国家的影视娱乐方面感兴趣。大多学生选择第二外语是兴趣所致,但是兴趣并未成为学习的推动器。

第一,兴趣止于困难。有68.7%的学生表示,优先选择简单易学并以操作为主的选修课程。加之吉利学院理工科学生较多,文科类的课程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并非易事。一门新语言的学习,需要接受与母语的不同,肯定会有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兴致盎然地选择课程,学习遭遇困难就会退缩,想要放弃。

第二,兴趣未能转化为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初的热情,习惯是长久的坚持,兴趣是良好习惯的基础,习惯是兴趣的延续与结果。习惯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1]。从学生角度分析,授课教师讲到有趣的内容时学生的兴趣昙花一现,这样的兴趣难以延续到习惯的培养。有83.7%的学生课后仅花很少的时间完成作业,未用实际行动去拓展兴趣点,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对公选课的授课重点在于内容和刺激兴趣,缺乏对学生兴趣维持与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对于大多数非语言专业的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上,可能本身就缺乏形成学习方法,所以将兴趣转化为习惯,无法只靠自己。

(四)学生和教师缺乏成就感

关于学生选择学习第二外语的原因,也有50%的学生选择了满足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学习成就感是通过学习知识,参与学习活动并有一定的收获而感受到的满足感。作为一种内在愉悦情绪,可以激发学习者进行深入持久学习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2]。反之,学习成就感的缺乏,会降低其学习动力。相关数据统计表明,47.5%的学生觉得学习内容较难,有畏难心态,使得成就感低。甚至有7.14%的学生直接表示基本无收获。这就意味着,二外公选课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未带来学习成就感。

给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当看到学生学有所成时,会产生自豪、自信和满足的心理,就是教师的成就感。在二外公选课上,课堂出勤难于管理,进度因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难以把控,学生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出成果,都降低了授课教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加之二外课程课时较少,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未起到加分的作用,使得教师对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缺乏信心,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的投入与授课积极性。

二、二外公选课的改进策略

随着各大高校争先开设第二外语公选课,既丰富了大学教育,也符合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目前民办高校,例如,吉利学院这样的应用型大学,在二外公选课上,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成果,导致了教师与学生较低的成就感。

(一)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学校对于公选课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公选课的态度。虽然公选课不能与专业课相提并论,但一所完备的学校不仅能够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生,还能通过优质的公选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塑造学生更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学校应当关注公选课。首先,在课程学分和学时的制定上,避免“一刀切”,需因“课”制宜实施公共课,特别是二外公共课的改革[3]。二外公选课因为是关于语言的学习,要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必定需要更多时间的投入,学时可以由32学时,增加到48或者64学时,学分也应做相应调整。这样还能针对特殊专业(如电子商务、经贸、艺术、汽车等)的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语言教学。课时和学分的增加使学生学习时间增加,重视程度也会随之提升,拉开了线下与线上平台选修课的学分差距,避免了学生取巧,用“性价比”衡量学习。其次,科学的管理办法,不仅能约束学生,还能激励师生。在公选课的规定上,可给学生设置最多选课次数。例如,大学四年期间,公选课需要修满10个学分,最多选择8次课。在给予学生灵活选择课程的同时,又对修读公选课设了限制。从这样的限制看,既能够保证每位学生至少选择2次线下课,又能减少学生随意退课、轻易放弃修读或是考核不及格的情况。

(二)加强师资,提升教师成就感

首先,非英语语种的师资薄弱,教师孤军奋战,无法像其他教研室一样抱团取暖,学校应关注不同层次、不同教师群体的成长需求,为二外公选课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让这部分教师走出学校,向其他更有经验的院校学习,向资深教师学习,让教师更加成熟,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授课更有技巧与信心,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学生评价,从而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其次,公选课教师课时较少,无法达到参评高校教师职称的要求,所以,学校应完善教师职业发展、职称晋升以及薪酬福利制度。例如,课时积累到一定量后,非教师岗位的二外公选课教师有机会转岗,成为该语种专业教师,拥有更多时间钻研二外的教学。学校在优化、完善二外公选课的同时,还能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二外必修课。这为教师职称晋升提供了基础与机会,教师也将会更积极地投入二外公选课的建设中。随着二外公选课程的稳定开设,可继续引入二外专业教师,成立二外教研室,积极融入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和德才兼备追求卓越的创新型师资体系,与学校同频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激活课堂与课后学习

学生对于二外公选课的兴趣以及兴趣的维持与转换,更多地需要教师从课堂入手,发挥课堂作用。

第一,教授内容成体系,鼓励自编教材。语言的教学有一定的体系,从语音开始,到语法学习,再到语法的应用实践。二外公选课的教学区别于专业课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课堂的逻辑性、丰富性、趣味性以及实用性,但也不能一味照顾学生的喜好,放弃课堂基本的内容,特别忌讳内容松散,学生抓不住重点。所以,教师需要精心教设计学,课前备课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形成适合二外公选课的教学体系。在日常中,日语和韩语教材资料较丰富,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二外教学的资料稀缺,教师可以在“备课-授课-课后反思”中,反复推敲、实践与总结,编写出一套实用的二外公选课教材,这样能更好地适用于本校学生和课堂,也能为教师的职称晋升助力。

第二,引导学习,增强成就感,习惯培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再浓厚的兴趣终将消失殆尽。课堂中,把语言的学习与文化鉴赏同时下热点讨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找到想要继续深入了解与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加以鼓励与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付诸行动,在知识的获取中,学生逐渐感受到成就感。以西班牙语课为例,语音阶段结束后,学生基本能独自拼读单词以及句子,可以开展读诗会,以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的作品为主题,鼓励学生课下寻找他的诗歌,课上有感情地用西班牙语朗读,再用中文朗读。这样学生既能感受语言的优美,也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当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的时候,教师无须过多深入,应由繁入简,降低一定难度,通过“非单调”的反复练习,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的兴趣才不会止步于难度。例如,在学习西班牙语初期,需要学会拼读、分音节和找重读音节,开始学生比较难以适应,觉得很难,不会弹舌,不会读重音。这时,不要反复拿单个的词语练习,可以采用歌曲打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歌词反复练习拼读,在拼读练习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首新歌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带来了学习的成就感。

二外公选课的目的在于增加语言技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理解力和民族自信心,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机会。那么课堂中还可以适当地融入学业或者职业规划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朝着高学历复合型人才迈进。以西班牙语为例,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二大语言,是23个国家及地区的官方语言,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除了英美国家,现在很多西班牙语国家也有优秀的大学接收中国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出国留学的方式,提升学历。西班牙语国家市场潜力巨大,加之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国家频繁往来,中国大批汽车、电器等行业的优秀企业,争先进入拉丁美洲抢占市场,因此,企业对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教师可以此帮助学生了解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其结合自身专业与所修二外找到合理的目标。基于OBE理念,以目标为导向,培养持续稳定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规律的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教师正确的学习引导、学习建议与适当的监督,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实现学习兴趣到学习习惯的转化。

第三,教师给予学生关心,加强沟通。公选课课时少,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与沟通也相对较少,因此要摒弃常见的“下课即走”的相处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关系,真诚沟通。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鼓励,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在外语的学习上,沟通更是必不可少,无论是课上的讨论还是课后的对话聊天,无论是书面的沟通还是面对面的交流,都可以逐渐从母语转化为外语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语言使用的环境,树立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坚持练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与学生多加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付出,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推广二外学习。学校可以协助二外公选课学生开展课后文化活动,例如,外语文化节,或者成立社团等。学生在准备、执行和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夯实学过的知识,还能主动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通过活动再把这些知识输出给其他感兴趣的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外语的学习大有裨益,可以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此外,通过活动的开展和社团的成立,二外的学习也在校园推广起来,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学生了解并学习第二门外语,有助于二外公共选修课的稳定开设。

三、结语

第二外语公选课在部分民办高校属于起步阶段,将会在较长的时间里摸索与探寻,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存在不可怕,通过不断地分析、研究和实践探索,即使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与挑战,也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只要朝着建设二外公选课的目标努力前进,就能将其打造成更适合当下或者未来人才培养的课程,让更多学生加入第二外语的学习中,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理解力和民族自信心,为其今后的学业、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机会。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学分外公
鲣鸟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学分美食
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研究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