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第二课堂育人模式路径研究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

2023-10-09 01:42戴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院校高职

■戴斌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旨在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出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化、技能型劳动人才,从而为带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添砖加瓦。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战略布局,以技术促发展、以创新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高职教育工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多元化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和方法,仍存在严重的不足,如过度注重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缺少课间启发、创新力不足、教学重复性较高等问题与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严重不符,而融合创新创业后的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让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目标性。

一、关于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一)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是结合高职院校的工作计划所开展的,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在相关计划的学时范围外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活动,包括文化娱乐、智能训练、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内容。它是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中的重要构成内容[1],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实践性、知识性、创造性等优势特点。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更像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深化,也是为了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有效渠道,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见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性、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第二课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其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实现全方位、全面化的教学机制,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专职化的人才为目标[2]。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它并非是简单地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而是融合了科学的教学体系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体系构成。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1.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工作旨在通过教育教学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创新型思维、创新型能力以及创新型精神,并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帮他们逐渐养成创新型人格,形成完善的创新素养的建立,最终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这种教育被称之为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教育能够让教学工作更加灵活,更具目标感。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以培养学生养成创新素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的,所以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为创新教育。

2.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在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融合创造价值,是用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获得的经验开展创造活动,不仅仅是财富的创造、变革同时也是价值的体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从择业向创业的一种就业观念的转型,也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就业压力趋势的一种转变。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为了引导他们能够将就业转为创业,需要不断地教授他们创业的知识,告诉他们技术的应用前景,借助“智力资本”来换取“财富资本”,这也是高职院校能够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的最好方式。

概括来讲,第二课堂的设置是区别于第一课堂教授学生技能和知识的一项工作内容,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从职业发展路径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其最终目的都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化人才。但是第二课堂更像是一个平台和载体。为了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渠道、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就业择业转化成为自主的创业,就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和创造能力[3],所以第二课堂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

(一)缺少足够的重视,缺乏体系规范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虽然纳入了第二课堂的应用方式,但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也未将这套教育工作与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相融合。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到,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倡议,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无论是主要管理人员和部门,还是制度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开发以及教材的制作方面都缺少相应的落实目标和措施。很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作为对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而非是体系化的培训。

(二)受众面较小,受益人员少

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宣传或是活动力度不足导致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少,受益面较窄,无法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主要是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相关的沙龙活动进行,但这种活动形式参与人数非常受限,造成受众人数较少的问题[4]。而且活动受到主题设定的约束,所以关注人数较少,影响力非常有限,这与我国大众化的教育目标相悖离。部分院校对创新创业的宣传报道并不充分,无法形成有效的宣传效果,营造浓厚的兴趣氛围,导致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意识欠缺或不足。而诸如创新创业的活动也会因为宣传不足或是吸引力不足而出现关注量降低、参与人数少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缺少专业教师

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对于相关负责人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不仅要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懂得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并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将这些经验和知识教授给学生。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来看,这种综合型人才显然与需求无法契合。尤其是我国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时间并不长,具备创业经验、创业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传授的教师少之又少,所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都没有创业经验,单纯依靠理论进行教学[5]。部分教师并不懂得企业的运营模式,因而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过程中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理论超出实际需求,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培养工作来说非常不利。一些院校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从校外聘请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兼职进行教育,但是这些讲授人员多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企业的管理体系角度出发,无法全面系统讲授[6]。同时外聘教师的讲解内容缺乏系统化、体系化规范,同时缺少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加上外聘教师的薪资要求较高,所以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第二课堂的设置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融合创新创业等内容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价值意义非常大,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促进院校开展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认知水平,增强其将知识进行财富转化的能力。所以,第二课堂的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特色,通过对应的教学方式和途径来实现教育工作目标。第一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第二课堂则是针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延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7]。当然第二课堂的开展虽然更加宽松,但是院校也要注意相关的纪律,严格依照规则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降低随意性,提高目标性。还可以将第二课堂的应用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追踪相关工作效果,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中。

(二)以学生为主体

现阶段,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而对高职院校的工作来讲,不论是在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在开展工作时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目标。而且现阶段学生的个性更加分明,所以对知识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主体需求以及不同个性化的差异需求进行分组,逐渐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爱好及特长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选择以及专业实践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转向课程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实践应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当然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体现出自身的主导地位,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讲解以及创业相关知识的分享,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将知识转化成为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地论证和验证知识,强化应用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8]。

四、第二课堂应用路径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的工作。在进行实际推动过程中,要抓住第二课堂活动的特点,积极挖掘和探索学生的兴趣点,融合创新性思维和创业意识,全面、阶段性、整体化地进行创新创业工作品质的提升,融合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需求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继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在创新及创业方面的工作热情,使其建立创新创业的认知意识,帮助他们提升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品质,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平台,充分引入各项校内外的资源,并融合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活动项目的开展。当然为了避免内容过度倾向特定学生的需求,在进行第二课堂的设置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不同年级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步骤、分阶段、阶梯化地推进,来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

(一)启发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新入校的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为主,通过教授创业知识,激发其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为主。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结合学生特有的特质进行创新创业的熏陶和培养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思维启发的工作,将创新创业工作融入学生入学教育以及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工作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社团活动来达到启发教育的目标。通过设置一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新生参与到不同的环节中,以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认知意识,使其最终将创新创业工作与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树立长远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意识上形成目标感,更好地规划未来,并对后续的创新创业工作的落实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提高阶段

对于进入二年级的高职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一定内容的专业课程,对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所以,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创新创业技能应用的教育工作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的创业相关知识介绍,并融合专业技能提升、创新精神塑造、创新特质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教学,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参与专业技能的比赛,以此来提升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技能应用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申报,以此来激发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院校要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调研或是顶岗实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具体项目的科研工作中,提前感受就业工作的环境氛围,并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9]。

(三)孵化阶段

进入大三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在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将转向创业实践教育工作,为正在准备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服务,给他们提供相关创新创业的建议,从而为其后续的毕业和就业工作提供助力。大三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再是课本知识内容,而是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实践应用相结合,不断地进行积累和检验,使其了解自己目前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善,查验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工作。进入到这个环节,要从实践落实到具体的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大学生创业平台或是大学生创业孵化产业园等平台的支持,让学生获得更加专业的学习和实训,将预想与实践融合起来。

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政策解读,让学生能够由被动转向主动;另外提供不同的专业化讲座,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市场发展行情,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计划;另一方面,大三后半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通过正向、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打破心理束缚,使其顺利进行创业。

(四)跟踪服务环节

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成功创业就业的院校学生的追踪服务工作,通过回访的信息了解他们目前的情况,并做好对应的信息记录和收集,为后续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累积素材。学校还可以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到毕业生的实际创业单位进行走访,结合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收集和记录,并就学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意见的收集,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继而为创新创业工作的落实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五、结语

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工作与第二课堂的教育工作相融合,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工作,更是一个教育体系的革新。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第二课堂的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融合创新创业发展理念,不仅是单纯的理论教学的应用实践,更重要的是针对人才的培养、教学工作的开展、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包括学生最终实训期间的各个环节的教育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各类方法将创新创业思想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意识中,让他们将创新创业与高职期间的学习规划相融合,并设定长远的发展目标,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逐步帮助学生靠近目标,使其最终在就业的竞争洪流中能够一举得胜。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与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的融合,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率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院校高职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