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路径探究
——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为例

2023-10-09 01:42周金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资源库院校信息化

■ 周金宗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发展趋势,给高职院校带来一定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为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需积极转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科学技术。信息化教学可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资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院校办学活力的激发也有一定积极意义。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息化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建设成本投入,科学构建资源开发模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总结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常见问题,探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措施,便于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一、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强化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如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有效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信息技术也对高职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工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教育信息化工作迎来新的发展[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工具和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手段,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这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主动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切实提高教学成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实际用人需求,因此,要积极建设信息化教学,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并在线上实现科学考核,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培养跨专业人才。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相关教学资源可以实现良性积累,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准确接收到有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优势,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也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更新相关资源,从而实现重复利用。如果是相近的课程,可以进行资源交叉共享,共同打造教学资源库。此外,高职院校要灵活利用考核评价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掌握其课程学习情况,便于后续教学计划的调整,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获取学分的灵活途径。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也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信息化教学涉及媒体、教育信息、教师以及学生等要素,在具体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统筹规划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在线资源质量不高等问题,需展开全面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和优化方案。

(一)统筹规划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立项、比赛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促使其积极践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但是,部分院校并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容易引起投入、产出之间不适应的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资源质量偏低、碎片化严重以及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并未全面了解教学现状和学生具体情况,导致规划方案与实际脱离的情况发生。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忽视了全局利益和高职教育改革需求,工作方法并不灵活,相关政策规定未落实到位。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开展信息化教学时,部分院校缺乏系统化的有效管理机制,相关标准和制度不完善,不利于相关措施的落实[3]。同时,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可能与信息技术背景不匹配,缺乏在线学分认定、教学评价等标准。相关激励机制也不完善,例如,资源应用、推广等方面,不利于规范教师行为,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以自上而下发布命令为主,各层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整体民主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给教育教学活动管理造成一定阻碍,容易出现资源被浪费、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价值。

(三)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不足

为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教师需根据具体需求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音频录制、视频拍摄、动画设计、资源设计等方面。但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不足,未能完全掌握信息化教学技巧,例如,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模式的组织和实施。此外,学生要想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但是部分学生互联网学习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流于形式,学习效率和质量均有所欠缺[4]。从整体上来看,校内信息化技术应用氛围比较差,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甚至仅限于分享资源网址、制作课件等,整体发展水平落后。

(四)在线资源质量不高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度逐渐增加,开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专业资源库等,各地高职院校也开始意识到教学资源的现实意义。基于大量的校本资源,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脱离实际、资源碎片化以及教育属性不足等,总体资源质量相对不高,存在较大进步空间。从整体上来看,具体表现为与教材不配套、类型结构不适应,未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从而影响资源查阅、使用的便利性,不利于进行资源共享。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学资源使用效率逐渐下降,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也会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成效。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并未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对此,需进行针对性调整,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市场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一)科学统筹规划

高职院校应根据基本的教学要素,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坚持有效培养、分层推进的思想,合理规划资源建设、课程安排等工作。同时,基于专题研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路径,以特色专业为引领,规划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建设[5]。每年组织精品微课制作,落实到专任教师个人,并定期组织课件制作、教学等比赛,形成良性竞争,挑选优秀作品参与其他国赛、省赛等,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主动性。设立专门的研究组,健全规范性指导文件,组建专家论证组,对立项、审核、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指导,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此外,校方还需强化试点实施,统一建设开放课程、资源库,并在论证组的指导下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在线交流、考核评价等;利用面授、论坛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落实。

(二)健全软硬件保障

积极完善相关管理规范标准,逐渐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体系,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财力、人力等资源投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提供强大的软硬件支持,确保图书馆、宿舍、教学楼等区域全面覆盖校园网络,便于知识交流的快捷性、便利性。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课程平台、资源库、评审平台,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6]。同时,配备足够的降噪耳机、摄像头、摄像灯、绘图板等设备设施,便于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在软件保障方面,基于现有的资源库、课程平台,展开深入调查和分析,全面掌握各个平台应用情况,参考同类平台建设内容和标准,结合具体供需分析,科学规划和改进平台建设计划,可以与专业的第三方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学习中心、测评中心、课程中心等平台,有效整合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为试点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例如,为保证各类教学比赛的顺利开展,可以开发微课竞赛系统,打造专业化评审平台。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需明确自身定位,不仅要成为指导者、引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设计者,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环节,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学校要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根据现有师资队伍,规划培训班次,设置初级、中级以及高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根据教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级别,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竞赛、示范课、讲座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反思,不断更新自身结构知识,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信息化教学。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灵活利用人才聘任模式,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技术骨干负责部分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强化整体教学水平。

(四)完善建设制度和标准

管理制度和标准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资源库管理、开放课程建设、学分互认等内容,形成系统化校内管理机制,对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尤其是遴选、立项等,明确具体的管理系统功能和框架,为后续信息化教学打下坚实基础[7]。同时,明确规定资源更新、知识产权保护、表彰等,完善资源质量标准,如动画、文本、音频等资源,为教师制作教学资源提供参考。此外,还需积极完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合理利用责任制度、奖惩制度,提升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移动端学习、混合式学习等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保证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

(五)打造优质资源库

高职院校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搭建教学资源库时,需重视建设框架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资源系统、服务空间、互联网资源库以及管理平台等。根据不同用户类型,具体是指社会人员、企业内部人员、教师和学生,设计移动端、PC端软件版本,集成课程、专业以及相关资源,打造专业化框架体系,严格遵循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考核标准等管理规范[8],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融入新形态教材、核心标准。资源中心要涵盖各类资源,包括图片、虚拟仿真、文本、视频等,形成规范化两级建设框架,即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教学资源对信息化教学质量有显著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如科学指导升学、就业等,积极开发职业培训方案,确保各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设置相应的差异化课程。为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资源,推动个性化授课实施,尤其是企业特殊培训,有利于落实个性化培训。同时,选择资源基础较好的专业学科,打造校内精品资源库,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核心专业课以及受众广的公共课程,要开发相应的教学课程,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确保资源的丰富性,包括习题作业、讲义、讨论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六)完善评价体系

严格遵循信息化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主要从知识创新、信息化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等方面着手,全面把控整个教学流程,贯彻课程组织、技术应用、教学方法改进、课堂管理等内容,根据不同能力层次做好评价工作[9]。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完善考核机制、用人标准,将考核结果纳入晋升、人才引进等标准,提升职称评价、师资认证等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形成有效驱动力,促使教师积极践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师,明确相关培训方案、目标等,针对性强化其教学能力,建设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对高职院校学生需严格落实过程性考核,合理评估学习活动,突出平时考核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其重视平时表现,例如,将视频观看时间等,纳入成绩统计体系。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要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尤其是话题讨论等,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并设置随堂测验,根据教学进度发送至学生设备端,对其学习效果展开全面分析,并根据测验结果,讲解相关重点、难点内容,切实解决学习障碍,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确保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在积极完善教育教学设施的同时,科学制定技术使用、监督等制度。作为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基础建设对信息化教学开展的现实意义,适当提高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积极构建专业化设施系统,从软件、硬件层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相关教学手段能够顺利实施[10]。同时,在规范的管理、激励制度下,引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其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重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具体包括软件和设备应用、资源开发等,不断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化意识。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实践效率,高职院校还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办学目标,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践行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切实强化培养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同时受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制约,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并不高,无法有效满足市场实际用人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无法真正掌握相关实践技能,走向工作岗位后也无法形成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大力推广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学结合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有效整合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改进教学模式,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统筹规划不到位等问题,需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积极完善相关规范标准,打造专业化系统平台,提升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合理性,全面强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资源库院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