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后有感

2023-10-08 03:32:57林张凝
美文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志士舒婷根基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我们用奋斗,在黑暗的道路上蜗行摸索,无数光与热,终同炬火,汇为新春。

文化的堡垒无言,凝排山倒海之力。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明是我们前进的根基。根基显于形,形如古迹。初游故宫,瞻仰城墙巍峨,风骨依然,诉说王朝更迭、荣辱兴衰的过往,给予我们前进的指引;渊源如古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古时是秦时沙场战歌,今是齐心战胜疫情的信念。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历经近代清朝文字狱到如今的为国培育高新人才,推行全面义务教育。我们以文化底蕴为根基,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传承不息,方能行稳致远。

精神将矢志不移,不畏山高水长。

国兴时,无数能人添砖加瓦,国衰时,无数志士救亡图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愤然呈递“拒倭守土”的血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在国耻家难之际禁烟决心铿锵有力;“踏着革命烈士的血迹前进”,罗扬才誓与反革命势力奋战到底……他们的斗争精神,在黑暗的年代里绽开一朵朵烂漫的血色之花。

文明与精神,给了中华人民“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的启示。我们从风雨飘摇、饥寒交迫中站起来,我们从曲折反复、摸索實践中富起来,我们从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中强起来。从近代无数的能人志士到现代的建设楷模,远行山区支教的教师,奔赴一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干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战士,研发“大国重器”的每一份子……以及我!每个平凡或不平凡的人,都可以怀揣爱国之心,或干惊天动地事,或隐姓埋名,献以祖国一份诚挚的爱啊!国家由弱向强,不就是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开出一树繁花。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身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唯有敢于奋斗的民族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敢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我从疲惫不堪、买不起奥运会参赛器材,被世人耻笑为“东亚病夫”,我实现了“零”的突破,以锐不可当之势震惊世界;我百年梦圆,让奥运圣火在首都上空熊熊燃烧,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

我是你的过往,也是你的将来,我们永远怀揣希望,我是你的孩子,那便让我,去打造去献力于你的富饶,荣光与自由。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高问鼎;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如愿以偿。

(指导教师:韩安娜)

【教师点评】

舒婷的这首诗对于从小听着《鼓浪屿之波》长大的厦门孩子来说,无疑是熟悉而亲切的。舒婷的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而林张凝同学的这篇读后感,则从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出发,从历史、文化、精神的角度发散开去,在一张张历史的画卷中,表现新时代少年对爱国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同时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诗歌的解读。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韩安娜

猜你喜欢
志士舒婷根基
舒婷《致橡树》(节选)
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38
西江月·百年华诞颂
从“易水送别”看志士荆轲
学语文(2020年5期)2020-05-30 10:48:04
志士达人凭奋勉 杰章巨制戒平庸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23
舒婷的鼓浪屿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秦波涛:中国矿井火灾中的“志士”!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40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华人时刊(2016年16期)2016-04-05 05:57:25
致中和 扎稳根基再出发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7